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雲到曹德旺,有擔當的企業家都是為中國製造轉型出力


從馬雲到曹德旺,有擔當的企業家都是為中國製造轉型出力

近日外媒報道,歐元區的製造業活動正在大幅萎縮。德國商業銀行的專家表示:“歐元區製造業已陷入衰退。”美國製造業也陷於低迷之中。在全球性的挑戰面前,中國的製造業可能更有優勢,那就是和新技術結合在一起提質增效。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多次對外表示,製造業是強國富民的基礎。中國未來要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力,製造企業一定要強。

他說:“福耀也在轉型,企業的轉型要素是什麼?是從粗放型向經濟型轉型,產業升級是從功能型向智能型轉型。”

前幾天,馬雲在公開演講中說:“製造業必須向服務業學習,服務業要有製造業的意識,線上企業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線下企業也沒有落後企業,這個世界沒有落後的企業,只有落後的你,只有不學習的你。”不願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怪環境不行的企業必然被淘汰,不願意創新求變、擔當責任的企業必然被淘汰!

現在,中國經濟面臨著一些困難,一些人開始對我們發展階段中存在的短板灰心喪氣,唱衰中國製造,甚至盲目地為“互聯網和實體經濟對立”的論調叫好。實際上,實體經濟本來就是先進“智造業”加現代服務業。這種二元對立的看法,反而是忽視了製造業的新增量,人為的給製造業和技術的結合設置障礙。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工廠”,製造業就是一個數據的富礦。攀鋼集團去年公佈的數據顯示,與阿里雲的“工業大腦”合作,在提釩、脫硫、轉爐鍊鋼、精煉、連鑄等鍊鋼流程進行數據挖掘分析,一年就能省下400萬公斤鍊鋼原料。海爾在園區裡利用5G技術、增強現實、智能的機械設備,使模具的維修成本下降30%。

“智能製造”已經在農業、汽車、冶煉、光伏、消費品等多個行業開跑,中國製造超車的時機就在面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曾經表示,上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時,中國的工業還沒有承載信息技術的能力。而現在,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具備和現代通信技術直接對接的能力,這也是中國製造騰飛的新機遇。

只有學習的人才能面向未來,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有未來,只有為未來解決問題的企業才有希望。從馬雲到曹德旺,有擔當的企業家都沒空抱怨,而是為中國製造轉型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