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我们总是感慨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想吃什么就有各种好吃的,想玩什么就有各种新奇的玩具,还有各种先进的设施和网络设备,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甚至说是优厚的物质条件。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孩子真的以为他们很幸福吗?

在著名教育家,芭学园创始人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讲到,当一位新来的教师问孩子们是不是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讲“不幸福“。老师很惊讶,当老师试图用自己幼年时很差的物质条件来和他们现在很诱惑的物质条件做比较时,孩子们仍然说他们不幸福。当问到他们什么是幸福是,孩子们给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

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好却感觉自己不幸福,如何才能让孩子重拾幸福呢?《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李跃儿老师从芭学园的小朋友的各种案例中,给出了我们答案。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好却感觉自己不幸福?

1.打骂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即使本身不赞成打骂孩子,但是行动上还是会去打骂孩子,因为打骂过后,孩子确实会变得比之前听话了。

书中讲到了一个从小被父亲打大的小男孩,最后走入了歧途,落入法网。他在谈到父亲时,他说这一生都很恨父亲,是父亲的打骂让他越来越仇恨,而做父亲的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以为因为爱孩子,所以才去打骂孩子。

我们可能会说自己没有那么极端,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才会打骂孩子,因为害怕孩子走歪了。K妈想说的是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打孩子虽然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可是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爱,而是种下了一种恨的种子。当有一天孩子有能力反抗时,他必然会加倍的报复。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2.强迫孩子

书中讲到一个小男孩刚来到芭学园时,满眼都是恐惧,眼神空泛。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爸爸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总是从孩子背后偷偷地将孩子突然推进游泳池,有一次甚至从高处推下。孩子害怕极了,他感到了极度不安全,恐惧随时会面临危险之中。

我们太希望孩子能成才了,以为通过强迫孩子不断去锻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成为人中之龙凤。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开放,外向,能够上台演讲,于是我们一次次给孩子报名演讲,多几次参加上台演讲的机会。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多上几次台就好了,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侃侃而谈了。殊不知这样不断地强迫孩子,让孩子会变得更恐慌,更加不自信,有时甚至是精神状态的崩溃。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3.学业的负担

书中讲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一个小女孩,每天不管多晚,有时甚至夜里醒来,第一想法就是要完成作业,无论家长如何劝说,孩子都不听,都要坚持必须完成作业,孩子说要不然老师说过不完成作业会怎么样怎么样受处罚。孩子说这句话时浑身都表现出的是害怕和恐惧。

还有一个被全家认为是天才画家的小男孩,因为上学后每天写作业写不完被老师批评,后来孩子越来越厌学,甚至不再去学校,孩子瞬间成为了家里的问题男孩。他一天没上学,全家就陷入了一个恐怖的氛围。妈妈都快被压垮了,张口闭口都是写作业,而对孩子可怜巴巴地看着每一个从他身边走过的家人,希望有人能和他下会儿棋的愿望,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学习和做作业固然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任务,但孩子还有他作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被爱和玩耍。凡事都有个度,我们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他能幸福吗?可是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孩子必须在学业上取得我们所期望的,而忽略了他作为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反而会背道而驰。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我们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够幸福,那应该如何做呢?

李跃儿老师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强调了孩子拥有创造幸福能力的重要性,《窗边的小豆豆》中芭学园的原型夏山学校也强调了其重要性。

我们人类都有自我修复的机制,孩子也不例外,从婴儿到成人一路不管多么顺风顺水,也不管我们想如何去保护孩子,孩子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想要真正拥有幸福,必须是孩子自身是一个能制造幸福的发源地。孩子只有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安全的有价值的,才可能去创造幸福。我们要做的是:

1.拥有一颗童心

只有拥有了这个童心,我们才可能读懂孩子的心,才能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爱,会有什么样的需求。作者讲到一个小女孩把自己捡到的一个最喜欢的贝壳送给老师时,旁边的妈妈一直在让女孩说在家练了一晚上的话,可女孩一个字也说不出。但当李跃儿老师看到孩子脸上那真挚的感情,和她接过礼物时孩子喜悦的表情时,她就懂了孩子的心,这就是孩子表达对老师最真诚的方式,而不是我们成人的那一套。

当孩子非要哭着要某种东西时,他可能更需要的是来证明父母是否爱他,如果理解童心,一个温暖的拥抱和几句耳语,可能远比严厉的呵斥和威胁更能起作用。

当孩子不小心把事情搞砸时,可能是她小小的身躯确实没有足够的力量,虽然他极力想做好来讨好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犯错误的学习机会,远比一个严厉的批评,要让孩子收获更多。当孩子从小就被这种懂自己的心和爱来浇灌时,即使有一天他真的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的心中都会相信有人在爱他,愿意给他机会,从心底他都会感到幸福而不论环境如何变化。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2.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我们就开始给孩子规划什么时候上早教班,报哪种兴趣班,上什么学校,甚至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事无巨细的操持着这些,因为太害怕孩子走弯路,太希望孩子成功了。确切的讲,让孩子成功的走向我们预测的道路。可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自己的人生愿景,虽然有时他不明确那些具体是什么,但很明确的是,它不是家长设定好的。

​芭学园的孩子在不想听课时就可以出去玩,这个不受任何的限制,孩子有学习和玩的自由。那里的孩子还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园长进行交流和反应,使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回想我们的成长轨迹,我们的很多人生选择,都是父母给我们规划好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很美丽,但是到底我们幸不幸福,只有我们自己说了算。

同样孩子作为独立的人,他知道什么是更适合他的,哪种方式能让自己更幸福。

我们试着多蹲下来,解放双手和嘴巴,多听听孩子,多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自由是有条件的,不是盲目的,必须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3.相信孩子

在孩子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中很大程度来源于学习的压力,同时也是家长最为困扰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孩子写作业,家长变得焦虑,甚至是抑郁。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够相信孩子,总觉得如果没有我们的监督,孩子会完不成或者是写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说成绩不够理想。

著名家庭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她的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分享她女儿写作业的事情,她说她从来不陪孩子写作业。她所做的就是很坚定的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本身也是他作为学生的基本任务。结果是她的女儿不但可以自己很好的完成作业,还可以有时间阅读课外书。

写作业对学生期的孩子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但是孩子同时也具备这种能力,不断的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当我们把写作业绑定在自己身上时,孩子自然就弱化了,也变得不自信,随之就会出现很多各种疑难问题。

“我们不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送给家长3个幸福小锦囊

总有一天孩子要自己走向社会,面对各种人生难题,我们不可能随时帮助他,他必须有这个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他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