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商鞅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憑藉徹底的變法改革,造就一個強大的國家,擁有舉世之功,本應萬眾敬仰。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最終迎接他的是萬劫不復,死無葬身之地。其功,不可不表,其人,不得不嘆!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1懷才青年

商鞅是戰國時期的衛國人,姓公孫,名字本來叫做公孫鞅。他還是衛國的公族後裔,衛國是衛康叔的封國,是根紅苗正的大周苗裔,到商鞅這代已經成為普通百姓了。此時王室衰弱,諸侯強起,兼併攻伐,實力弱小者難免被強者吞沒。衛國是個小國,在烽火連天的戰亂中只求自保,這也是自知之明,打沒有實力,就只好老實一點,只求能夠被滅的慢一些。商鞅與衛國不同,他心有大志,也有才略,衛國不足以實現夢想,展示才華。幸好當時的環境允許有才之人選擇舞臺,既然衛國舞臺太小,外面的世界又那麼廣闊,商鞅毫不猶豫的走出了衛國。

去哪裡呢?欲圖天下必圖中原,當時中原興起一強國---魏國,前不久剛剛與韓趙兩個兄弟幹掉老闆,瓜分了老闆地盤,這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家分晉。魏國分的地盤最好,經過一番辛苦耕耘,一躍成為中原強國,西邊的鄰居秦國被打的割地求和。商鞅來到強大的魏國,當時的魏王是魏惠文王,相國叫公叔痤,非常賞識商鞅這個年輕人,讓他做了客卿,也是把他當接班人培養。公叔痤得病後向魏惠文王推薦商鞅,魏王卻不看好。魏王認為老相國病的神志不清了,不得不親自探望,畢竟是為國操勞了一生的功臣。魏王心裡想的更多是國家之事,便問,如果您的病好不了,魏國的國家大事交給誰?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公叔痤繼續推薦商鞅,魏王什麼也沒說,心裡不同意。公叔痤也看了出來,最後跟魏王講,如果您不用商鞅就把他殺了,不要讓別人用他,如果他活著出了魏國將是魏國的災難!

公叔痤說的懇切,魏王不以為然,老相國是病的太重了,說的話越來越糊塗。魏王最終沒用商鞅,誰肯把國家重任交給一個不熟悉的年輕人呢?當然也沒殺商鞅。

公叔痤對商鞅是真好,臨死前覺得魏王會殺他,便勸他趕緊走。公叔痤高估了自己的影響,覺得魏王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如果他心裡真有魏國,就應該自己動手解決商鞅,勸魏王動手,又勸商鞅逃離,這就沒有原則了。可見魏王已經不信任他了。商鞅也只是心領了老領導的好意,他知道魏王不聽他舉薦自己的話,就肯定不會聽他讓殺了自己的話。他好好的呆在魏國,只不過始終不得重用。

時間一長,商鞅覺得在魏國不可能有所成就,沒人賞識提拔再有才華也終將埋沒。所以他想到了走,去秦國。

2以強法事秦王

秦國與魏國之戰中戰敗,損兵折將,割地求和。面對如此結果秦孝公不能接受,決心強國報仇,苦於當前沒有能人便立了招賢榜,尋求有能力之人幫助秦國富強起來。商鞅不願繼續在魏國坐冷板凳,果斷離開了魏國,魏王並沒有覺得如何,走就走吧。他早忘了公叔痤說過不準活著的商鞅走出魏國的警告。如果他知道商鞅去了秦國之後所發生的事,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

商鞅順利到了秦國,見秦孝公非常不順利,更別談獲得賞識了,不得已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賄賂秦孝公身邊一個叫景監的寵臣,終於獲得了與秦孝公見面的機會。談了幾次,得不到秦孝公認可,其實這是商鞅故意而為,他故意試探秦孝公最認可哪種富國之道。一開始說的幾種可以從根本上讓秦國富強,但需要的時間太長,秦孝公不能接受有生之年看不到秦國富強起來。商鞅抓住機會,也賭上了自己的命運。秦孝公需要的正是他擅長的,想短時間國家強盛,就必須痛定思痛,變法圖強。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聽著簡單其實非常難。變就要大變,從根到本,天翻地覆,從君主到百姓,從公卿到平民,牽扯多少利益,得到多少民怨沸騰,引出多少敵人的仇殺。秦孝公為了看到富強起來的秦國,堅定的支持商鞅的決定。秦國的變革開始了。

