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知识——泡茶之方法

喝茶就好比临摹一个碑帖,需要经常临方能知道它的气理和底蕴在哪里,学习的入手点是泡茶。


有些人认为学习泡茶的要从泡新茶开始,然后终极目标是经典老茶,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老茶新茶都是茶,喝茶不玩虚的,泡茶更加不可神秘化,既然茶是帖,就没有漫无目的的临帖。泡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喝茶,茶是上善之果,有优势的茶才能被人欣赏,所以在泡茶中,人的操作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所以我认为,人泡茶这样的作为总是需要配合相应的场景或人事,无需过多讨论茶的品牌,水的酸碱度,茶艺的流派。所谓泡茶自然是为了要喝,平时,茶叶冲泡的方式即便再多,也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喝茶,品茶,饮茶”,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同义词分别代表三种最核心的冲泡方式。

冲泡诀窍

绿 茶

不能破坏它的鲜

绿茶,重在保持鲜美的口感和鲜嫩的颜色,而这两者,最怕的就是高温。温度过高,会导致维生素C和多酚类等物质被破坏,鲜爽感下降,色泽也会变暗。

茶叶文化知识——泡茶之方法

绿茶适合用玻璃杯冲泡,可以观其形态。用80-90℃的水慢慢将茶叶浸润,让其自然舒展,内含物质缓慢释放。而不是用开水猛烈冲击,破坏它的鲜美。

PS:黄茶与绿茶的冲泡方法基本相似。

红 茶

小心闷出酸涩味

红茶是全发酵茶,如果冲泡不当很容易出现酸涩味,甚至产生苦味。

红茶不宜闷泡,注水后尽快出汤,会获得一杯清甜爽口的红茶。使用的盖碗碗口一定要大,散热透气。置茶量可以少一些,让茶叶有充分的透气空间,而不至于闷坏。出汤要滴干净,不要留有水与茶叶接触过久,出完汤把盖子打开散热。

茶叶文化知识——泡茶之方法

黑 茶

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黑茶在后发酵和储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仓储、陈旧的气味。当然如果是发霉变质的茶就另当别论,肯定不能喝了。

紧压的黑茶,在饮用之前先解块,放于通风干燥处散几天,再放进透气的陶罐储存一到两个月。

茶叶文化知识——泡茶之方法

冲泡时第一泡润一下弃去不饮,让紧压茶充分展开,散去异气,第二泡更好喝。

但需注意润茶时间不可过久,需快速出汤,避免丢失太多内含物质。

乌 龙 茶

讲究工夫茶

福建、广东、台湾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区,这几个地方盛行的功夫茶泡法就是乌龙茶最优的泡法。

小壶和小杯,是功夫茶的标配,冲泡前需要温杯烫壶。冲泡的技巧讲究高冲低斟,最大限度保持茶香茶味。

乌龙茶需要用沸水冲泡。条形的单丛茶和岩茶的冲泡要点是即冲即出,而颗粒形乌龙茶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等茶叶舒展之后再加快出汤速度,而泡到五泡以后,都需要延长时间。

白 茶

注意区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级一般按照采摘的嫩度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

白毫银针和高级白牡丹要保持其鲜甜故不能用沸水,一般以90℃为宜,冲泡时间大约在30秒。

普通白牡丹和寿眉可用沸水冲泡,而白牡丹要比寿眉冲泡的时间短一些。寿眉,尤其是存放了3年以上的老寿眉,不仅可以冲泡,还可以煮饮,冲泡到5泡以后,便可放入煮茶壶,按个人口味调整煮茶时间。

注意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

什么样的水适合泡茶?

纯净水: 矿物质含量较低,一般称为软水,容易将茶的本质表现出来,是适宜泡茶的用水。


矿泉水: 矿泉水中含有微量矿物质成分,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汤色佳、香气足、清爽甘甜。


自来水: 自来水中含有消毒药剂,如“氯”,饮用前可使用活性碳将其滤掉。但消毒剂会干扰茶汤的味道与品质。


空气含量高的水 :水中空气含量高的水,有利茶香挥发,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强。一般说“活水”益于泡茶,主要是因活水的空气含量高。又说水不可煮老,也因为煮久了,空气含量会降低。


杂质和细菌含量低的水:这两项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滤水设备都可以将之隔离,含菌部分还可以利用高温的方式将之消灭。

注重泡茶的时间


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泡茶非常的简单,但是殊不知泡茶的时间也应该有所控制,各种不一样的茶叶在泡茶的时候时间点也有所区别,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是新茶,闷泡的时间最多也就是1~2分钟左右,如果是老茶可能就需要延迟到5分钟左右,这些都是新手必须要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