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為何難解?清華畢業生“擇業觀”,道出了其中一個癥結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之問,可以說是困擾了國人多年的一大難題。其實,要回答“錢學森之問”,我們不妨看一看名校大學生的擇業觀,也許會有啟發。比如,清華大學公佈的2019年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中體現出的清華學生“擇業觀”,可以說,就為我們審視“錢學森之問”的解題方向,提供了一個思維的發散點。

錢學森之問為何難解?清華畢業生“擇業觀”,道出了其中一個癥結

我們都知道,關於錢學森之問側,重點在於學術研究和學術成就方面。錢學森不僅曾經提出“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樣一個問題。同時還發出過另外一個感慨,那就是“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實際上,錢學森之問就是由這個感慨引發出來的。也就是說,錢學森之問,問的是學術,問的是人才,問的是辦學模式。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應該從大學的教育管理去找原因。但是,大學生的擇業觀,大學生的學習心態,其實也為“錢學森之問”的難解,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腳註”。

錢學森之問為何難解?清華畢業生“擇業觀”,道出了其中一個癥結

我們就以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的去向,來分析這個問題。2019年,清華大學籤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一共2674人。其中,選擇黨政機關的畢業生為272人,佔比10.2%。選擇企業的為1868人,為69.9%。選擇事業單位的為527人,佔比19.7%。選擇科研單位的為144人,佔比5.4%,選擇高校的為238人,佔比8.9%。從清華大學籤三方協議的畢業生的單位性質分佈來看,高校和科研單位,留得住人的比例並不多。不管是選擇高校的人,還是選擇科研的單位的人,都不如選擇企業的人多,甚至,也不如選擇黨政機關的人多。

錢學森之問為何難解?清華畢業生“擇業觀”,道出了其中一個癥結

大學想要培養得出傑出的人才,小編認為,首先,是要留得住傑出的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學術重鎮,是繁榮學術的最重要的機構。可是,就連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選擇高校和科研單位的都不多。高校教師的職能,基本上要兼顧科研和學術,而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可以說是專職研究學術,但選擇科研單位的人,佔比僅為5.4%。也就是說,多數清華畢業生,都不願到科研單位。他們想去哪兒呢?去華為一家公司的,就有189人,比2019年清華大學生去科研單位的總人數還多。

錢學森之問為何難解?清華畢業生“擇業觀”,道出了其中一個癥結

因此,回答“錢學森之問”,大學生的“人心向背”,可能也是一個值得納入的考量因素。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