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盖猪圈时发现一个碗 不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数不胜数的珍贵文物。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被称为“国宝”。

这些国宝的发现,往往有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

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一名当地农民在盖自家猪圈时,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碗。

​安徽农民盖猪圈时发现一个碗 不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就是这次发现,让胡母圩古墓出现在世人眼前。胡母圩古墓规模并不大,墓室顶部为小砖拱砌而成。墓室里留着一具楠木棺材,没有棺材盖。棺材里面也没有骸骨。考古学家猜测,此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临”。

墓室里除了前面农民发现的碗,还有一支金钏。金钏是一种饰物,由黄金打造。估计,盗墓贼在洗劫胡母圩古墓时,无意间遗漏了这两件文物,从而得以幸存至今。

金钏是由黄金打造,价值自然不菲。然而,真正能称为“国宝”的,却是那个其貌不扬的碗。

这个碗送到文物机构,由考古专家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碗,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艺术品。根据出土墓砖推断,大约是南宋淳熙年间的作品,迄今已有800年历史。

​安徽农民盖猪圈时发现一个碗 不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这个碗正式名称为“南宋镶金边玛瑙碗”。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釦”。口镶金边与玛瑙晶莹光泽相辉映,显得典雅华贵。


碗内掏膛干净,器壁较薄,厚约0.2厘米。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

胡母圩古墓主人是一名女性,应该出自于南宋的官宦或者富裕之家。众所周知,南宋虽然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属于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安徽农民盖猪圈时发现一个碗 不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南宋的官宦阶层和富裕之家,极为讲究生活质量。他们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镶金边,特别是碗、盘、奁等瓷器上的芒口,镶金施彩,甚为流行。这种包镶技术,堪称锦上添花,更增加了器物的富丽和华贵。

“千种玛瑙万种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玛瑙因性脆,韧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所以工艺技术要求比较高。“南宋镶金边玛瑙碗”口沿处镶嵌的薄片金条饰整齐,接口牢固,显示出了高超的技艺,应是具有较高技艺的工匠和严格管理的专门作坊加工而成。

1994年,“南宋镶金边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一致确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如今,“南宋镶金边玛瑙碗”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一说是作为镇馆之宝藏于安徽省博物院),供全国民众欣赏、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