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序言: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定“封爵之制”,然而藩王尾大不掉的不良局勢卻隨之而來,“靖難之役”便是其真實體現。所以,自永樂時期開始,為了限制藩王權力,明朝的“藩禁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但這不代表從此就能一勞永逸,藩禁制度同樣有弊端,顯然會給明朝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因此,為了改善財政困境,明世宗只能想辦法改革“藩禁”,在限制爵位數量的同時,又讓那些未封爵的宗室“士農工商各從其便”,藉以達到緩解財政困局之效。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商賈”示意畫像插圖

明朝的藩禁制度

明朝藩禁制度雖然看起來很複雜,經歷了明朝數代統治者不斷完善以後,才最終得以形成,但事實上並不複雜,說白了也就一句話,“即絕其仕官,並不習四農業。”——《萬曆野獲編·卷四》

顧名思義,首先就是不能有兵權,也不能從政,同時還不能從事“軍士、農民、工匠、商賈”等行業。換句話來講,除了有個名義上的爵位、朝廷給安排的府邸、以及定期發放的祿米以外,基本就什麼都幹不成了,只需要安安靜靜的呆在封地內享受富貴榮華即可。

看似一切歲月靜好,但實則卻是明朝統治者出於穩固統治地位的需求,這才迫不得已將同樣有著“皇室血統”的宗親勢力供養起來,使其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寄生階層”。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藩王示意畫像


  • 沒有兵權,也就沒有了執掌軍隊的可能。
  • 不能從政,勢必就阻斷了“外戚篡權”的可能。
  • 至於禁止宗室勢力去從事“軍士、農民、工匠、商賈”等行業,其實是在維護帝王的“顏面”,也就相當於是在保證“皇權”的崇高地位。

畢竟封建時期的等級觀念還是很苛刻的,而“四農業”在封建時期又屬於社會地位比較低下的行業,試問,如果流著皇室的血,卻去種地了,那像個什麼樣子。

所以說,單就“藩禁制度”對鞏固明朝統治者統治地位的作用而言,顯然還是有推行的必要性以及積極意義的。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太祖朱元璋示意畫像

明朝“藩禁制度”的弊端

然而,一個人從出生到去世,最起碼也得幾十年吧?而一個孩子的出生,卻僅僅只需要“懷胎十月”便足矣,加上宗藩勢力那優渥的生活條件,人口數量又怎麼可能會少得了呢?

如此一來,“藩禁制度”的弊端也就隨著宗藩人口數量的不斷攀升而凸顯,與之相對應的,宗藩勢力所需要的祿米數量也就隨之而暴增。

咱們就拿“晉王”來舉例吧,早在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他的第三個兒子“朱棡”為晉王之時,僅有“朱棡”一人,其祿米就算高達“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又如何?明朝承擔的起。——《明史·食貨六》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晉王朱棡示意畫像插圖

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在晉王朱棡的開枝散葉之下,其所屬宗室人口數量亦是不斷攀升,即便幾度“量減諸王歲給,以資軍國之用”,但效果卻屬實沒有想象中那般理想,截至弘治年間,已是達到了一種“存留百五十二萬石,而宗祿三百十二萬”的程度。——《明史·食貨六》

顯然是入不敷出,給明朝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這還只是“晉王”一例,其他的宗親勢力雖在數據上略有出入,但大概情況也都大同小異。

畢竟人口基數就擺在那裡,量變產生質變,就算一再縮減開支,又還有什麼意義呢?只是治標而非治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但如果直接不給的話,那又置明太祖祖訓裡面所要求的“親親之誼甚厚”於何地?——《明史·食貨六》

怎麼辦?只能對“藩禁”制度加以改革,從根本上入手,藉以改善“藩禁制度”的弊端。但改革過程卻也是一波三折,並非那麼順利。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孝宗朱佑樘示意畫像插圖

明孝宗改革藩禁弊端失敗

就好比弘治年間執政的明孝宗朱佑樘,顯然也意識到了“藩禁弊端”的嚴重性,聽取了“禮部尚書倪嶽即條請節減,以寬民力”的提議,自弘治元年(1488年),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他的改革卻沒有針對“藩禁制度”自身,而是針對“人口數量”進行了改革。——《明史·食貨六》

明孝宗規定,“郡王除正妃外,妾媵不過四人,鎮國、輔國將軍除夫人、奉國將軍除淑人外,妾媵不過三人。”——《禮部志稿·卷七十三》

很明顯,明孝宗其實是想先限制宗藩勢力的“妾媵數量”,繼而達到限制“人口增長速度”的目的,那人口數量暴增的趨勢自然也就有了緩解。長此以往,藩禁弊端對財政的壓力勢必也會相應的降低。

但這種舉措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固然在短期內就能實現人口增長速度的降低,但若是長期的話就行不通了,因為明孝宗只是限制了宗親的“妾媵數量”,但卻並未對宗親勢力的“子女數量”進行限制。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宗室示意劇照

那這些子女的“爵位”是給還是不給,同樣要給,可一旦給了爵位,就代表會有相應的財政支出,縱然數量上減少了,但卻依舊存在,而且還是會一如以往呈現逐年遞增的不良事態。

所以說,明孝宗的這次改革其實是失敗的。固然限制“妾媵數量”的舉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財政支出,但實則對緩解藩禁弊端的作用並不大,壓力依舊還在,就是暫時減輕了一點點罷了。同樣還是治標不治本。

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明孝宗並不想打破現有的“藩禁制度”格局,畢竟藩禁制度對鞏固統治地位的作用是極為積極的,一旦打破,勢必就有可能迎來另外一些問題,所以在權衡利弊之下,這才推行了限制“妾媵數量”之法。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世宗朱厚熜示意畫像插圖

