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何如此悲凉?

世人都说,孩子的眼光最是清澈,他们眼中的世界也是最直白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直白,描绘的世间乱象与民间情感也更直击心灵。

《呼兰河传》是作者以童年记忆为素材,用幼童的眼光描述的记忆中的小城故事。

愚昧杀人。

《呼兰河传》——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开头便讲到,开店拔牙的洋医生开诊所二三年依然无人问津,人们牙疼了不论如何,只会去药店买二两黄连回家含着,牙医无奈之下只好兼职做接生婆来维持生计。而被冻裂了手的,从冬天挨到夏天就是了。夏天如果手还不见好,便去买二两红花,泡点红花酒来擦一擦,再不见好,就去买一贴膏药来贴。而评判一副膏药是否值得,就是看它耐不耐用。耐用就是能不能贴,如果耐用,即使贴了半个月手还是不见好,这膏药在他们眼里依然是“没有白花钱”的。

这是买药还是买饰品?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作者以孩童的角度直接说:“大神是会治病的”。可见“跳大神”治病在这一方土地上是深入人心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胡家的“团圆媳妇”被打出病以后,胡家又为她请了“大神”,跳了一个冬天,却让“团圆媳妇”病得更重了,周边邻居热心地过来提了各种偏方和“邪令”,偏方一副接一副的换,最后又去药铺找良方,却不知道出方人早就是个半疯子,给出的药方是错的,使得“团圆媳妇”的病又加重了。接下来又是一系列的“抽贴算卦”和请神。

这个人物的坎坷经历,让我心中抽痛。“团圆媳妇”,最终是被这些偏方折磨死的。

我原来觉得呼兰河城里的人们似乎是不怕死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真的谈不上在乎。而后面却发现,呼兰河城里的人也是怕死的,只是,怕的那个点与我们不同。

《呼兰河传》——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就像是放河灯,“流到极远处去的,似乎那里的河水也发了黑。而且是留着留着就少了一个。”“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去的时候,使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来由的空虚。”他们也会问,也许是问别人,也许是问天,“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就像在问,他们的生命,到底最终是何去何从呢?

书中的有二伯是个耐人寻味的角色,当被问到他什么时候会死的时候,却混不在意的说自己死不了,“像二伯就是这穷命,穷命鬼阎王爷也看不上。”但是后面提到“绝后”的事情上,这位有二伯却哭了起来,“比见阎王更坏”,觉得“死了连个添坟上土的人也没有。人活一辈子就是个白活,到了归终是一场空……”正如在有些人的心里,死不是可怖可悲,更令人感到难过的是,人在这世上活了数十年,走了却没在这世上留下些什么,不会有人再为他们惦记。

好像他们从未来过这个世界。有个说法是:真正的死去,是世上再无一人记得你。竟然与本书不谋而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