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自儿子小学入学以来,参与了学校的义工导护工作,本意是施善为善,福佑心童。


在导护期间,发现有一些孩子经常较晚,甚至有时还会迟到,有的孩子迟到了,还和家长一起悠闲的走着,没有一点紧迫的表现,颇有临危不乱的风度。而且你总会发现那些迟到的,总是固定的那部分人。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儿子小学入学,我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要求,用倒推法。

学校要求到校时间——7:50

计划到校时间 ——7:30

从家到学校需要时间——15分钟

吃饭需要时间——15分钟

洗漱需要时间——10分钟

起床需要时间——10分钟

共需50分钟

则起床时间为6:40

再预留10分钟机动时间,起床时间:6:30

说明:

1、 预留10分钟时间的原因:每个人都会惰性的,早上起床时晚起几分钟会时有发生的,因儿子还小,如果推行像军人一样的严格时间,个人认为缺乏人性化。

2、 早到20分钟的原因:儿子在提前到校后,可以和小朋友们多些交流,而且可以保证孩子在上课时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突发的情况,那么这20分钟足够你应付一般的突发事件,保证你不会迟到,也不需要慌乱。比如有一次儿子突然想起来语文作业顺序写错了,可是我们已经在小区里了,儿子着急了,我不慌不忙的安慰他时间足够,同时马上协助他拿出作业本,在小区的石头上重新做了一遍,做完后和他一个班的表弟还没有出来,儿子踏实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事实证明,在我的时间安排下,儿子基本每天提前15分钟到校,因为我们设计的理想时间都会有变化,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个孩子。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爽约:没有履行约会;失约

上学其实就是你和老师、同学约好的,既定的学习活动。那么如果你在时间上不遵守,你会给孩子传递什么信息呢?

上学早点晚点没有关系→→→→上学是一件可以随便一点的事情→→→→知识掌不掌握也是件可以随便一点的事情→→→→我做的好不好没什么关系

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是非常不好的。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教育是一件日积月累的事情,如果孩子的心理、行为、方法是向上的、得当的、真诚的,那么就算不会在学业方面有所建树,也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自食其力的人,一定能够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然而行为和方法是最难灌输的东西,只有长期的行为累积才能固定为一个人的个性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我们“授之以渔”的根本。

不要为了十分钟影响我们的孩子!

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提前准备,提前10分钟行动,你就不会迟到了,就不会因此带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教育是行动,不是语言。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很多家长喜欢用语言来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可是最终发现,孩子总是把父母的教导忘在脑后,“我都和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成了父母的常用语言;喜欢语言教育有两个原因:一是简便、占用时间短。二是家长的精力成本最低,都是父母的理解,张张嘴就完成了。然而,低成本的一定会是低效率的。

提前10分钟赴约是一种美德。

工作这么多年,与其它的企业和客户相约无数次,发现越有规模的企业,越高的职位,越遵守时间。比如我的一个外企客户,他们的高管,总会提前5-10分钟到达约定的地方,如果我是准时到达的,那么一定是被等的那一个,所以与他们相约,我也会提前10分钟到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教育从不“爽约”开始


时间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恰当的对待时间,为孩子、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