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黎阳起兵图大业——浚县历史上的那点事

杨玄感,隋末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是楚国公杨素之子。杨素在杨坚建立隋朝和杨广继承皇位起了很大作用,立了大功。隋炀帝杨广登基后,杨素大权在握,恃功骄横,在朝中培植党羽。杨广深怕杨素对自己不利,欲将其剪除,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忧惧而终。杨素后代与隋炀帝结怨。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善读书,喜骑射。以父荫授柱国,出任郢州刺史,转宋州刺史,迁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

大业九年(613年)三月,隋炀帝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督运粮草。黎阳仓位于浚县大伾山东麓,是隋朝大运河沿岸国家性的官仓。规模大,存粮多,与洛阳的洛口仓齐名被誉为“天下粮仓”。当时,各地农民因不忍炀帝苛政兵役,农民纷纷起义,义军遍布各地。杨玄感见时局大乱,于是和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合谋起义。杨玄感以水路多盗为由,滞运粮草。让隋炀帝的部队断粮挨饿。同时派人召其弟杨玄纵、杨万硕奔黎阳。六月初三日,杨玄感进军黎阳,闭城大索男夫。取帆布为牟甲,设置官署,以开皇之制命官。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送文书到周围的州郡,率众近万人,杀三牲盟誓,杨玄感誓师:“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遂以征讨来护儿为名,令各州、县汇兵黎阳。召李密自长安至军中,为军师。李密,字玄邃,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为蒲山公,李密因此为皇宫侍卫。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问计,李密说:如今天子出征辽东,主公您手握重兵,带兵北上,出其不意,夺取幽燕,截断昏君退路。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日粮草耗尽后,必会投降,主公可不战而胜,此乃上策;关中地势险要,主公直接西入长安,抄他老巢。天子如想退军,主公以长安为根据地,必能战胜,万无一失,此是中策;如果主公为了方便,攻打固若金汤的东都洛阳这是下策。”三是近攻东都洛阳,胜负尚未可知,这是下策。杨玄感急于求成,以下策为上计 ,遣杨玄挺将骁勇千人为前锋,自黎阳先取河内(治所在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包括卫辉市一部分),引兵从汲郡(今河南卫辉)渡河,围攻东都洛阳。唐祎到了河内,跑到东都报告杨玄感谋反之事。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很害怕,调兵防御。修武县百姓一起守住临清关,杨玄感无法过河,于是在汲郡南(今河南鹤壁淇县东)渡黄河,随之叛乱的人有很多,犹如街市一般。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得到告急文书,自辽东回军,遣大将宇文述、陈棱、屈突通领大军分攻杨玄感。经数战杨玄感大败,欲西退长安。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八月,杨玄感被围,全军覆没。玄感见大势已去,不愿受炀帝戮辱,令积善将自己杀死。李密从乱军逃出,投奔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起义军。


杨玄感黎阳起兵图大业——浚县历史上的那点事

杨玄感画像


杨玄感黎阳起兵图大业——浚县历史上的那点事

隋大运河示意图


杨玄感黎阳起兵图大业——浚县历史上的那点事

浚县黎阳仓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