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忠占对山能斩夏侯渊,马谡遇到张郃只能失街亭?

剑胆琴心蜘蛛侠


这恰好说明了地形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情况不同地形的影响也不一样。

先来说定军山,这一战是刘备进攻汉中之战。曹操打败汉中的张鲁之后就将夏侯渊,张郃等人留在汉中镇守,夏侯渊是主将。刘备在黄权法正等人的建议下决定发兵攻打汉中,攻打汉中的战斗并不容易,打了一年打不下来,以至于刘备派人去让诸葛亮再从成都发兵支援。说起汉中就不得不说汉中的地形和四川盆地的地形,如果你坐过从成都出发到西安的城际动车的话,你就会发现,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关中平原,这三个平原恰好被群山分开,他们就好像镶嵌在群山峻岭上的三颗明珠一样。关中平原就在最中间,汉中虽然不大,但是它却为走出四川提供了跳板。

刘备出阳平关进攻汉中,他主要占领着南边的山脉,他将部队分成10部,同时进攻夏侯渊等人的。夏侯渊的部队在平原上安营扎寨,需要用鹿角做防御。刘备的10部沿山排开,黄忠占据在东南方的定军山。在地形上,刘备一方占据高山之后,他们的背后没有敌人,不需要担心别人将山包围断他的水道、粮道,因为刘备一方的粮草是从四川盆地运输过来的。也就是说刘备和夏侯渊双方是正面对正面,不存在谁断谁后路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占据高地的刘备一方具有优势。夏侯渊想要跟黄忠抢夺定军山,刘备命人烧毁张郃营寨的鹿角,又派兵进攻张郃,夏侯渊分一半兵力救援张郃,刘备又命人烧毁夏侯渊的鹿角,因为营中缺人,夏侯渊亲自带人出营修复鹿角。法正命黄忠在山上擂鼓但是不出兵,擂了几遍鼓之后夏侯渊放松了警惕,法正命黄忠冲下山去,正好斩杀了夏侯渊。

街亭之战有所不同,街亭位于甘肃天水境内,是连接拢右和关中的咽喉。与汉中南边一排山不同的是街亭是座没有水源的孤山,山下有城。诸葛亮本意是让马谡在山下的城里面固守,因为街亭的位置在诸葛亮大军的背后,街亭如果丢失的话,相当于诸葛亮的大军就腹背受敌了,腹是关中,背是街亭。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部署,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他选择上山固守,结果被张郃围困在山上,粮草水源都断了。诸葛亮不可能发兵解街亭之围,因为没有那么多兵,一面还要面对关中方向的魏兵,所以街亭的一个错误战略部署就导致了全盘皆输,没有回头的余地。


传奇历史观


首先要说一下,黄忠占对山斩夏侯渊只是演义中的故事,所以这个问题只能从演义角度来说。

在定军山之战中,因为夏侯渊死守定军山不出战,黄忠一时无可奈何。法正查看地形以后,建议黄忠去占了定军山西面的高山,可以居高临下查看定军山虚实。黄忠依计而行,半夜率军冲上山顶,击败了夏侯渊部将杜袭夺取了高山。

法正又料定夏侯渊会率兵前来夺山,因此建议黄忠在半山守候,自己在山顶发现曹军倦怠无备时,举起红旗黄忠再杀下山,以逸待劳。黄忠再次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夏侯渊也果然率军前来围山。

夏侯渊在山下大骂挑战。法正和黄忠只是不理。直到午时,法正眼见曹兵倦怠,纷纷下马休息,锐气已堕,于是举起红旗。黄忠一马当先冲下山直扑夏侯渊,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当头一刀砍为两段。

此战黄忠能取胜,一是法正已经料定了夏侯渊的一举一动,以有备击无备。二是黄忠武艺高强,在演义中属于顶尖的高手,夏侯渊原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又被突袭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才会当场被杀。

而马谡则不然,他面对的对手其实是司马懿,不是张郃。司马懿也是足智多谋之人,论耍计谋两人差了起码三条街。司马懿不会像夏侯渊那么犯错,让马谡有可乘之机。换成法正和黄忠来打街亭之战,法正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也不会那么托大冒险上山,肯定是老老实实当街下营。

而马谡也没有黄忠的勇猛,能拼死一搏。这样被司马懿断了水源以后,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所以马谡败就败在了没有清醒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差距,一没有法正之谋,二无黄忠之勇,才会最终遭到失败。


