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逛公园里,大老远就发现了一个文字雕塑,看上去很美,却一时想不起是个什么字。它的模样是这样的——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上图的字你认识吗?老黄猜测,能一眼认出的人,占比不会太大。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再看看它的底座,就豁然明了,原来它是繁体的“法”字。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灋”是“法”的繁体字,《说文解字》【卷十】【部】:“灋(fǎ)方乏切。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其旁注也颇生动形象——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1、(灋)刑也。注:刑者,罚辠也。《易》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引伸为凡模笵之称。

2、平之如水,从水。注:说从水之意。张释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3、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注:从廌去。下廌字今依韵会补。此说从廌去之意。法之正人、如廌之去恶也。

其中的“廌”,为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在古代典籍中,廌又作解,兽名。《前汉·司马相如传注》张揖曰:解,似鹿而一角。人君罚得中,则生於朝廷。《王充·论衡》解者,一角羊,性知有罪。臯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就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皋陶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神羊,依据獬豸是否顶触来判定是否有罪。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通俗来说,“灋”字是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氵”的意思是说执法要平之如水;“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去”就是廌断案后将理屈的人去除。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简化后的“法”字,代表公正执法的神兽“廌”被去掉了,书写起来虽然简便了,但是,总得的“法”字的灵魂难以突出。难怪会有极少数的执法者,心中少了敬畏,而多了一份任性,这当是古人造字时所不愿看到的吧?!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都说法不容情,作为执法者,亦不能冷血,更不能枉法,因为,每一个案件中的名字都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可能只是被命运所系,卷入到偶然的漩涡中,成为被害人或者犯罪人。

「说文解字」被简化了的“法”字,把最关键的“灵魂”给丢掉了

所以,作为执法者,如何在一个个案件中实现法律所追求的正义,这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而且还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情世故的洞悉。从这个角度讲,法,有时也是充满温情的。因而,“法”字去掉其中兽性的“廌”字,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