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烂又痒,还起水泡;脚气想治好,先分清类型

脚气在医学上又称“足癣”,广东地区又叫“香港脚”。是足部真菌感染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趾间或足底皮肤瘙痒、红斑、脱皮,又或有水泡,严重足部皮肤糜烂,有液体渗出。最麻烦的是,如不及时控制脚气,真菌感染会波及其他部位,引起体癣、股癣或者是“灰指甲”。

脚烂又痒,还起水泡;脚气想治好,先分清类型

通常会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不同类型的脚气,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糜烂型:

这种类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脚气初期会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脱皮之后,会露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

特别容易继发感染。

糜烂型脚气可以用枯矾和五倍子研成粉末,洗净脚后撒于患处。当然,用广东省中医院自制的香莲散效果也很不错。

脚烂又痒,还起水泡;脚气想治好,先分清类型

水疱型:

水疱型的脚气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

毒、淋巴管炎等。

水疱型脚气可以用苦参、白藓皮、紫草、黄柏各30 克,煮水泡脚30分钟,每天1- 2 次。

脚烂又痒,还起水泡;脚气想治好,先分清类型

角化型:

角化型的脚气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通常没有水疱或者脓疱。角化型的脚气病程缓慢缠绵,经常发作。

角化型的脚气可以用白凤仙花30 克,皂角刺30 克,枯矾15 克,煮水泡脚30分钟,每天1- 2 次。

脚烂又痒,还起水泡;脚气想治好,先分清类型


如果是经久不愈的脚气,或者伴脚趾灰指甲的,建议还是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