具體的變法內容有,對百姓人眼,百姓編為伍什制,類似於後世的保甲;伍什實行連坐法,一家犯罪十家受罰;對大奸大惡不檢舉揭發要腰斬,揭發者得賞賜;百姓不得私下鬥毆,否則嚴懲,努力種田可以免除徭役。對於公卿也做了要求,公卿中人必須上戰場殺敵,只有有了軍功才能被記入宗室名冊,否則你就跟平民一樣;佔有的土地,使用的下人,住宅,穿的衣服都按照軍功大小使用。最後是精神方面的建設,一切向有軍功的人看齊,有軍功的人受到萬人敬仰,優先使用各種物資,沒有軍功的就算再有錢也沒有炫耀的資本。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秦孝公與商鞅這對君臣鐵了將新法執行下去,為了獲取百姓信任,商鞅在城門放了根木頭,誰能搬走就能得五十斤金子。半天沒人敢動,最後有人實在按耐不住搬走了,結果真的得到五十斤金子的賞賜。通過此舉商鞅得到了人們的信任,而新法也得以在秦國實行。

3 變法的犧牲者

從國家層面講,這是富國強兵的良策,從個人講,一時半會不會讓人看到收益,還要為了看不到的收益改變之前已經習慣了的事情,肯定會存在矛盾的。

普通人造成的矛盾容易解決,如果高層就需要慎重了。偏偏秦孝公的兒子,太子贏駟冒犯了新法,依著律法太子要受到懲罰。太子一國儲君,能受罰嘛!最後沒有辦法,讓太子的老師代替太子受罰。事情似乎過去了,新法照舊執行。經過這一事件,新法的推行更順暢了,太子都不能輕免,更何況普通百姓!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太子與商鞅之間結了仇怨,商鞅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的處境也是艱難的,如果放過太子,新法可能功虧一簣,半途而廢,有一個不遵守的慢慢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遵守,時間一長,新法必廢。這是商鞅不能看到的後果,也是秦孝公不能容忍的結果。為了新法,太子必須承擔責任。誰都知道,得罪了太子等於斷了後路。商鞅明白嗎,肯定明白,秦孝公明白嗎,他更明白。為了秦國的強大,太子是可以犧牲一下的。而太子都能犧牲,商鞅自然也可以。商鞅犧牲了與太子的關係,更犧牲了與秦國一眾大臣百姓公卿士族的關係。商鞅是變法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趟地雷的犧牲者,秦孝公明白這一點所以全力支持,讓他放手大幹。

商鞅不知道明不明白,就算明白也很無奈,既然上了船,而船也已經到了江心,回去是回不去的,總不能跳到江裡去吧。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總之十幾年後,一個不一樣的秦國出現了,士兵躍躍欲試,眼裡都是軍功與榮耀,百姓積極耕種,看到堆積的糧食就看到免除的賦稅,再也沒有人私下裡鬥毆打架,他們熱血沸騰著,嗷嗷叫著要去戰場上一決雌雄,拿敵人的腦袋回來,就成了有軍功的人,就成了榮耀的人。

4 勝利與榮耀

商鞅的努力沒有白廢,而今的成績有目共睹,他心裡想,當初與我為敵的人,對我有意見的人,應該當下對我的成見了吧。

秦孝公也是激動的,國家終於有個樣子了。他的目光掠過高山大川,落到一塊叫河西的地方,這裡有整個秦國的痛,而如今秦國揚眉吐氣了。對商鞅而言,變法的成果要經過最殘酷的考驗了。

魏國剛剛被齊國擊敗,國內蕭條,實力大損。秦孝公以商鞅為將,出兵河西,奪回屬於秦國的土地。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非常多,不是兵士勇猛能夠決定的。商鞅也明白,如果戰爭能夠使用其他手段獲取勝利就儘量避免士兵的衝殺。魏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同樣不甘示弱,派出一位公子前來應戰。儘管剛剛敗給齊國,但秦國是手下敗將,幾十年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次想趁火打劫,魏國人憋著一股火。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商鞅打聽到是魏國公子應戰,心裡有了一個妙計,他把魏國公子請入營中,想通過酒桌上的交鋒來化解矛盾。魏國公子竟然真的來了,商鞅是從魏國出來的,對魏國也許有點感情。魏國公子帶著曾經的感情而來,而商鞅是不講感情的,魏國公子沒喝幾杯,就被秦國的士兵扣下,與此同時秦軍猛攻失去主將的魏國軍隊,魏軍大敗。

