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勒索”的犧牲品

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孩子好,但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卻在情緒勒索孩子。情緒勒索會對孩子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被“情緒勒索”對孩子有什麼負面影響?

1、破壞親子關係

知乎上有一位叫@楊程程的網友寫了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情緒勒索的事。他說小時候,他一捱打罵便會哭,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正常的。但是他父親的做法是對他說:“你再哭,我就打到你不哭為止。”他母親的做法是:“你再哭,把你扔河那邊山上喂老虎。”

他的父親真的這麼幹,打到他不敢哭,他媽媽也曾在寒冬深夜裡把他關在門外。他說,當時他看著家對面的山,只感覺漫山遍野都是老虎,卻只能蹲在地上抽泣。

這位叫@楊程程的網友現在長大了,他說父母現在力圖與他修復關係,但是他說:“說真的,在長夜漫漫里長期沒有溫暖的人,只感覺磣得慌。請不要在我不需要的時候,才對我好,我消受不起。愛,是不平等的,你想給才給的愛,不會有人愛。當你懂得那時的錯誤時,那人早就失去了與你互動的基本慾望。”

這位網友的童年故事讓我們很心疼,我們也看到,對孩子情緒勒索,對親子關係有多麼大的殺傷力。


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勒索”的犧牲品


2、孩子會懷疑自己,不喜歡自己。

我們先探索一下自己,請你問問自己,你喜歡自己嗎?你對自己有信心嗎?

可能可以給出肯定答案的家長是少部分。那麼對這個問題畢竟猶豫,或者不能給出肯定答案的家長,請再思考一下,不喜歡自己、對自己沒信心,對你的人生是不是有過不好的影響?

是不是曾經有一個機會放在眼前,但是因為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失去了?是不是曾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焦慮不安半天,因為害怕對方不喜歡自己,會讓自己有損失。是不是曾經有自己權益遭受侵害,但是不敢去維權,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力量。是不是曾經也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努力討好別人?

這些,就是懷疑自己、不喜歡自己的負面影響。

情緒勒索為什麼會讓孩子更傾向貶低壓抑自己,更自卑,更討好別人呢?臺灣心理諮詢師周慕姿根據自己的諮詢經驗也寫了一本《情緒勒索》。在書中她把情緒勒索孩子的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歸納為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貶低能力,第二部分是引發罪惡感,第三部分是激發不安或恐懼。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會選擇順服勒索者的要求。長期以往,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的行為被控制了,失去了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和能力。

被勒索者的“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自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消耗殆盡。於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自卑,也可能越來越討好他人。這些都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無數傷害。


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勒索”的犧牲品


3、損害孩子身體健康

情緒勒索帶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如果孩子是外向型人格的,他可能會選擇發洩這種難受的情緒,可能會哭鬧、罵人,如果是內向型的孩子,可能就憋在心裡。

不管是發洩還是憋在心裡,這種情緒對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的。尤其是憋在心裡,這種瘀滯感堆積,會導致頭疼、胃疼等神經性疾病,很多孩子會有腸胃消化不良的表現。

所以我們也常常會通過孩子的外形,來判斷他們沒有自信心,通常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充滿精氣神。

如何讓自己不再“情緒勒索”孩子?

臺灣心理諮詢師周慕姿在她的書《情緒勒索》中寫道:

“進行情緒勒索的人,未必是壞人,也未必很討厭你,他們的做法,只是他內心焦慮感的折射。”

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在情緒勒索中,我們想得到什麼,思考我們為什麼不高興,認識我們的一些潛意識行為。使我們既對孩子提了要求、表達我們對他們不正確行為的教育,同時又不情緒勒索。

1、思考:我們的“要求”,是想象的“應該”,還是孩子真實的需求?

什麼是“好孩子”?“好孩子”標準是什麼?

當我們這樣問的時候,我們很清楚這其實是沒有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一個問題。

“好孩子”不像1+1等於幾這樣的問題,學習成績好的可以是好孩子,善良勤勉的也可以是好孩子;追求自己理想的是好孩子,本分生活的也可以是好孩子。我們看身邊的朋友,每一個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有自己生活的人,你能說他們不是“好孩子”嗎?

但是為什麼在對待我們自己孩子的時候,評判標準往往單一了起來。

這個標準往往變成了,“要符合我的要求,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才是好孩子。”於是我們會對孩子提很多“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的要求。但有時,我們的“應該”要求和孩子自己的需求不一樣。選擇關注自己想法、忽視孩子需求的父母,就會情緒勒索孩子。

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勒索”的犧牲品


2、思考“讓孩子“聽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還是害怕被孩子拉開距離。

會情緒勒索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對挫折耐受力比較低的人。他們往往容易把某一件事的拒絕,當成是對方不喜歡自己的信號;也傾向於把對方拒絕自己,看成自己失去控制力的象徵。

尤其是隨著孩子長大,孩子的世界中會湧進很多新東西,孩子會構建新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些父母會害怕自己被孩子拋下。

有這樣想法的父母,會害怕孩子拒絕,會特別強調孩子要“聽話”,可能這些父母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害怕的是孩子成長獨立後離開自己,害怕的是孩子不再把他們當權威。

當我們想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或者拒絕孩子提的要求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兩點。雖然這不能幫我們完全排遣不良情緒,但是可以使我們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好自己的父母。


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勒索”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