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目前,蝦稻連作模式在我國應用較為普及,許多地區在進行蝦稻連作時,會根據實際條件對此進行調整。在此前提下,針對安徽省全椒縣稻作區的蝦稻連作現狀進行分析,該地區蝦稻連作時間悠久,並且在產量及經濟產出上有突出的表現,因此該地區蝦稻連作模式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及示範意義。

詳情如下: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1、蝦稻之間的共生關係

在生物專業領域上,蝦比較喜歡生長在水草環境當中,同時以水草、水草周邊的寄生生物、綠藻為食,因此在水草富足環境下,蝦的數量、質量都會有明顯的提升。同時,因為蝦可以吃掉水草周邊的寄生生物、綠藻,那麼在某種角度上,蝦還能產生淨化水質的作用,因此有利於水草的生長。而水稻就是水草的一種,其能夠有效給蝦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及食物來源,所以有利於蝦的生長與繁殖。

在蝦稻生物關係的角度上,蝦會對水稻造成一定的損傷,結合食物鏈觀點,蝦與水稻之間是捕獵者與獵物的關係,即當蝦的數量高於水稻,那麼不但無法幫助水稻增產,還可能導致水稻減產,這種關係並不能實現兩者的共生。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能夠根據水稻的數量來控制蝦的數量,使兩者相互平衡,不但可以實現共生,還能夠增加蝦、稻兩者的經濟產出能力。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全椒縣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分析

2.1 全椒縣蝦稻連作基本概況

全椒縣農業區域屬於最早一批採用蝦稻連作模式的地區之一,其主要養殖的蝦類為小龍蝦。該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並且大多數水資源為淡水,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水草,所以十分適合小龍蝦的生長,因此該地區小龍蝦養殖業十分發達。據悉,該地區小龍蝦自然適養面積達1.33萬hm2,並且在人工治理之下適養面積還在不斷擴張,在該地區小龍蝦飼養面積當中,約1萬hm2採用了蝦稻共生模式,據統計,這些蝦稻養殖面積中共養殖小龍蝦3.75萬t,年季度經濟創值達11.25億元。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2 全椒縣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發展

全椒縣採用生態高效種養技術初期,對於小龍蝦的產出要求為“一稻一蝦”,而隨著對技術水平和需求的不斷提高,近代小龍蝦的產出要求已經變為“一稻兩蝦”,原因在於該地區掌握瞭如何延長稻田內小龍蝦生長期的技術,在此前提下該地區龍蝦養殖業的小龍蝦產出量幾乎翻倍,連帶其經濟收益也大幅度增長。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目前,從全椒縣的蝦稻種養狀況來看,其主要在年季度初期(5—6月)先種植水稻,待到年季度中旬(8—9月)水稻收割之前,在稻田當中放入適量親蝦,收割水稻之後進入年季度末尾初期(10月)投放幼蝦,如此在來年年季度初期(4—6月)即可收穫第一批成蝦,收穫的同時再補投幼蝦,並在年季度初期(5—6月)種植水稻,如此反覆即可不斷完成龍蝦養殖,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 全椒縣蝦稻生態高效種養技術

全椒縣蝦稻生態高效種養技術主要分為6個部分,即養蝦稻田環境條件改造技術、稻田改造技術、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技術、養殖技術模式、飼養管理、水稻栽培,以下對此進行逐一分析。

