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元恪的苦惱

公元510年,對於已經君臨天下十年有餘的北魏宣武帝元恪而言,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元恪有了一種久旱逢甘霖般的如釋重負之感——他終於等來了兒子的出生,帝國總算後繼有人了!

在此之前,他曾經有過一個兒子,可惜三歲就沒了。

從此之後,不管他如何努力,勤於宮闈,生出的兒子全部早夭,甚至胎死腹中的也不在少數,愁得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出了問題,信佛的他為此不惜燒香拜菩薩,祈求送子觀音早日顯靈,賜他皇子。

其實,他根本就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老祖宗留下的一個規矩上。

這個規矩非常殘忍,但是卻非常實用:子貴母死!

一句話解釋:皇子立儲之日,就是母妃殞命之時!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子貴母死

北魏是鮮卑族所立,在帝國繼承製度上,同樣展現了它陰狠果決的一面。為了防止主幼國弱,後黨弄權亂政,在充分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北魏制定出臺瞭如此鐵律。

所以,做拓跋家(後改漢姓為元)的女人是一件風險係數很高的事情。

別朝後宮妃子爭寵獻媚,討皇帝歡心,望聖上寵幸,巴不得能夠誕下龍子,母憑子貴。但在這兒,要是哪天真懷了龍種,估計連覺都睡不著了,因為接下來的命運已經不在自己掌控範圍內,只能看老天爺是否賞臉,留自己活路了。

因此,很多妃嬪為了遠離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索性選擇流胎,結果自然就是皇室男丁凋零。

但是,也有一個異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我就算死,也要給陛下生一個兒子!

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胡充華,一個深刻改變北魏歷史的傳奇女人!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充華,其實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元恪為了嘉獎她的特殊貢獻而御封的名諱。

很多人都笑她傻,從個人角度來說,為了所謂的北魏江山後繼有人連命都要豁出去,實在不是件划算的買賣。

但實際上,她精明得很。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北魏龍門石窟佛像(北魏崇佛,元恪深受影響)

她知道自己很漂亮,美豔絕倫還很有才,但這只是敲門磚。在佳麗如雲的後宮,誰沒有點傲嬌的資本,僅憑一張臉蛋是沒法嶄露頭角的。從妃嬪到皇后,前面的路漫漫而修遠,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劍走偏鋒。

再說規矩畢竟是人定的,可立就可改,以元恪崇佛向善的性格,萬一真能盼到兒子出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吹吹枕邊風,說不定真的就能讓他把這條萬惡的制度給廢了。

總之,與其渾渾噩噩,漫無天日地虛度光陰,不如放手一搏,這條路儘管前途未卜,但絕對值得賭一把!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事實證明,她的賭博賭對了,這樣不惜命的冒險換來了豐厚的回報。

她果真為元恪生下了盼望已久的皇子元詡。

兩年後,獨苗元詡就被立為太子,按制當死的胡充華非但沒有命喪黃泉,還進一步榮升貴嬪。

心善仁慈的元恪真的為了她斷然下令廢除了子貴母死的舊制。

三年後,元恪去世,五歲的元詡繼位。

胡貴嬪再次展現了她骨子裡的冒險主義精神,聯合皇族與禁軍、權宦,以弱者的姿態一舉蕩平了對她長期羨慕嫉妒恨的元恪正宮皇后高氏,以及以高氏伯父高肇為首的強大外戚勢力,然後正式登堂入室,以兒子年幼為由臨朝聽政。

從此,她名正言順地擁有了一個更為響亮的名號——胡太后。

儘管,她還不到三十。

從初入宮的默默無名到登上帝國權力的巔峰,這個看似文弱的女子,身體裡蘊藏的能量和非一般的膽魄,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也令人不寒而慄!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一開始,這位年輕的胡太后還是能夠專心政事的,作為皇族勢力和宮廷勢力的居中調停人,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政治擔當,一時間朝野稱頌,天下臣服。

但人是會變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長期被最高權力簇擁的良好感覺的醺醉下,內心深處春花爛漫的她開始逐漸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這個美,除了物質生活上的無比富足之外,還有情感生活上的異常豐富。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胡充華(劇照)

本來就在耐不住寂寞的芳齡,如今又有了權力的加持,只要她稍微秋波暗送,帝國各色的人物便會趨之若鶩,蜂擁而至了。

但是,她是有追求的,對於那些倒貼上來的阿貓阿狗,她是沒有興趣的,但是對於她自己看上的,哪怕屈尊倒追,她也在所不惜。

於是,元恪之弟——清河王元懌,也就是胡太后的小叔子,就這樣映入了她的眼簾。

元懌是當時皇族勢力中的佼佼者,文采斐然,聲望甚隆,在北魏政壇是個舉足輕重的主。

但最重要一點:容貌俊偉。

從小也略讀詩書,喜歡舞文弄墨的胡太后對這位英俊瀟灑的小叔子自然好感倍增。

她的計劃一石二鳥,非常完美:既可以滿足自己的私慾,更可以藉助元懌的存在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實力。