不沉的经远


马谡街亭战败的真正原因是:舍水上山、举止烦措,依阻南山,不下据城。所以马谡失败:(1)不据城;(2)舍弃了水源地。

街亭是因为城中有一眼泉而得名,诸葛亮的本意是拒守街泉亭城,依托城池,依靠水源补给,即使溃败也不会出现大面积溃散的情况。

从全局来看,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断有陇右,塞绝陇道,隔绝关中救兵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北伐目的已经非常明确,对马谡的安排也是一目了然。

街亭之战就是为了拖时间,等到诸葛亮解决了祁山之后,亲帅主力支援马谡,其实守住就是胜利。但,当时马谡舍水弃城上山。

按照诸葛亮的设想,此次北伐就是趁着魏国内部大乱,再加上诸葛亮首次出击的战略突袭性。

当时的魏国并没有做好充足的战备,攻占陇西数郡巩固防御,并逐渐消化,这也可以使陇西成为进一步进攻关中平原的前线补给根据地。

如果当时此次北伐胜利,在以后的北伐行动中,蜀军就会占据更加有利的态势。因为出了陇山和陇县之后,就是一条河流冲击平原直通关中平原了。

也就是说,魏国从陇县到长安,已经是无险可守。所以,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主要是为了将魏军阻挡在街亭—上邽。由此来看,守街亭,就是一道死命令。

很多人并不理解马谡是诸葛亮最信任的人,为什么关键时刻他会违背诸葛亮的意愿。置诸葛亮的军令于不顾,放弃水城,登山扎营。

从当时马谡的年龄上来看,当时的马谡已经是38岁了,已经是中年了。在当时的职场上,38岁的人在职场上还远远称不上历炼。

马谡可以说是一个高材生,同时还得到诸葛亮的充分信任。但从当时他在街亭之战的表现来看,他和38岁时的孔明相比,还是缺乏锻炼。

根本原因就在于,马谡和诸葛亮的意愿其实相符矛盾。诸葛亮是要求守住街亭即可,为蜀军巩固陇西争取大量时间。而马谡,则是要求击败张郃,立下不世之功。

公元前


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今天如此,在古时更甚。可以说,只要一方占据了这些有利的条件,那基本上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与街亭之战形成鲜明对比,一战胜利一战失败,而在其中地理优劣之势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咱们就分别仔细来看:

定军山之战

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在法正的建议下取得了地理上的优势。

当时,张郃刚刚在进攻巴西时被张飞击败,几乎是全军复没,最后只身逃回定军山。所以,夏侯渊是死守着不出战,黄忠用尽了办法都无可奈何。

后来,法正查看周围的地形之后建议黄忠先去占领定军山西面的高山。黄忠便依计而行半夜率军击败了夏侯渊部将杜袭并夺取了高山,致使夏侯渊失去了地理优势。

之后,法正又迫使夏侯渊主动出击,自己则以逸待劳。夏侯渊来到山下大声骂阵,法正和黄忠却是不予理會。一直到下午曹军骂的疲倦便纷纷下马休息,早已没有了起初的锐气。此时,黄忠率众将士冲下山直扑夏侯渊部,一举将其击败,夏侯渊也被杀。

街亭之战

街亭对于当时的魏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秦岭之西有一路可通祁山,中间一隘口,地名街亭,是去汉中的咽喉要地。

这是曹魏提醒张邰的话,说街亭乃是往来于秦州与汉中之间的咽喉要地。

街亭虽小,干系甚大,此地奈无城廓,又无险阻。

这是诸葛亮再三告诫马谡的一段话,是说街亭的干系很大,也难怪后来诸葛亮挥着泪也要把马谡给杀了。

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的原意是让马谡在城里面固守,可是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部署,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而是选择了上山防守,结果被张郃围困在山上,粮草水源都断了。

要知道,这里的山和定军山那里不一样,这里的山乃是没有水源的死山。看似马谡上山防守占据了地理优势,可你守着一座没有水源的死山,那不是找死么?

因为当时的诸葛亮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去救你。结果毫无疑问,街亭之战失利,街亭丢失。


樾檬侃历史


黄忠是攻击方,占据天时,蜀兵士气高昂,又有谋主法正辅助,文武相济,有人和。出其不意攻下西山,这个战略目的达成可以居高临下鸟瞰夏侯兵力部署,还破了定军山的拱卫据点,从而攻虚避实,先支后主。

要知道古代兵力大局部署完成轻易不可更改,当兵最忌讳朝令夕改,会引发兵变。所以不得不反攻。

黄忠法正用了疲敌计,以逸待劳,然后一鼓作气下山冲锋,人借山势,山助人威,又有地利。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破夏侯易如反掌。都知道下山虎厉害,因为下山虎是要吃人的,威势无双。

马谡就不一样了,没有真正领兵实践经验,而且孤军断水守山,防守方,本来气势就不及进攻方,而且没有后续援军形成掎角之势,张郃可以放心围山,以逸待劳,军中缺水三日,就要出事,下山来攻又被人家以逸待劳,跟王平副将还不合。这不败谁败呢?


