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市场之“三国杀”」沙特——中东原油霸主之“合纵连横”

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3月9日,国际油价走势让人惊心动魄,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暴跌超过30%,创下近30年最大跌幅。这场雪崩式的行情变化,再次将全球前三大产油国美国、俄罗斯、沙特的利益纠葛公开化,也凸显三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别。系列报道《国际原油市场之“三国杀”》今天(11日)推出:沙特——中东原油霸主之“合纵连横”。

沙特宣布增产降价 导致国际油价大幅跳水

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一大、全球第三大产油国,目前原油日产量970万桶。一直以来,沙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表现十分活跃,这次国际油价大幅跳水正是由沙特宣布增产降价直接导致的。

3月8日,沙特宣布将把原油产量从每天970万桶提高到1000万桶,并将在4月份继续增产,提高到每天1100万桶。同时,沙特还把销往美国的原油每桶降价7美元左右,销往亚洲的原油每桶降价4到6美元,销往西欧的原油每桶降价8美元。在卓创资讯分析师朱光明看来,这明显是一个抢市场的举动。朱光明表示:“因为本身原油价格就在每桶四五十美元,直接下调六七美元,跌幅比较大。这样下跌之后,众多的炼厂、贸易商都会去采购沙特的原油,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

沙特石油市场策略发生转变 将重市场份额、轻油价

一直以来,沙特都被称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平衡器”,因为它既主导欧佩克决策,又通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国建立了磋商机制,还向美国出口原油。所以,这次的增产降价行为出乎市场预料。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正己说,沙特主要是想联合其它欧佩克成员国,施压俄罗斯。3月6日,欧佩克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就减产政策开会。欧佩克提议延长现有日均170万桶的减产计划到今年年底,同时还希望在此基础上额外减产150万桶/天,其中欧佩克减产份额为100万桶/天,非欧佩克产油国减产50万桶/天。这个提议遭到俄罗斯拒绝。韩正己表示:“俄罗斯一直都是处于一种被动跟随的状态。因为去年包括之前,俄罗斯对于减产态度一直不是非常积极。比如包括去年减产的时候,俄罗斯在一些程度上,在达标问题上,可能跟欧佩克内部也有一些分歧。”

朱光明判断,沙特这个做法可能意味着它的石油市场策略发生根本性转变。近年来,沙特一直采取重油价轻市场份额的策略,也就是说,通过主动减产拉高油价。朱光明表示:“经过这三四年以来的减产以后,它发现单纯通过减产,无法持续往上推动油价。因此和俄罗斯谈崩了之后,它直接把自己的原油政策给改掉了,既然通过减产无法顺利推高油价,那么现在它采取重市场份额而轻油价的策略,先抢住市场份额再说。”

沙特原来的策略不光没抬高油价,还丢了市场。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页岩油技术革命后,美国成为第一大产油国,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2019年增幅高达45%,其中东亚、西欧市场是主要增长点,而这些也是沙特最重要的市场。韩晓平表示:“沙特原油出口主要通过海运,它主要辐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然这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对沙特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保住这个市场非常重要。”

沙特“合纵连横”初显成效 伊拉克、阿联酋等纷纷提高产量

沙特这次下调油价,同时涉及西欧、亚洲等市场,显然也会给美国、俄罗斯带来压力。不过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沙特还是想通过“合纵连横”,迫使俄罗斯重回谈判桌。的确,伊拉克、阿联酋等欧佩克产油国也紧跟沙特脚步,纷纷提高产量。

实际上,回顾历史,沙特这样的做法已经重复过多次。1985年,沙特在经历多年减产后,放弃减产并发起了价格战。1997年,伊拉克、委内瑞拉增产引发沙特不满,进而跟进比拼增产。最近一次在2014年,沙特没能说服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加入减产计划,于是发起价格战。沙特这几次出手,几乎都伴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不少人有疑问,为什么沙特敢这么任性?思亚能源总裁李遥说,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石油开采成本低,有“折腾”的本钱。李遥表示:“沙特石油开采的平均成本是个位数,它肯定是10美元以下的,从3美元到10美元之间,它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