面對一開始熱臉貼了冷屁股的窘境,胡太后沒有退縮,繼續展開熱烈的追求。

俗話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在胡太后眼裡,更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經過一番精心的鋪墊之後,胡太后召元懌進宮,以國事相商之名徹夜長談,在胡太后輪番的進攻下,元懌最終選擇了繳械投降,成了胡太后真正意義上的裙下之臣。

作為回報,元懌總領朝堂,大小事務一人決斷,成為無冕之王。

兩人花前月下,吟詩作賦,唱和繾綣,好不快活。胡太后骨子裡由內而外散發的那種浪漫氣息,在元懌的呵護陪伴下日益升騰,更讓彼此深深陶醉,難以自拔。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元乂政變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五年,因為看不慣元懌的大權獨攬,再加上聽不慣那些擺不上臺面的風言風語,皇族中的另一位悍將元乂在德高望重的老王爺元雍(元恪、元懌的叔叔)的支持下,聯合宦官劉騰發動政變,率領禁軍殺死元懌,把胡太后圈禁起來,打入冷宮。

已經沉迷於權色的胡太后一朝失勢,不得不收斂起光芒,韜光養晦過起了苦日子。

曾經失去的,我要加倍補償回來

胡太后之所以束手就擒,除了失去元懌這個左膀右臂,導致實力大損之外,還在於她清楚地看到了元乂、劉騰之流的外強中乾。

這倆也確實沒有令胡太后失望,掌權後忘乎所以的一系列腦殘操作,直接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不但朝政一片混亂,還把當時支持他們的一幫權貴功勳得罪了個遍。

胡太后在蟄伏3年之後,抓住機會,聯合近臣穆紹以及宦官張景俊等人,一舉撥亂反正,誅殺元乂。

可見,在搞政治復辟這件事上,胡太后的智商、情商是相當在線的。

再次掌權,胡太后變了,3年的冷宮改造讓她性情大變,困苦逼仄的生活讓她對權力的執念更加堅定。為了補償自己,她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鍾愛的喜好——面首,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畜養面首

吸取了元懌的教訓,她決定不再尋找樹大招風的皇族中人,而是在根基較淺的普通大臣中物色目標。

於是,鄭儼、徐紇、李神軌等,成了胡太后一批又一批的眼前紅人,她甚至把他們長期羈留在身邊,當成了自己的私人玩物。

據說鄭儼好不容易回一次家,胡太后還命令宦官貼身跟隨,只許他與妻子講話,嚴禁任何身體接觸。如此強烈的霸佔慾望,很明顯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

當時還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名將之子楊白華,被胡太后強行召幸之後,深感如此行徑將來必不得好死,惶恐之下竟然帶著部隊南逃投奔了梁朝,打死也不回來。

對他魂牽夢繞的胡太后日思夜想,情深意重地作詩召喚,留下了一首頗為動情的《楊白華歌》。裡面一句“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足以說明這位大膽恣意的胡太后用情之深。

只是,這樣的情,一般人哪裡消受得起!

後記

胡太后戀權日重,但兒子元詡也已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成人。

對於母親花名在外的深深不齒和對帝國權力的渴望,讓他漸漸忍無可忍,胡太后的倒行逆施以及動輒誅殺元詡親信的舉動,最終讓他下決心徹底翻臉,密令藩鎮大將爾朱榮起兵勤王。

胡太后知道消息後,利令智昏,竟然毒死了自己的親兒子,正好給了爾朱榮興兵作亂的藉口,最終爾朱榮兵下洛陽,將自作自受的胡太后裝進竹籠扔進了黃河,又將滿朝文武大臣2000多人全部屠盡,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河陰之變”,不久北魏分裂,帝國崩亡。

北魏妖后胡充華:專政禍國的皮囊下,藏著一個浪漫、冒險的靈魂

河陰之變,洛陽陷落

客觀地說,胡太后其實是可悲的,骨子裡她是一個敢愛敢恨、愛冒險愛自由的浪漫主義者,但是當這樣的浪漫和不受制約的權力相結合時,產生的無邊慾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她,並且最終吞噬了她。

拋開沉重的政治觀念,她作為一個個體,釋放內心的情感,追求生活的美好,是無可厚非的,但後來已經走火入魔似的報復和荒誕,只能證明一句話:

權力是可怕的春藥,歷來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