老烦烦杂谈


首先我们先来做下人物对比:黄忠.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后从七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建安四年(199年).刘磐与孙策交战于艾县(今江西修水)黄忠随从刘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逝,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埤将军,任然在长沙郡任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辖,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乘机占领荆州,率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经益州牧刘璋部下法正作为向导,进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黄忠随军行进.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成都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队会合。黄忠在战斗中,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之首,一路攻到涪城。刘璋派遣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追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诗等先后投降.

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

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 .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2.时局对比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建议刘备,曹操一举平定汉中,降服张鲁不乗势力进取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仓促北反,这并不是他才智不够,或是军力不足,必然是有内忧缘故。

3.才略对比,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刘备方奇士法正,武 黄忠 张飞等名将,以及兵力 、曹公回师遗留兵力与时精锐蜀汉对比,论援军,蜀汉支援汉中路途较快,曹魏路途险阻且长远,以上对比可知一二

4.攻守双方较量

刘备乘夜派兵火烧魏军的鹿角树章,夏侯渊派张郃领兵保护营东围障,自己率亲兵保护营南围障,张飞向张郃挑战,张郃军接战不利,夏侯渊把自己所带精兵分拨一半去援助张郃,结果被黄忠所袭,夏侯渊战死,

黄忠VS夏侯渊,从人物性格来看,黄忠常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勇毅冠绝三军,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且战斗经验丰富陇右一战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当下来看蜀汉图谋已久,曹魏方曹公仓促回师,战阵较量来看蜀汉方为进攻方兵精卒锐,且双管其下分散夏侯渊部兵力,后因张郃部失力调拨半数兵力援助张郃,以上所述黄忠斩夏侯渊已成必然,时曹公常告诫渊,为将当有怯懦时,不可但持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而,若能听曹公之言渊命亦无忧也,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生份跟随刘备入蜀,因其善长谋略,而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长谈、彻夜谋划。被诸葛亮称为旷世奇才,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他的才华被诸葛亮所赏识,并且很相信马谡,经常询问马谡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并征求马谡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量。马谡自从与哥哥马良一同为蜀汉政权卖命,马谡为诸葛亮做过很多事情,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也是蜀汉政权的智囊团成员之一,他曾跟随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针对南人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意见,不久诸葛亮斩杀了雍闿,并且他赦免了孟获,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从而保证了南方边境的安宁,针对蜀国兵马疲弊,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桖,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北伐前夕,依靠马谡的计谋,诸葛亮成功的离间了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灭王朗,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看他所献平南之策时,可以发现他对战争的惊人洞察力,看他献反司马懿和曹睿之计,有看出他算计之工巧。马谡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天下人很少有人能够在运筹帷幄和能战善战之间平衡,当马谡在这两者之间无法平衡时,街亭失守就成了必然。

张郃,冀州河间(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张郃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黄巾之乱时,先从韩馥,后效力于袁绍。再与公孙瓒得交战之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并随其攻乌恒,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从攻邺,拔之,又从击袁谭于渤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有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平宁建。曹公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氏王窦茂,曹公从散关入汉中,有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这能看出曹公多张郃的信任以及张郃久经战阵足智多谋。

马谡VS张郃的较量从上可看出是一位久经战阵且足智多谋的沙场老将VS一位极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在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较量。有道是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惜哉,痛哉!


沐雪青川


定军山战役与街亭战役都是蜀魏两国交战以来最关键的战役。

定军山战役是蜀魏两国汉中之战的关键性战役,蜀国定军山战役的胜利是崛起之战,国运成为三国列强之首,汉中之地尽归蜀国,匡扶汉室的大业基本完成两步。魏国赤壁之战的失败是衰落之始,汉中之战蜀魏两国再次交兵,总体以魏国残败告终,国运自此总体沦为劣势,西南大门敞开无险可守,带甲百万所剩三分之一,只能罢兵防守境内自保。按照主力将帅而言,黄忠对战夏侯渊,两人均是武将,年龄上夏侯略占优势,勇武上二人不相上下,经验上都是身经百战,机智上黄忠略占优势,两者相对而言,夏侯失败的几率本身就大,战局结果都在意料之内。