明世宗改革“藩禁制度”

直到嘉靖九年(1530年),豐林王“臺瀚”認為“不必定其妾媵有無,止定其子女多少”,這才算是讓明朝統治者真正意識到藩禁弊端其實還是在於“藩禁制度”自身,單純的限制“妾媵數量”顯然是不夠的。——《禮部志稿·卷七十三》

因為“限制妾媵數量”舉措的本質其實還是“縮減開支”,只不過相當於“縮減開支”的升級版本,把縮減的目標轉嫁到了那些還未出生的“宗室子女”身上,使得那些宗親勢力不至於因祿米降低而產生不滿。

因此,明世宗朱厚熜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下詔,“世子郡王選婚之後,年二十五歲嫡配無出,具啟親王轉奏長史司仍申呈巡按御史核實具奏於良家女內選娶二人。以後不拘嫡庶,如生有子則止於二妾。”——《宗藩條例》

很顯然是對限制“妾媵數量”的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強,有著進一步延伸到“限制子女”數量方面的意圖。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廷議示意畫像插圖

但這些顯然還不夠,故而又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詔令群臣廷議,“且諭諸王以勢窮弊極,不得不通變之意。令戶部會計賦額,以十年為率,通計兵荒蠲免、存留及王府增封之數。共陳善後良策”,繼而“

乃定宗籓條例”。——《明史·食貨六》

採納了明朝大臣戚元佐“生不必限,封則可限”的提議,要求除“親王嫡長子例襲親王”以外,“嫡庶次子許封其四”,然後按爵位依次遞減,均對其爵位襲封的數量作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明經世文編·卷三八八》

如此一來,宗室的人口數量得到了有效降低不說,爵位的數量也得到了有效的限制,再也不復以往人人都有“祿米”的待遇。明朝的財政支出自然也就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而且被控制在了一個可控範圍之內。不至於出現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的情景。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自謀生路的明朝宗藩勢力示意插圖

那麼剩下那些沒有被冊封的“宗藩勢力”又該怎麼辦呢?畢竟沒有爵位,自然也就無法享受到朝廷所賜予的福利及祿米,又啥都不能做,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那豈不就違背祖訓了嗎,所以明世宗隨後又下發了一道詔令,“自今以後,所生之子各宜豫為教訓,聽其從便生理,不必給以口糧,則宗人不致告病,而國家亦可以節無益之費矣。”——《明經世文編·卷三八八》

這所謂的“聽其從便生理”所指,便是“有不封者,士農工商,各從其便,......使人人得以力業,則各宗有謀身之策。”——《明經世文編·卷三八八》

顧名思義,就是放棄了對“皇權顏面”的維護,開放了原本宗藩勢力不得從事“四農業”的禁令,如此一來,這些沒有被冊封的宗藩勢力自然也就可以去憑藉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不至於出現什麼坐吃山空的局面。

而藩禁制度對明朝財政所帶來的壓力,亦是隨之而調整到了一個可控範圍之內,極為有效的緩解了嘉靖年間所面臨的財政困局。畢竟在嘉靖年間,明世宗為處理愈演愈烈的“嘉靖倭亂”,已經消耗掉了不少的財政儲備不是嗎?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統治者統治地位概念示意插圖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不難發現,藩禁制度固然對明朝統治者“鞏固統治地位”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但受封建時期那強烈的“等級觀念”、以及“皇權至上”思想的影響,宗藩勢力往往不能去從事明朝時期社會地位低下的“士農工商”等行業。

這也就意味著明朝統治者切斷了宗藩勢力自給自足的可能,使其只能選擇成為明朝政權的“寄生階層”,凡事都得靠明朝廷接濟。

如此一來,隨著宗室人口數量的不斷暴增,卻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那麼這份負擔自然也就只能是由明朝的財政機構來承擔。然而百姓的“賦稅”就那麼點,疆域也就那麼大,人口多了,那每個人所能分到的資源自然也就變少了。

從而也就導致明朝的“藩禁制度”逐漸積弊成疾,成了明朝財政的沉重包袱。

好在明朝中後期的統治者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起初由於並未意識到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或是不願意擺脫“藩禁”制度所帶來的好處,所以都只是從“縮減開支”、亦或者是“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等方面來暫時的減輕財政負擔,手段極為消極。


藩禁會帶來財政壓力?明世宗:限制爵位數量,士農工商各從其便

明朝宗藩府邸示意插圖

但這麼做固然有效,但其侷限性同樣也大,因為人口終究還是處於持續上升的狀態,這也就意味著財政壓力依舊會逐漸上升,直到讓明朝廷財政再次面臨一個無力承擔宗藩消耗的情景。那不就相當於一切努力都白費了嗎。

所以,明世宗若是想改善財政困境,也只能從“藩禁制度”自身去下手,通過限制爵位數量,並開放“士農工商”等行業禁令的形式,來實現讓那些未被冊封的宗室成員自謀生路的目的。

另外,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與發展,明朝中後期的“士農工商”等行業,其社會地位固然沒有統治階層那般高大上,但也絕不至於像明初時期那般低下。

再加上明朝政權的統治體系早已成型,所以明世宗解除“四農業”禁令的舉措,其實並不會對“皇權至上”思想產生太大的影響。

更何況“士農工商”階層的發展潛力本就有限,定然沒辦法對明朝統治者的統治地位構成什麼威脅。真可謂好處多多,那明世宗又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單就明世宗改革“藩禁”所取得的成效來看,顯然對緩解明朝財政困局,以及解決宗藩問題等方面都具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