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有一次和同窗一起遊玩,期間,朋友見到山川壯美之色,花卉妍美的妙姿,便和王陽明一起探討起來:

“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王陽明和朋友的對話,探討人的精神與萬物的關係,從更為奇妙的角度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這種思辨性,正是中國古代的文人們所擅長的,從春秋戰國時候的老子、莊子,到盛唐之際的李白,莊周夢蝶探討夢幻與現實,李白的《月下獨酌》言說個人與歷史的對話,他們都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中國傳統藝術影響最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正是這三者不斷衝撞的融合,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儒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與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儒家美學的政治色彩與倫理色彩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而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范仲淹一生追求正是如此;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極度困惑中,他所祈求的不是個人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溫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老莊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道家美學崇尚自然之法,追求個性精神的自由,認為真正能關於天地而道德理想人格應當與天地並生,以萬物為一,與日月共生輝,遊乎四海之外。李白在政治不受重視,離開長安後,遍遊名山大川,詩篇充滿了老莊道家的意味,“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感慨。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詩人王維顯然受到了佛教禪宗美學的影響,作為中國化的佛教禪宗認定法由心生,境由心生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顯示的世界一切事物和現象,皆不虛幻皆不實。應該說禪的最高境界與審美境界是相通的。

正是由於儒家美學與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三者相互交融、滲透,對中國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十分豐富,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道、氣、心、舞、悟、和。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體現了天人的統一,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範疇,它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的普遍規律,人也應當服從這種規律,正因為如此精神性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特徵和特性,中國藝術這種強烈的精神性,同西方藝術形成了鮮明對比。如老子的“道、氣、象、有無、虛實”;《易傳》中的“立象以盡意”、“觀物取象”;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氣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體驗。可以說是中國氣韻的本質特徵,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說明美的本原,提倡藝術描寫和描寫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中國傳統美學的氣韻範疇是審美對象的內在生命力顯現出來,具有韻律美的形態。氣韻概念成熟於魏晉南北朝,特別是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倡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心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主體性。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十分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術為心之表心為物質,藝術文學之美在於情與景交融,心與物交融和亦源於自然,使得中國傳統藝術具有精神性生命性。如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花間一壺酒,獨酌無故親。”。中國傳統文化從來強調藝品高於人品,人品決定藝品因而有了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書如其人等多種說法。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舞是中國傳統藝術樂舞的精神。在中國藝術中,詩樂舞最初是三位一體,後來才逐漸發生分化形成了不同門類,但是具有強烈生命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舞把中國傳統藝術內在的生命化推向徹底形式化,總而言之,道德精神氣質的生命表現為舞的形態,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整體結構。中國傳統藝術是舞樂的藝術,音樂在時間中流動的線形藝術,舞蹈是在空間中流動的線性藝術,樂舞精神的抽象畫最終形態是線,因此中國傳統藝術又是線的藝術。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悟作為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的重要範疇之一,在中國藝術創造與藝術鑑賞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延伸出頓悟、妙悟等一系列相關範疇,莊子認為只有通過超越感官視聽的特殊心態去體悟,以及通過坐忘這種忘我忘物的非理性精神狀態,才能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得到精神的自由解放。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悟性,藝術家與匠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藝術家是以道去技,而匠人是由計入道。老子的道原本是哲學範疇,與藝術無關。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和是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和是指多樣統一和對立統一,和的這種境界主張情於理統一,在道家來說更多地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心與悟的統一。在禪宗來說更多地強調人與人心的和諧,追求心靈的澄淨。從個人到社會,從人文到藝術,從天地萬物到整個宇宙無不貫通,從這個意義上講,天人合一的和諧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

中國文藝的本質:中國文人與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這四句,凝縮著中國文藝最深沉、最持久的責任擔當,代表著中國文藝最深厚、豐碩的精神食糧,至今讓對我們的藝術創作、藝術欣賞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