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人最可貴是自知


楊修:人最可貴是自知

楊修

楊修,東漢末年的名士。在中學課本里你一定見過他。

他是個極聰明的人物。出身弘農楊氏,楊家自楊震到楊彪,四世三公,德業相繼,與汝南袁氏都是當時的名門貴族,正兒八經的簪纓世家。


楊修自己是猜謎十級愛好者,恃才傲物,經常在作死的邊緣反覆橫跳。


楊修之死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恃才傲物也不是他最大的缺點,或者說造成他悲劇收場的根源不在於此。


楊修真正的致命傷是什麼呢?


楊修出生名門,在家族培養下,定是個好學的人。青年才俊一枚,東漢文壇的活躍分子。禰衡說:

“大兒孔文舉,小兒黃祖德,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言下之意就是他的特別關注只有孔融和楊修,其他人不足為道。

這三人也交情甚好,才氣學問相當,志趣相投,常在一起交談。孔融稱禰衡“顏回不死”,禰衡稱孔融是“仲尼復生”,也是真的敢誇。


禰衡三易主君,從曹操到劉表再到黃祖,終因出言不遜於建安元年(196年)被黃祖所殺。孔融,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孫。名重天下,自負才氣,對曹操多侮慢,於建安十年(208年)被曹操所殺。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是什麼樣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禰衡和孔融都是因恃才傲物所殺,所以楊修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楊修被曹操所殺,曹操給楊彪寫信道:

“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顧欲直繩,顧頗恨恨。”

弘農楊氏楊德祖這個名聲要比才子楊修大得多,楊修沉迷於自己才子的人設,屢次在不恰當的時機顯示自己的才華。看,我楊修說得沒錯吧。


人貴有自知之明。楊修是典型的不自知,想要證明自己有多聰明,卻選擇了錯誤的時機錯誤的場合,結果自然是悲劇收場。




楊修:人最可貴是自知

楊修與曹操

楊修在建安年間被舉孝廉,後擔任曹操的主簿。楊修才華橫溢,曹植、曹丕等人都願意與他交友。楊修送曹丕王髦劍,曹丕對此劍很珍惜。楊修跟曹植更投緣,曹植的《洛神賦》,楊修的《神女賦》,兩人意氣相投。丁儀兄弟和楊修都是支持曹植的,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的文才,勸曹操立曹植為嗣。


楊修還多次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提前幫曹植做小抄。曹植是日加驕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考太多次滿分曹操都奇怪,知道是楊修在背後搞鬼,憤恨不已。


曹植,是清河崔琰兄長的女婿。崔琰因立嗣之事對曹操進言:

“《春秋》之義,立子為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太子。兩者選擇,高下立見。


楊修犯了為臣大忌,作為下屬參與立嗣之爭,還揣測主君心思,干擾測試。

曹操此時沒除掉他全看他弘農楊氏的面子上了。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與楊修醉酒乘車行馳道,擅闖司馬門。曹操大怒,管理守衛宮門的官員被處死,曹植經此事逐漸失寵。

“植妻衣繡,操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曹操賜死崔氏亦是對曹植的警告。


史書上對楊修之死的記載是

“操亦以修袁術之甥,惡之,乃發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殺之。”


楊修:人最可貴是自知

“雞肋”事件在歷史卻有其事,漢中之戰,楊修從暗語“雞肋”推測曹操有意撤兵,遂傳播此事。曹操還是在猶豫是否撤兵,出帥帳就看到士兵在收拾東西。自己還沒有下令撤兵,楊修猜出自己的意圖,並洩露傳播,導致軍心渙散。楊修又一次成功解密,可曹操卻不爽他很久了,藉此事直接解決掉他。


為什麼史書中提到楊修是袁術的外甥這個原因呢?

開頭說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是當時的名門貴族。汝南袁氏憑四世三公的名望,招賢納士,成一方諸侯。而楊家也是四世三公,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忠於漢室的老臣加上楊修的名氣,曹操不會輕視楊家的影響力,放任楊修這個後患。曹操為了打擊大族的勢力,殺掉楊修是必然,也是為曹丕掃除了障礙。


楊修死後,曹操在見到楊彪時問:“你為何如此消瘦?”

楊彪回答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看看這回答,薑還是老的辣。楊修比起他父親楊彪還差得遠。


人最可貴的是自知。楊修出生名門,聰慧敏捷,學識過人,身邊有的是恭維的人,也許有提醒他的人,可楊修偏偏不自知。楊修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而不是政治家。楊修在政治上的表現跟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相比確實有失水平。


主簿宜守,需要的是精明,低調。楊修卻行事高調,和領導對著幹。

第一,參與到立嗣之爭,站錯隊

第二,揣測曹操心思,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幫曹植作弊

第三,知道曹操的意圖,還大肆宣揚


所以說一個猜謎十級的才子不等同於一個合格的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