街亭战役是发生在诸葛亮六出岐山的其中之一,诸葛亮准备取下长安,与司马懿対持雍梁,司马懿根据地理位置推断,蜀军粮草供给必经街亭,安排张郃主攻截断蜀军粮道。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经常参与军机,颇得诸葛亮信任,也许诸葛亮是在检验马谡的综合能力,有意提拔重用,然而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马谡没有按诸葛亮吩咐来做,导致自己兵败失守。按照个人对战,马谡面对的张郃,两人一长一幼,马谡占年龄优势,张郃带兵经验与勇武谋略均在优势,看到马谡自做聪明,立即调整部署,将马谡困在街亭,几天无水无粮,最终以整体战略失败告终。

街亭如此重要位置,安排马谡去确实有些随意,诸葛亮如果安排魏延或者姜维任何一将,街亭不会突然失守,直接造成本次北伐失败。


Oo否极泰来oO


为啥黄忠占对山能斩夏侯渊,而马谡遇张郃却只能丢街亭?(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这与地形、大局势、夏侯渊、马谡、以及对敌将领黄忠、张郃,双方不同的指挥有关。黄忠占领的对山,夏侯渊原驻扎有军队,由于人数太少,黄忠大队人马,突然杀上来,措手不及,只好放弃。这上面原来肯定有粮食、草料、水、等物资储备,尽管可能不多,但黄忠当时就是进攻,并没有长期驻扎山头打算。而马谡扎营南山不同,那是一座荒山,树木丛杂、林草丰茂,马谡的任务,需要较长时间坚守街亭,阻止张郃大军通过,特别是水源在山下,张郃截断之后,大军无法饮水、无法造饭,当天夜里,就有部分守军,打开寨门,下山投敌,这对其余守军心理,构成极大影响。



黄忠占领的对山,只是连接定军山大营的一个小高点,周围群山连绵,即就是夏侯渊兵多,也无法围山,上、下对山,有一条通道,而且是唯一的,夏侯渊要攻上来,受到限制。但黄忠杀下来时,是据高临下,带有冲击力,而且,由于夏侯渊率军,在山下长时间骂战,黄忠一直不理,待夏侯渊疲惫、松懈,军队士气低落时,居于山顶的法正,挥动红旗,半山的黄忠,突然发动进攻,猛杀下山,冲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夏侯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夏侯渊被连头带肩,劈为两段。



这里,黄忠、法正有勇有谋,半山距离山下,本来就不远,但观察受影响。事先,黄忠、法正约好联络信号,黄忠的攻击部队,居于半山,指挥观察的法正,居于山顶,各占优势。从兵法角度,运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理;从地形上,利用据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从敌军心理上,利用夏侯渊鉴于曹操已到,急于夺回对山,心烦焦躁、轻敌骄傲、疏于防范的心理,相互配合,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而马谡扎营的南山,王平在观察之后,曾说这是一座孤山,就是平地而起,周围没有连缀,这样的话,就容易被张郃大军包围、困死,截断水源。并且,在围攻时,放火烧山,山上守军,被烟熏火燎,又长时间缺水缺食,军心涣散,再加已有部分守军投敌,不说反攻山下,就是守山,也很困难。而一旦马谡军溃败,就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引起连锁反应,周围驻军的王平、高翔、魏延部队,也会不同程度波及士气军心。



还有一点,就是黄忠占对山时,刘备军整体上是一种气势如虹的进攻态势,即使曹操亲临其境,也没受大的影响。特别是,夏侯渊的求救,是前一年三、四月发出,而曹操却姗姗来迟,拖延近十个月,将近一年。如今虽然到了汉中,但不了解定军山前线对战情势。而马谡守街亭,蜀军是取守势,属于一种被动姿态,这也对蜀军多少有点影响。


流誉后


第一、黄忠是武将,久经沙场,履历战功,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能够把军事战略和战场形势结合起来。而马谡是参军,虽然熟读兵书,深明韬略,但是不会灵活运用,只会刻板的移植脑海中的战术战略。

第二、定军山与街亭山不同。定军山在汉水附近,可以有充足的水源供人和马饮用,而街亭山更靠我国北方,本就降雨量稀少,且街亭山多为岩石,山泉很少,难以得到水源供应。


小智历史趣谈


蜀汉老将黄忠攻占定军山、败杀曹魏猛将夏侯渊是趁其不备出奇制胜才获成功,如果马谡对阵张郃,只要战略得当、不轻视对手,又武艺高强,也能战胜张郃,不会失去战略要地街亭。可惜最后马谡因自负轻敌、刚愎独断、不纳忠言而失了要塞街亭,落得被诸葛亮下令以违抗军令、作战不力、失了要塞之罪含恨被斩的悲惨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