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巾帼英雄",为了科学她终身不婚

她是祖父嫌弃的"赔钱货";

她是出国攻读自然地理学第一人;

她是哈军工传奇女教授;

她是周恩来口中的"海洋界巾帼英雄";

她头上的桂冠数不胜数,

而每一项,都足以令国人骄傲。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刘恩兰。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刘恩兰

父亲启蒙

1905年,刘恩兰出生于山东潍县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婴儿的啼哭声传出时,祖父忙来打听是男是女,一听是个"赔钱货",脸立刻阴沉下来,说:"女孩子家,不能上炕,把她放在墙角的干草上!"

两岁时,小恩兰病得奄奄一息,祖父吩咐,不许照看,让她自生自灭。碍于封建家长制,父母只能偷偷照顾,上天眷顾,恩兰活过来了。渐渐懂事后,得知这段往事,刘恩兰心中埋下了对封建枷锁的痛恨。

七八岁时,家里吃西瓜,祖父给孙子吃瓜瓤,只给刘恩兰一个瓜尾巴,已有反抗意识的她,把瓜尾巴摔在地上,发誓再也不吃西瓜。

所幸,刘恩兰有一对开明的基督徒父母。自清末以来,潍县便是北美基督长老会的传教重镇,父亲刘光照就是被传教士收留上学,从登州文会馆毕业后,在广文大学任教。

不忍刘恩兰在家受委屈,父亲把她带在身边,亲自启蒙。坐在父亲的膝上,幼小的刘恩兰读书识字,学英语,背唐诗宋词,听天文地理,想像哪吒闹海。

既聪颖又有强烈的求知欲,父亲断言,她将来必成大器。

1919年,只有14岁的刘恩兰走出齐鲁农村,考入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成为高二年级的插班生。汇文女子中学是民国四大女子名校之一,学生多是富家小姐,土里土气,一口山东话的刘恩兰难免让人侧目。

刘恩兰心无旁骛,只一头扎在学业里,虽然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她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在学校,她勤奋刻苦,无时不在提醒自己:要自立自强,为妇女争口气。

仅仅一年半,刘恩兰就读完了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考入金陵女子大学。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金陵女子大学老校区

为了赡养多病的父亲,资助弟妹上学,她放弃了深造的打算,毕业后留校任教。

品貌端庄、才华出众,爱慕者接二连三。但刘恩兰异常冷静,理智拒绝。步月登云之志,她从未忘却。

出国深造

站上金女大的讲台,刘恩兰出色的教学深得校长吴贻芳的青睐。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金女大校长,“智慧女神”吴贻芳

在金女大,执教满6年的教员,便可申请去美国留学。作为佼佼者,刘恩兰得到了留学名额。1929年,身材瘦小、黄色皮肤的她出现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园,攻读自然地理。

不久,她的钻研精神,领悟能力,赢得导师和白人同学一致认同。三年后,长达400页的论文完成,在自然地理学的领域中,第一次出现了来自中国的女硕士。

从克拉克大学毕业后,刘恩兰又到芝加哥大学深造半年。离校时,校方决定奖励这个品学兼优的中国姑娘,问她想要什么礼物时,刘恩兰提出,她不从太平洋直接返回中国,而要途经北美、游历欧洲,作科学考察,请学校资助。

这一令人赞叹的要求,学校欣然接受。

揣着印有中国地图的大手帕,刘恩兰踏上了艰险的回国路。漫长的旅程中,她心系高山,胸怀大海,边研究边记录,浑然忘我。在挪威考察冰川时,山体突然崩塌,她完全没有察觉,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附近修剪树枝的当地妇女齐声喊叫,这才让她躲过惊险。半个世纪后,她深情回忆:"是善良的挪威妇女救了我!"

