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呼兰河——读《呼兰河传》有感

上高实验小学 刘思彤

“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读到这儿,终于将萧红的这一本著作----《呼兰河传》读完了。我的心情很复杂,悲伤、欢乐、同情、无奈仿佛都交织在一块,感觉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令人伤感。


伤感呼兰河——读《呼兰河传》有感

《呼兰河传》是东北女作家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前四章写了呼兰河城的风俗人情,麻木单调是小城的特点,而祖父和园子是童年时作者唯一的快乐。最后三章通过对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嘴歪子三个人的描写,揭露了那儿人的生活----为活着而活着,甚至为死去而活着。


在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人们做了很多自以为积德的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了。


十二岁,本是青春少年,无忧无虑的年纪,可她,却如此早地做了童养媳。失去了家人的呵护已经很可怜,做了团圆媳妇后就更悲惨了,要不停地干活,忍受婆婆无故的殴打,甚至没病的她被“治病”,遭遇惨不忍睹的虐待与折磨,最终惨死。


伤感呼兰河——读《呼兰河传》有感


她的死,难道只是因为她的婆婆吗?我读完后,总觉得不是因为某个人,而是整个呼兰河。一群对自己都漠不关心的人,难道还要企望他们对别人的死真正地伤心吗?我认为,杀死团圆媳妇的是所有呼河兰人消极无知的生活态度。


古怪的有二伯,读来让人五味杂陈。“有二伯虽然弄作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响,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似的。”他总是以“命贱”“人穷”自嘲,可他同时也很希望收获尊重,长期的压迫使他形成了隐忍的个性。


伤感呼兰河——读《呼兰河传》有感

在这本书中,冯歪嘴子也是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过,他可是一个安分守己,顽强乐观的人。他地位低下,生活艰苦,但他敢去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求幸福,和王大姐成了家。在呼兰河城里,他这么做无疑是冒险的。面对人们的谩骂,他没有退缩,反倒乐观地生活着,衬托出人们的腐朽,显示出他端正的心态与顽强的生命力。


可怕的迷信,可怕的不仁,可怕的“顺其自然”,这些都是《呼兰河传》给后人敲响的警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