2.3.1 養蝦稻田環境條件改造技術。此項技術中,需要選擇生態環境自然、周邊沒有汙染源頭、不含沙土且具備良好保水性的稻田作為養殖基地;設立良好的排灌系統,以此來控制稻田水位,同時避免稻田被洪水淹沒;稻田面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全椒縣中大多數蝦稻稻田面積約為3.33 hm2。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2 稻田改造技術。此項技術主要分為4個部分,即挖溝、築埂、防逃設施、進排水設施。挖溝時,一般需要在稻田田埂位置外緣部位開始,向稻田內部方向開挖7 m左右,開挖形式為環形溝,堤腳開挖需要與環形溝保持2 m左右的距離,寬度、深度分別為3.0、1.5 m左右。築埂時,主要利用環形溝開挖所排出的泥土來進行築埂,建設時需要依照分層法來開展工作,每一層的厚度為0.5 m左右,同時每鋪一層都需要進行夯實,有助於增強田埂的堅固度,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田埂的高度需要超過稻田底部0.7 m左右,寬度為5.0 m左右。防逃設施可以利用防逃網來實現,防逃網需要安置在排水口、田埂上,一般情況下防逃網的高度為40 cm左右。進排水設施主要根據水源及排水點的位置分佈來確認進水口、排水口的位置,之後在進水口一段的田埂上設置進水渠,並在進水渠入口安放0.9 mm的網袋來過濾水中雜質或者生物,排水口處需要在環形溝的低處設置排水渠,排水渠的高度需控制在地域進水口0.5 m以上。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3 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技術。為了保障龍蝦生長環境質量,首先需要通過常規手段對蝦溝進行消毒,消毒之後的5 d左右,需要在溝內種植有益的水生植物,如馬來眼子菜、水花生等,但要注意此類植物的種植面積不可以大於水稻整體種植面積的10%。此外,在幼蝦投放初期,為了避免幼蝦死亡,可以連帶投放一些有益於水質的生物,如田螺、河蚌等。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4 養殖技術模式。首先,需要對親蝦進行優選,一般需要挑選外表暗紅、光滑富有光澤且沒有明顯附著物的親蝦,之後對所挑選的親蝦進行體態比對。根據小龍蝦的雌雄性別,可以先選擇體質量超過35 kg的雌蝦,再以此為標準選擇體積大於雌蝦、體質量超過雌蝦的雄蝦,最終需要對蝦的狀態進行統計,選擇肢體齊全、沒有明顯損傷、無病害、活動能力充沛的親蝦。其次,需要將親蝦投放於水田當中,但在投放之前需要在環形溝與田間溝內種植佔水稻整體種植面積50%左右的漂浮水生植物,此舉可以給親蝦提供初期食物

,投放時需要依照3∶1的比例分別投放雌蝦與雄蝦,並定期將蝦筐浸入水內1~2 min,次數以10次左右為宜,此舉可以幫助親蝦適應水溫。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5 飼養管理。需要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投放相應的飼料,如有機碎屑、浮游動物、水生昆蟲等,投餵量為親蝦數量的1%;要在每年11月底投放水草,同時施一次腐熟農家肥,

水草投放量為150 kg/667m2;要定期對養殖稻田進行巡邏,檢測水位的高度及水溫,一般,11月—12月的水位高度不可以超過50 cm,水位需要保持在16℃以上,如果氣候溫度較為惡劣,那麼需要採用保溫措施儘可能保障水溫,如果水溫低於16℃則不可以投食。此外,為了避免小龍蝦受到天敵侵擾,需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針對水生類天敵,可以採用密網來隔絕其進入水田;針對部分陸生但具有游泳能力的生物,如老鼠,需要採用捕鼠夾,避免其接近養殖地;針對兩棲類生物,如青蛙,需要根據其習性在夜間捕殺。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2.3.6 水稻栽培。全椒縣一般只採用一季稻來進行種植,對於水稻品種的選擇,主要選用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的緊穗型品種。種植時,需要對稻田進行整理,但因為稻田內存在大量小龍蝦,所以全椒縣主要採用了稻田免耕拋秧技術。此外,在蝦稻連作模式之下,水稻基本不用栽培,因為小龍蝦的糞便及之前腐爛的水稻已經是很好的肥料。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3、結語

本文首先介紹了蝦稻之間的共生關係,然後結合全椒縣生產情況,對其中的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千年古縣全椒 小龍蝦稻田養殖發源地之一,蝦稻高效生態種養技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有疑惑的請評論。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以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