就这样,历经艰难险阻,经三大洲十二国长途跋涉,26岁的刘恩兰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理考察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位连续考察北美、西欧的女地理学家。

回国后,刘恩兰在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了地理系,讲授地理、地质和气象学课程。她还参加了蔡元培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和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创建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成为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

不久,抗战爆发,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学校被迫迁移。

在随金女大转移中,刘恩兰一边教学,一边参加救亡工作。除了带学生野外实习、到前线抢救伤员,她还积极向国外媒体投稿,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影响力渐至欧洲时,牛津大学以可观的奖学金邀请她攻读博士。

学问可以救国兴邦,1938年,刘恩兰再次漂洋过海。

祖国还在炮火中,时不我待。在牛津大学,她以研究室为家,经常只靠水泡面包充饥。仅仅一年半后,就完成全部规定课程,成为中国首位地理学女博士。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照

适逢"二战"前夕,刘恩兰受英国军方邀请,帮助英军测量英吉利海峡。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潜艇上的她沉着勇敢。测量报告知识全面,数据精准,为反法西斯贡献了一份力量,从此奠定了海道测量专家的地位。

大地娇女

1942年夏天,战时迁到成都的几所大学组织了"暑期边疆服务团",去川西岷江流域考察,刘恩兰任地质组组长。瘦小的她,和学生一样,打绑腿,穿草鞋,徒步上高原。

在羌族聚居的深山里,他们常常露宿山洼,野外断炊数日时,刘恩兰才吃了八岁以来的第一块西瓜

"溜索"过山涧,做过"空中飞人";竹索过江,脚下惊涛如雷。

恶劣条件习以为常,刘恩兰以超乎寻常的勇气献身科研,不仅深得学生爱戴,还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陆续发表论文多篇,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最著名的女科学家。

抗战胜利后,以知名教授的身份,刘恩兰应邀赴美讲学,对科学领域的贡献受到赞赏,被美国学者称为"大地之娇女"。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纽约邮报》采访照

硝烟散尽,刘恩兰怀着满腔热情投身新中国的建设。1950年,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她,邀请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院系调整"后,她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

站在讲台上,由于身材瘦小,刘恩兰的板书只能写在黑板下半部分。短头发、一身布衣,未说话前,她像个朴实的劳动妇女,可一旦开口讲课,渊博的知识立刻让学生入迷,深受学生爱戴。

海的女儿

地理系步入正轨后,1954年9月,刘恩兰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任教,在知天命之年,改行从事海洋学研究。

一个名教授,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习军事知识、战术课程、海洋地质。孜孜以求,治学严谨,刘恩兰深深影响着学生们。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说:

"记得在渤海长山列岛考察自然地理时,她领着我们,不顾生活与行动上的不便,坚持上军舰实习。在军舰的颠簸中,她晕船了,但一登上岛屿,她依然步履矫健,指点着海湾、岛屿,对我们讲解地质的演变,潮汐的涨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书似的,由她一页页地展现给我们,在她的身边,我们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决心更加勤奋地学习……"

1957年,刘恩兰带领毕业班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测量海岸线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务。当年近六旬,一身蓝布衣的她走上舰艇时,一脸惊讶的船长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个被周恩来称为"海洋界巾帼英雄"的"瘦老太太",正是测量海岸线这一大型科研任务的领头人

颠簸中,船长和水兵们都在悄声嘀咕:"老太太吃得消吗?"

事实证明,他们多虑了,刘恩兰依然像当年考察欧美、测量英吉利海峡一样,英姿不减。

4个月,笑傲东海万顷碧浪,刘恩兰指导学生完成的一幅万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测量报告图,添补了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空白。

从出生遭嫌弃,到被周恩来称

晚年刘恩兰

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就是她的战场,颠簸在风浪里,她为海洋学贡献了最后的力量

执教哈军工八年,传奇女教授成为国家骄傲,为了科学事业,她终身未婚。

"我自幼就喜爱大海,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我永远是海的女儿。"

1986年,刘恩兰魂归碧波,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幽兰自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