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1839年6月,林則徐公虎門銷煙之時,絕對想象不到,自己這一把熊熊烈火,隱約間竟映照出了大清盛世外皮下無盡的腐爛與虛弱。噼啪作響的火苗在焚燒那千餘噸鴉片的同時,也給貪婪的西方列強狠狠加了一把火。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好了好了,我知道是生石灰,不過寫成熊熊烈火更有氛圍一點

虎門銷煙本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威懾行動,為何反而激起了列強對中華大地更大的慾望呢?因為在列強滲透中國幾十年的時間裡,駐華領事,商人和傳教士們已經充分見識到了這個國家腐朽的速度。固然偶爾有一些有才幹的強硬派曇花一現,但更多的卻是努力拆卸這座遠東大廈的惡棍與小偷。

大英帝國對於更廣闊中國市場的覬覦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不能用一些“合適的手段”,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那樣的“損失”是大英帝國的紳士們不可接受的。畢竟情況就是,更多的錢放在那裡,只是邁出的腳被擋在了仍舊與之維持著表面關係的屋主人形同虛設的門檻前。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第一次鴉片戰爭

對於腐朽的中樞來說,眼中的國家領土,似乎已經只侷限在能夠給皇室提供豐厚稅收的地方。京畿,兩河,兩湖,兩廣,山陝,四川,除此之外,他們似乎連自己兩百多年前的家鄉都忘了個乾淨,對於那些他們眼中的窮鄉僻壤,重視程度遠比列強多要幾兩賠款要低得多。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那時候還是海棠葉來著

1858年5月,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邁入高潮的微妙節點。眼看著英法聯軍一刀接一刀,酣暢淋漓的從遠東這個巨人身上不停地放血割肉,將白銀與資源一刻不停地從巨人的胸口榨取出來,北方的沙俄政府也漸漸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情。在沙俄激進派眼中,所謂的“不合理的《尼布楚條約》”理應隨事態的發展而有所變化。

1858年5月22日,黑龍江將軍亦山在璦琿城內會見了前來“商討”中俄邊界問題的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當然,穆拉維約夫不是空手而來的,在他身後還有兩艘炮艦。此情此景,再一次印證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璦琿條約的簽訂

清政府代表瓜爾佳·愛紳泰可比愛新覺羅·亦山要硬氣得多,不但在“談判”過程中斷然拒絕了穆拉維約夫的條件,更是直接將所謂“談判書”退給了俄國人。惱羞成怒的穆拉維約夫對亦山下達了最後通牒,並連夜在璦琿城外開炮恐嚇。

次日,在炮火聲中擔驚受怕了一夜,終於被嚇破了膽的亦山,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割讓中國6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俄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規定: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餘萬平方公里土地劃歸沙俄。

2.對烏蘇里江以東的清國領土施行共同管理。

3.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國共同享有主權,只允許兩國船隻航行。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璦琿條約共有三版,分別是漢語版,俄語版和拉丁語版

《璦琿條約》的簽訂,不但使中國損失了60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更一步激起了沙俄的貪婪。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通過各種各樣的條約,沙俄又陸續不斷地從中國割走了一百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笑的是,這些土地被割出去的時候,皆兵不血刃。

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了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又割走了四十四萬。接著又以各種各樣的“勘界議定書”的名義,一小刀一小刀地剜著中國的肉。直到將一片海棠葉割成了一隻雞。

在中俄陸續簽訂的割地條約之中,最可笑的當屬《中俄改訂條約》。這個條約可笑在哪裡呢?你見沒見過打贏了還要賠禮道歉,割地以示屈服的條約呢?《中俄改訂條約》就是了。

1877年,左宗棠帶兵入新疆抗擊沙俄,收復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領土。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清軍收復新疆戰略示意圖

值得一提的是,沙俄傾吞中國土地的手法都是類似的。首先向準備吞併的土地進行移民,然後驅趕和欺壓當地居民以試探清國政府的反應,如果清國政府不做反應(除了左宗棠這次,基本上沒有做出過反應),就向清國政府以各種名義提出“勘界”請求(本質上其實只是單方面通知,清廷能做的,敢做的,只有簽字),聲明此地長久以來皆是俄國人生活的家園,繼而確定割地條約。

只不過新疆這次,左宗棠去了,還打贏了。按道理來說,贏了的一方應當理直氣壯。然而軟弱的清廷最後還是讓曾紀澤簽下了這個表面上收回兩萬平方公里土地,扭頭又割出去七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令“俄國人同樣驚奇”的條約。

晚清粉飾的太平背後,是被淡忘的160萬平方公里國土

《中俄改訂條約》的簽訂

但歷史的車輪總是要滾滾向前的。自1649年沙俄首次入侵中國以來,到1924年《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為止,中國北方邊界的大格局基本上已經蓋棺定論。而1991,1999和2005年的三次中俄共同勘探與談判更是為此徹底地在北方領土這塊大板上釘下了釘子。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得承認,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但是對於歷史,我們不能遺忘,起碼我們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起碼我們應該知道這些身為中國人應該知道的事情。有些事情,銘記,便是最好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