高中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初中那样老师督促学生学,那样升学率不就更高了吗?

w勇往直前y


高中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初中那样老师督促学生学,那样升学率不就更高了吗?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如果高中教育真的这么做了,恰恰是害了孩子!笔者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丰富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从三个角度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首先、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孩子成长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高中教育不能像初中那样靠老师督促式教育教学。初中教育教学顺应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因材施教,比较突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记忆性内容居多;再加上大多数孩子初入青春发育期和叛逆性性格形成,更需要老师的严格督促。而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多、理论深、节奏快等特点,学习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积极地配合老师和适应教学;与此同时,高中生身心发育已经接近成人,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渐趋形成,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于老师的督促要求减弱,如果老师过分督促,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其次、普通高中的学习内容和主要特征,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大的自主性和计划性。上面已经说到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相比于初中阶段,具有明显的内容多、理论深、节奏快、学习难度大等基本特点;这就客观上要求高中生必须快速适应、融入高中学习的生活步调,而不能再像初中阶段那样“等、靠、要”老师的布置和督促,学习上更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计划性。高中学习规划,是每个孩子从初中生向高中生转化的必由之路,积极学会规划个人的高中学习生活,有自己特立独行的学习计划和方式方法,这是孩子能否快速适应和融入高中学习生活的显著标志!


再者、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规范,导致高中生务必快速成熟和具有自律。高中生相比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安排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人生规划、和理想信念等;与此同时,孩子青春期的发育也达到了最高峰,独立、敏感、多想、率真等性格特征更加突出,家长和老师的稍微言语失当,都会遭到他们的鄙视和不屑,从而扭曲人生信仰。所以,这个时候的家长和老师,更加需要慎言慎行,而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励、支持与认可,某些该说不该说的话、该做不该做的事,应该积极让孩子自己领悟为主,或者点到为则为好,尽量还是少说多做为佳,“沉默是金”、“尽力而为”往往才能收到更好的奇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教育不能像初中那样,老师督促学生学,这个时候的孩子心智已经完全成熟,已经能够认识到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常常让他们反感,视为对自己的轻视和不理解,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了!


自在人生wub


对,当时我刚升入高中时,说实在的,内心确实嘀咕过,班主任从来不督促我们学习,也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反正晚自习从来不来,极其偶然来一趟,看看就走了。

对于我们这种刚从初中升上来,初中老师的絮叨,还萦绕在耳畔呢,突然到了高中,好像变成了“散养”。确实有点不太适应。

不过,好像同学们都在极快调整自己,马上就变成了自己学习,一般是整个课堂都没有吭声的,整个晚自习也没有吭声的。

高中三年的同学,彼此陌生的很多。就像我看高中毕业照一样,好多同学压根没有任何记忆。

现在想想,高中也许就是这样吧,老师在放手,学生在自律,慢慢的逼出自己的内动力来,学习才是自己的事情了。当然也不排除自己吊儿郎当,从来不学的也有。

高中同学有的学习超级好,那几个学习超好的大家都知道,但是后面的名次,大家都互相不清楚。确实老师不说。只是在每次成绩单上,标注了自己的名次,所以就是只知道自己的名次。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是到了高中,老师才坚决执行,同学才慢慢地体会到。也许有的学校老师在督促吧,反正我上的高中,老师只是在授课。

真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啊!


