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自然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除了滿足物質要求之外,對於安全教育也是絲毫不敢疏忽的。只是有些父母用的教育方式不對,所以得不到正確的效果罷了。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豔豔是個6歲的女孩,她也是家中的獨生女,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對她非常疼愛。但因豔豔的父母經常外出工作,需要她每天自己在家中待3~4個小時。擔心豔豔會給陌生人開門,每次出門媽媽都要千叮嚀萬囑咐。

可在正式上班之前,還是對豔豔進行了一次測試。父母對豔豔說:爸爸媽媽出去一下,你自己在家中千萬不要給別人開門,豔豔也乖巧的答應了。於是,父母二人假裝出去上班,在外面待了大概20分鐘之後,爸爸走到了門口敲門並捏著鼻子叫豔豔開門。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豔豔剛開始非常警惕,對門外的人說:爸爸說了不能給陌生人開門。而爸爸在外面對她說,我給你家送了很多次快遞,你打開門,我把快件放到屋裡就走。原本以為豔豔不會開門,可沒想到聽到了門鎖的聲音,這讓父母二人尤為吃驚。原來,自己對豔豔的教育絲毫沒有起到作用,即便自己已經說了許多次,她也會隨意給陌生人開門的。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父母因為教了女兒數次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卻沒有得到效果感到困擾。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若是用以下這兩種方式來教育的話,可能孩子聽話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第一, 與孩子講一些真實的案例

雖然父母對孩子進行了多番語言教育,但沒有起到絲毫的作用,大多是因為孩子不知道開門之後究竟會發生什麼。因此,父母不妨講一些真實的事情與孩子聽。讓孩子知道,一旦給陌生人開門之後,自己也可能會像案例中的孩子一樣遭遇不幸,他們便會將案例當成自己的警鐘

每當有陌生人敲門時,他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案例,也是在暗示自己,萬萬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一旦打開了這扇門,可能自己就要遭殃了。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第二, 告知孩子可怕的後果

除了用案例來教育孩子之外,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開門之後會有怎樣的後果,他們才會知道為什麼家裡人嚴重警告自己不可以給陌生人開門。大多數孩子雖然聽了父母的話,可他們卻不知道為何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也不知道開了門之後會有怎樣的後果。

出於好奇也是因為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會導致當事情真正發生時,將父母所說的話全都拋出於腦後。只有讓孩子意識到了事情會造成的嚴重後果,他們才會儘量避免去做父母不讓有的行為。

“別給陌生人開門”,寶媽千叮嚀萬囑咐,爸爸出一招女兒就開門了

最後想與廣大家長說的一點是,關於安全教育,一定要讓孩子自小接受,才能夠習以為常。若等孩子長大之後再進行教育的話,可能許多意想不到的危險,早就已經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