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這是一句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話。


  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意是一句佛家的偈語,更鮮為人知的是,它的原創,竟出自溫州!


  南宋紹興年間,雁蕩山能仁寺住持士珪禪師,在一次上堂講經時說道:


  “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華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華。”


(見宋代釋惟白所著《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華”通“花”)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千年古剎能仁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雁蕩山自古就是佛教名山。


  唐代高僧“狂草”大師懷素,42歲時雲遊曾至雁蕩山,在雪洞抄寫了中國第一部佛教譯經《佛說四十二章經》。點擊鏈接:唐代“草聖”懷素,顏真卿和李白對他推崇備至,在雁蕩山留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稀世珍寶


  而能仁寺就是這座佛教名山的代表。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能仁寺,位於雁蕩山錦溪畔,始創於北宋真鹹平二年(999),一開始叫常雲院,兩年後賜名承天寺。北宋末年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改名能仁寺。


  這座寺廟的全盛時期是在南宋。


  宋室南遷,建都臨安(杭州),杭州成為政治中心,溫州的城市重要性就一下子增強了。加上宋高宗曾經駐蹕過這裡,原來偏處東南一隅的溫州,一度成為“次輔郡”,往來溫州的人便多了起來。


  這時,溫臺驛路“改從山中出入”,當時在樂清境內的路徑是:湖霧、大荊、雁蕩、芙蓉、虹橋、樂成。於是雁蕩山空前地熱鬧起來,能仁寺地處雁蕩要道,是這條驛路必經之地,正好成為往來過客的膳宿地。


  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能仁寺奉詔賜額,盛極一時。據說,那時能仁寺有僧人三百,加上香客和遊人,每天在寺院裡用餐的有一千來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南宋溫州知州曾逮在經過雁蕩時記述:“乾道七年(1171),予被命守永嘉,道經雁蕩,見大梵宮高甍巨棟,包原亙壑,若可容數千人。”


  宋代雁蕩山興盛時期,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能仁寺是雁蕩十八古剎中規模最大的寺院,也是當時全國30所最著名的寺院之一,被列為“教院五山”之一。


  能仁寺中還有一個聞名海內的大鐵鑊,高1.38米,直徑2.4米,鑊重三萬七千觔(18500公斤),系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所鑄,所以又稱大鑊寺。


  能仁寺出名後,一度還曾被權貴覬覦。宋高宗第二位皇后吳氏的弟弟太寧郡王,向皇帝要求將能仁寺做奉祀祖先之地,能仁寺被改名為“時思薦福”。太寧郡王的豪僕黠隸經常來這裡擾亂,導致寺院日漸毀壞,僧眾離散,十幾年時間就把能仁寺糟蹋得不成樣子。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後來,前文提到的溫州知州曾逮聞訊上書皇帝,最終詔復能仁寺。此事轟動了整個溫州,明代永樂年間纂修的《樂清縣誌》載有南宋狀元王十朋的一首五絕:


不到能仁久,欣聞賜額還。

浮雲已過眼,依舊好青山。


“妙語連珠”能仁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千百年來,能仁寺幾乎是歷代名人遊歷雁蕩山的“打卡”必到之地。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南宋“永嘉四靈”之一的翁卷《能仁寺》詩云:


芙蓉峰入天,寺與此峰連。

得見是冬月,要來從昔年。

寒潭盛塔影,古林帶廚煙。

偶直高僧出,禪床坐默然。


  明清時期,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遊歷雁蕩山時曾夜宿能仁寺;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1668—1749)也到過能仁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能仁寺更是高僧雲集之所。


  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經朝廷批准,能仁寺改為禪院,並獲皇帝賜額,進入重要寺院行列。朝廷命在全國大叢林中選拔德行卓然的高僧來住持能仁寺,被選中的是便是士珪禪師。


  他也是雁蕩山佛寺中第一位由朝廷任命的住持。


  士珪禪師(1083—1146),俗姓史,成都人,13歲出家,依大慈寺宗雅禪師,醉心於《楞嚴經》。《五燈會元》將他列為慧能弟子南嶽下第15世。受命來能仁寺以前,他在著名的福建福州鼓山寺駐錫。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據說士珪禪師來任能仁寺住持時,他的老朋友、溫州江心嶼龍翔寺(即今江心寺)住持清了禪師聽說老友來溫,擔心他人地生疏,緣法未熟,就過江迎接他,大展九拜,以此來給士珪造勢。


  果然,士珪一到能仁寺,就受到挑戰:


  能仁寺的僧徒害怕新住持來了法規嚴厲,就一把火燒了寺院,能仁寺一夜之間變成一片廢墟。士珪禪師從容應對,靠大樹搭了個簡易屋子,升座說法。這年士珪禪師俗臘60歲,故偈詩有“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蕩山”語。士珪禪師的應對征服了僧俗徒眾,大家踴躍捐資出力,很快重建了能仁寺。


  全盛時期的能仁寺成為全國30所著名寺院之一,其中當有士珪的一份功勞。據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俗語,也與士珪禪師有關,他當年的原句是:“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士珪不是歷史上特別有名的高僧,今人知道他的可能不多,但除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之外,南宋還有文獻記載,士珪來到能仁寺之後,還留下“一念初無古今,彈指便分新故”,“山橫石礙疑無地,路轉溪斜別有村”等妙語。


  士珪禪師在能仁寺住持任上幹了幾年,在清了禪師移住臨安徑山寺後,便奉敕調往溫州龍翔寺補清了之缺。紹興十六年,士珪圓寂於龍翔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竟然“誕生”在溫州


  除了士珪禪師之外,千百年來,能仁寺還出過很多高僧。


  宋末元初,無學祖元(1226—1286)曾避亂在雁蕩山能仁寺多年。無學祖元俗姓許,浙江鄞縣(今寧波)人,13歲時在杭州的名剎淨慈寺出家,投到著名的北澗居簡禪師的座下。


  54歲時,無學祖元應日本國邀請,於1279年東渡扶桑,出任鎌倉建長寺第五世住持,成為佛光派的始祖,被稱為日本臨濟禪的奠基者,在日本佛教史上影響極為深遠。


  當代高僧夢參長老,曾親近依止虛雲、弘一等近代高僧。2000年以來,他為恢復重建能仁寺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深山中的一盞明燈”。2006年,在夢參長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 能仁寺得到全面恢復。


轉自:三十六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