Longsuixinyuan


我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变得不负责任了。我说为什么这样说。他说你不像高一那样严格管我们了。我想了想,说确实是这样。是不是我工作懈怠了?我时不时问自己。后来我明白,不是。是我觉得孩子越来越大了,有能力管理自己了。适当的宽松是,留给了学生成长的空间。而许多老师把高二学生的叛逆,认为是“洪水猛兽”,我却认为这是孩子们走向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给他们时间,等待吧。

再后来,我更加明白老师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尤其到高三后期:首先在生活中,表现为学生更加注意休息,锻炼,和饮食,不需要教师的督促;再者在学习上,表现为教师再讲,学生的进步也不会太大,刚开始我还很苦恼,讲这么多遍,你们就是听不进去,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啊,反复几年的高三,发现学生高考成绩并不差。才明白,学生正在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静等花开”和严格管理并不矛盾,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很重要的。一味的严格和一味的宽松都是是不可取的。

但初中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加之初中生的成熟度不够,严格的约束和管理是有可能提高成绩的,因此初中教师显得更严格。


江苏考英语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按照我的教育理念,实际 上初中、高中都不需要督促。但是事实上是初中、高中都在督促。从我的经历来看,高中老师也是督促学生学的,只不过督促的方式有所变化。

01 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的层次要求不一样

初中感觉老师督促很多,主要是初中知识相对于高中知识来说,背记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老师会督促学生多背一背、记一记,很容易把成绩提高上去。

而高中知识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比初中知识大得多。光靠简单地背记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成绩。尤其是把成绩提高到优秀层次去,必须要凭借强大的理解力。老师督促学生背记的功夫就少了,感觉就像老师很少督促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初中老师整天在抽查学生背记、默写情况,经常有老师在班级里通报哪些学生这个单元英语单词听写不过关,下午第4节活动课到办公室听写等。周末,好几张试卷发下来,都是背记的填空。周一到校后考试,就是这些空,不合格要罚抄等等。所以,初中学生稍微努力肯背一点,成绩都不会很差。

到了高中,老师也会要求背记、默写,但频率远低于初中了。为什么呢?老师通常告诉学生:光靠背记知识,考60分是可能的。但再往上考70分、80分基本不可能了,那必须得靠理解。如果要上90分,则不仅是理解,还要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高中知识的背和记是需要的,但只是一个基础,只应占很少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是在归纳整理和做题反思,加深理解。如果一个学生整天要老师督促来背记知识的话,那个学生的成绩一定是很差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高中老师对成绩差的学生督促厉害一些,主要是督促他们背记基础。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督促就少了,因为他们的基础关已经过了,其他的靠理解的知识,不需要督促了。

再就是不同的学科是有区别的。高中英语老师仍然督促比较厉害,感觉和初中差不多。每天早上逢单周英语早自习,老师都在督促学生背记。晚自习时也要听写,不合格的就要到办公室抄写。但其他学科都还好,没怎么督促,包括语文也没很督促。

所以,这与知识的要求层次有明显的关系。

02 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不一样

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兴奋性较高,但稳定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弱。情绪波动较大,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思维的开阔度和严谨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思维层次也较浅,片面性强。再加上性意识的觉醒。综合起来,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引导。

而高中生随着身心的进一步发展,独立性更强,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高。自我意识浓烈,对他人的依赖性减弱。思维丰富度大大提高,灵敏度和深度思维也增强,能透过表象发现事物背后的原理。高中生更渴望表现自我,不希望老师过多的督促。

所以,从生理发展水平上看,初中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更多。而高中老师则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所以说,高中老师也有督促,只不过督促更多地是表现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上的监督。而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过多地干扰。

经常听到说衡水中学管理非常紧和严。那衡水中学是不是老师督促很厉害呢?也不是,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习节奏更快而已。老师也只是批改试卷、分析试卷、讲评试卷,也没有很大的督促。

到了大学,学生就几乎完全独立自主了,各种安排全靠自己。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是一步一步慢点将学生释放出来的。

由于当前高考主要是比拼成绩,因此,在中学阶段显得督促较多。如果按照正常的教育原理,老师应放开对学生的约束,这样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才能被完全激发出来。在当前的中学阶段,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被老师压制住了,这是不好的。

03 并不是督促越严,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有各的学习特点,这个学习特点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所以,老师教学也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善加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督促。

如果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当然仅仅从提高成绩来看,也许督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因为违背规律的教育会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产生制约。错过最佳时期以后,后面再来开发就很困难。

综上所述,老师的督促力度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更多地督促不一定成绩就越好。如果需要督促才能成绩好,那一定是其他的教育环节没做好。


听雪学苑


大家好,我是华老师,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一个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管理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我认为题主是个理想主义者,或者可以说是对高中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粗浅的理想层面,这从所提问题可以得到体现:

1、高中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初中那样老师督促学生学?

