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山东、湖北、河北、河南、辽宁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设施蔬菜灰霉病的发病率平均达到20%~50%。每年由灰霉病造成的设施蔬菜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一.灰霉病的危害特征

灰葡萄孢菌(B. cinere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它可以侵染200多种植物,引起灰霉病。条件适合时,灰霉病菌可大量繁殖,并在为害部位,如花、叶、茎及果实上产生灰色霉层。病原菌引起作物的果实和叶片腐烂和枯萎,严重时导致绝收。

1.草莓灰霉病

主要为害果实,也侵害残花、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衰老的部位侵染,被侵染部位呈水渍状腐烂,产生灰色霉层,最后干枯。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2.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多从残花以及生长势衰弱的叶片茎干侵入,初始在侵染位置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组织变软、萎缩和腐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病斑,甚至全株枯死。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3.番茄灰霉病

病菌主要侵害果实,侵染由残留的花及花托向果实或果柄扩展,使果皮成为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烂;灰霉病也为害茎叶,由边缘向里呈“V”字型发展,表面着生灰色霉层,叶片或枝梢最后枯死。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4.辣椒灰霉病

苗期为害叶、茎、顶芽,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为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褐斑,布满灰色的霉层。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5.茄子灰霉病

茄子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折断枯死。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湿度大时,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 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6.韭菜灰霉病

白点型最常见,叶片上出现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为梭形至长椭圆形;湿度高时,病斑上生灰褐色茸毛状霉层;有时可见黑色菌核。干尖型多从采收韭菜的刀口处开始腐烂,也出现在中下部叶片的叶尖。病叶的叶尖初呈水浸状,后变为淡绿色至淡灰褐色,并向基部扩展,后期产生灰色霉层。湿腐型症状多发生在采收后的植株上,叶片呈水浸状,变深绿色,湿腐霉烂,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绿色霉状物。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7.百合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部和花。受感染的百合叶片及花器官,经常会出现叶片焦枯、花苞畸形及后期花瓣萎蔫等症状。若遇到高湿度环境,病斑可迅速扩展并连片,病部产生灰色霉层;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变干,全叶呈浅褐色枯死。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二.灰霉病的病原类型

葡萄孢属包含超过20种真菌都会导致农业生产上灰霉病的发生。葡萄孢属真菌在它们的生活史当中,通常存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已经发现有性态的葡萄孢属真菌,属于盘菌属(Botryotinia spp.)。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三.灰霉病的病害循环

①在病害循环当中,散落在田间的菌核以及植株病残体上的菌丝为初始菌源。

②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菌丝,菌丝再发育成分生孢子梗,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同时菌核也可以直接萌发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植株的花、叶、茎和果实都可以被侵染。

③如果条件适宜,会在侵染的部位再次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灰色霉层),通过水、风、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扩散。

引起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具有:

①潜伏侵染占主导;

②孢子产量大;

③菌株变异快;

④形成抵抗逆境的微菌核;

⑤寄主广泛等特征,导致该病生产上难以防控。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四.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农事科学|关于设施栽培作物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控

五.灰霉病的防控要点

1.选择抗病品种

根据实际条件,对于有抗性品种、且适合当地栽培习惯的应当选择抗性品种进行栽培。对于番茄而言,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如:瑞丽、玛格丽特等。对于韭菜,可选择选用直立性强、生长健壮、耐受低温的品种,如平顶山791、独根红、冬雪、瑞雪。对于百合,康斯坦萨、西伯利亚和索邦有较好抗性。

2.农业防治以及栽培措施

播种前的土壤处理:清理前茬作物秸秆以及病株残体,施入足量腐熟有机肥(一般200-500 kg/亩),旋耕土壤,深度不得少于20 厘米,有条件的应该在种植前进行高温闷棚或晒田15-25天。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自身生长势:大棚膜透光性要好,透光差的老旧膜要换掉;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严格控制氮肥,防止植株徒长。

清除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可采用温汤浸种催芽,(在55℃温水中浸种15~2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病叶以及田间杂草;控制环境湿度(重要),露天地块要在雨后及时排水,大棚应在温度适宜时(比如中午)进行通风,使得相对湿度在80%以下。

3.生物防治

通常是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以“防”为主,常用的生防菌剂为商业化的木霉菌剂及宝丽安(放线菌产生的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

4.化学防治

已在蔬菜上登记的药剂包括:40%百菌清(达科宁),25%啶菌噁唑(菌思奇)、0.3%丁子香酚(灰霉特),50%啶酰菌胺(凯泽)等。尚未登记,但可以推荐使用的包括10%苯醚甲环唑(世高),25%嘧菌酯(阿米西达)。已有监测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霉胺,嘧菌环胺,乙霉威,腐霉利和异菌脲等杀菌剂抗性水平高,这些药剂属于高风险药剂。对咯菌腈,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和氟啶胺等杀菌剂,抗性水平低或无。

不同作物间抗药性严重度差异显著如番茄、黄瓜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多菌灵、乙霉威、嘧菌酯、嘧霉胺和腐霉利表现为中、高抗抗药性。草莓灰霉病菌抗药性最为严重如江苏镇江和南京近郊出现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抗药性群体。

将低毒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根据田间情况轮换使用,而且必须适期用药。推荐以下常用的轮换组合形式(防治灰霉病,兼治其它真菌病害):

①咯菌腈+克菌丹;

②啶菌噁唑+百菌清;

③啶酰菌胺+多抗菌素;

④啶酰菌胺+克菌丹;

⑥啶菌噁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注意:如按照要求使用上述药物,但对于灰霉病的防控效果不佳时,需要考虑是否有抗药性问题存在,不可盲目增加用药剂量和使用次数!


素材供稿:植保所、新农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