聽到前線傳回的戰報,魏王非常害怕,此時魏國國力遠不如前,根本無力對抗秦軍,為了獲得喘息機會不得不放棄河西這塊地方,換取秦軍的撤兵。此時魏王想起公叔痤的話,後悔沒有聽他的,放了商鞅釀成如今的苦果。

商鞅大獲全勝,獲得空前的榮耀,得到了大片的封地,因為封地在商這個地方,他的封號被稱為商君,商鞅這個名字也是從此傳開的。

5 不堪回首的結果

秦孝公得到了強大的秦國,商鞅實現了抱負,看上去是多麼兩全其美的結局。商鞅沉浸在功勞中,享受著變法帶來的紅利。他忽略了暗藏的危險。商鞅這個人,眼裡似乎只有法,沒有人情。在他眼裡也許人情是沒用的,只是可以利用,比如魏國公子,當年商鞅在魏國時候與他保持非常好的關係,如果沒有這層關係魏國公子如何相信他,還去了他的軍營,又怎麼會淪為俘虜。商君不認感情,只認利益,得了利益卻又不捨得放棄,他似乎覺得功勞可以抵擋一切,誠然,這個時候是沒人敢動他的,但是怨氣在積攢,在升騰。

好多人都預感到他的下場,有人來給他提醒,你忘了被你懲處過的太子的老師了嘛,你知不知道,很多老百姓對你有非常大的怨恨,更別說被你懲罰過的那些官員。商鞅沒有忘,他知道自己在秦國很不安全,每次出門都要全副武裝的士兵保護。有人勸他,把秦國賞賜的封地退還了,不要貪圖富貴了,找個偏僻的地方養老算了。


富強了秦國卻自身慘死,商鞅最終的結果值得同情嗎?


商鞅難以放棄已經到手的富貴,靠山秦孝公也不能保他一輩子,秦孝公一死,太子即位,商鞅的好日子到頭了,此時想丟掉富貴自保也沒了機會。被他懲罰過的人告他謀反,他自知無力辯駁,只好出逃,到了邊境想去住店,結果滑稽的是,店主人請他出示通行證件,如果沒有證件讓你住店,店主人會受到懲罰,這是商鞅制定的法律。商鞅嚐到做法自縛的痛苦,他想去魏國,魏國不可能收留他,魏國公子相信他卻被他扣押。他想去其他國家,魏國則到處講他是秦國逃犯,誰收留他也不行。就這樣他只得回到封地作最後一搏,聚集封地的士兵想去鄭國,可是遇上了抓他的秦國士兵。這些士兵手裡提著刀,腰裡掛著人頭,一顆顆的人頭都是是一份份的軍功,當然了他商君的腦袋也是,這也是商鞅制定的法律。商鞅聚集士兵,更加坐實了謀反,被抓之後受車裂而亡。做法強國卻自己斃命,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讓人嘆息。

6 作法自斃

是什麼讓商鞅落得如此下場?

非常自負,當初他的伯樂勸他走,他卻說魏王不聽你舉薦,自然也不會聽你殺我;刻薄寡恩,對國家來說可能是好事,寡恩之人不會有太多的私情,從人的角度說不可能沒有私情;變法之後居功自傲,沾沾自喜,拿自己跟秦國之前的賢人比較;眼裡只看到變法帶來的好處,卻沒有看到變法帶來的弊端,任何變法都會帶來弊端,他看不出來自然也不會去解決;變法樹敵太多卻不去修補,終將自己置於死地;貪戀富貴,不聽良人所勸,功成名之後不知進退,最終落得沒有一人同情;狂妄自大,最後竟然要帶著封地的士兵去攻打鄭國。

他所作的一切,強大了國家,卻一步步將自己置於了死地,國家擁有了太多,他丟掉了太多,尋遍天下,不得同情之人,做法自斃,去地下尋找賞識他的主公去了,留給活著的人偌大的繁華與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