谁有说高中教育没有督促学生学?谁又说了初中老师一定督促学生学了?提问者一定没有听说过教育界流传的一些行话,“要当老师莫当高中老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说的就是高中老师,还有“初中老师比小学老师累,高中老师比初中老师累”,这些行话都充分说明了高中老师的辛苦。那高中老师为什么辛苦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知识难度更大,备课时间更长吗?错!更大的原因是高中学校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学生要上早自习晚自修,老师得跟学生同起同睡,督促学生起床、学习。而恰恰相反,初中学校大多都是走读的,即便有寄宿制学校,学校作息也没有高中学校要求的起得那样早、睡得那么晚。

2、那样升学率不就更高了吗?

提问者知道高中学校升学率更高的是什么学校吗?我举几个著名的高中学校你就知道了: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坦厂中学,他们的升学率全国有名,不单是普通的二本一本上线率高得让人向往,像衡水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都是200多人。要知道每个省每年清华北大的招生计划大概只有100多人,很多市级、县级中学每年都考不上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而你知道他们靠的是什么吗?就是老师的督促!

再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所在学校是一个县级市的省重点中学,近10年来可以说是声名鹊起,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多次出现省市状元,冲进全省一流高中学校行列。仅以2019年为例:理科全省前50名占6人,文科全省前50名占4人;最好成绩理科并列全省第2名,文科全省第15名;600分以上261人;一本上线人数1339人,二本上线3119人。这样惊人的成绩难道升学率不高吗?(本科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多)而这样惊人的升学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老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跟踪和督促。(老师基本都是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10点半以后进门,高三的话基本晚上11点进门)

由此可以看到,高中教育更累,高中老师比初中老师更能督促学生学。高考升学率更高的学校一定是老师在背后无限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所以,请您不要误会高中学校,不要误会高中老师!

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如果大家有其它的看法和认识,欢迎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谢谢!

华老师


如果像初中那样,老师督促学生学习,升学率不一定能得到提高,这样做也不符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1.高中学习不能一味的“喂”(就像给幼儿喂饭一样),而要关注孩子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关注怎样使孩子更好把知识消化,使他能够更好的吸收利用,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利用,主要要靠孩子自己。

2.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知识的整合、对知识结构的重建、知识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种自觉自愿,如果老师干涉过多,就会使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提高幅度过慢,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过度依赖老师,会使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的逐渐增大。

3.高中的知识点逐渐增多、知识的理解难度逐渐加大、知识的深度也不断的加深,需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探究质疑、发现提高、拓展延伸,主动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也不需要老师干涉过多,以免阻碍学生的发展。

4.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像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整合能力、思辨能力等等,高中阶段很多东西老师只需要引导、点拨,而不能强制学生去做什么。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上到高一,很不适应。到高一第二学期的时候,学习上与别人相比就会有明显的分化倾向。

所以非常明显的,在小学初中,学生的学习是老师扶着走,而在高中的学习是老师让学生自己走。学会自己走,才能走得更远。


格超梅上


初中大部分是记忆性的,高中是考察理解运用能力,所以会发现很多初中靠死记硬背的所谓尖子生到高中就泯然众人


纸都小民


高中也督促学生学,不过高中的课程难度比初中大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多去做题练习,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这个内化的过程就是自己悟的过程,反思总结的过程。老师的督促只能让学生停留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能力的提升还是得靠自己。


青花颂


到高中还不会自觉学习的话基本哦你多大上升空间。


风的线条166380828


这孩子 是个另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