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患者需要知道的几件事情

这类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以及精神因素、遗传性。

外因:环 境 或 食 品 中的 过 敏 原、刺 激 原、微 生 物、环 境 温 度 或 湿 度 变 化、日 晒 及生活习惯等 均 可以引发或加重。

共同特点

1、瘙痒为突出特点

2、发病部分与“过敏”有关

3、急性期部分可以“流水”,多数时间是干燥、肥厚、粗糙为主

4、往往有“痒——抓——皮肤更干——更痒——继续抓”的恶性循环

1、有效止痒:是防止进入“痒——抓——更痒——继续抓”的恶性循环的前提

(1)口服/输液止痒药物是止痒的主要手段,外用药物也很重要

(2)多数口服止痒药物(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多少会有困倦、口干的感觉,但他们不是所谓“激素”,也不存在成瘾的问题,当然单用一种药物会有可能出现止痒效能下降的现象,口服止痒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在一定长的时间内连续使用

2、抗炎:抗炎有助于缓解症状,对防止复发尤其重要,但抗炎治疗往往需要时间较长,需要耐心

3、外用药物:

(1)总的原则:“湿对湿、干对干”,流水用溶液湿敷(纱布或毛巾浸湿溶液,盖在流水处,一般为二十分钟),后马上用药膏(霜、乳、软膏)外涂,一天多次,待不流水,就只用药膏(一般一天两次)

(2)肥厚、干燥皮损:可以封包,就是把药膏涂上去,用保鲜膜等包紧,最好晚上进行,白天擦掉,这样有助于药物渗透。

4、关于“激素”

(1)口服/输液:在上述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并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短期口服/输液“激素”,以迅速缓解症状

(2)外用:面部、皱褶及其他特殊部位根据病情可酌情短期使用中/弱效“激素”,不宜长期使用,其他躯干及四肢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根据病情使用各种强度“激素”类药物

5、关于非“激素”外用药物

(1)一般而言,非“激素”(某某莫司为例)外用药物作用强度比“激素”类药物要弱,它的优点是少有“激素”的副作用,可以相对长时间使用,安全。

(2)非“激素”(以某某莫司为例)外用药物:一开始使用短期内往往会有灼热感,一般过几天就会消失。如果需要处理,有两个解决方法:a与你常用的润肤/保湿乳等份混合外涂,待不适感消失就不用混合外涂了;b涂药前十分钟先用你常用的润肤/保湿乳外涂皮损,然后再涂药物。

(3)其他“非激素”类外用药物;这类药物有一部分有刺激性,注意薄嫩部位慎用,要看清楚批准文号的类别,切记。

6、关于过敏原检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不同疾病适用的检测方法不同

(2)不同“过敏原”在疾病中意义有区别

(3)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不能相互比较

(4)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有些所谓的“过敏原”不必长期避免

(5)不同过敏原不一定都能脱敏

(6)对于某些疾病而言:不要太倚重脱敏治疗

三、预防:生活习惯很重要!!!

1、保持“润”:多数皮损是干燥的,即使好转后也会比较干燥、粗糙,这样更容易引起瘙痒反复。所以:

(1)保持“润”:不是勤洗澡、不是喷水,是频繁、较大量的涂润肤产品

(2)避免过度、频繁沐浴,以及使用强碱性的沐浴、清洁产品(肥皂、洗衣粉、洗涤精),“过敏”不是“感染”,过度清洁有时会适得其反

(3)如是全身泛发,皮肤干燥,每晚睡前在曾经患病部位涂霜(多涂),皮肤润可以有效减轻外界刺激所致的瘙痒

2、少刺激: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盐水及酒精擦洗是不对的。

(1)避免过度搔抓、摩擦,会加重皮肤干燥,形成瘙痒——搔抓——干燥——瘙痒的恶性循环

(2)避免强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包括硫磺、肥皂、酒精、盐水、双氧水、花椒水等)

3、其他:

(1)在干燥季节建议可以使用加湿器

(2)每晚睡前在曾经患病部位涂霜(多涂)

(3)避免接触羊毛制品,或者地毯等螨虫多的织物

但防止复发和加重除了抗过敏以外还需要生活习惯的调整

(4)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海鲜、牛肉、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

(5)衣着宜宽松:减少摩擦刺激, 穿棉质衣服,清洗后要尽量漂洗干净洗衣液等

孙东杰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