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為人父母后,我們對孩子最基本的願望,便是孩子一生可以健康、安全。只是,孩子總有一天會走出父母的懷抱,家長到時候,又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安全呢?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圓圓今年5歲,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拿著蠟筆到處亂塗亂畫。父母看著孩子這麼喜歡畫畫,便給圓圓物色繪畫的興趣班。同小區的一位寶媽給圓圓媽推薦了一家,說是這家興趣班的老師特別熱情。

圓圓上了2個禮拜的繪畫班,就有點不想去了。媽媽覺得很奇怪,孩子在興趣班學得怎麼樣,為啥不太想去了?媽媽便讓圓圓畫出自己興趣班的生活。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於是,圓圓便安靜的開始"作畫"。沒過一會兒,圓圓拿了兩張畫給媽媽,媽媽看了之後,覺得很是奇怪。因為這兩幅畫,都是大人和小孩,而大人似乎都是在對小孩做不好的事情。一想到這個可能性,寶媽心頭有點發慌,便喊來孩子爸爸。

爸爸耐心地詢問圓圓,才知道,這個繪畫老師對孩子是很親切,但是卻親切過頭了。老師是一位男老師,最喜歡抱可愛的孩子。其中一張圖片,就是老師將孩子抱在懷裡,力氣比較大,孩子無法掙脫,所以有點驚恐。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爸爸聽完後,立即選擇了報警。後來調查結果顯示,老師雖然沒對孩子產生實質性的傷害,但是其行為舉止,確實疑似超過了一個老師所做的。最終,老師被解聘。

而圓圓被父母帶去醫院檢查,發現沒受任何傷害,便也安心了。只是這個興趣班,是再也不願去了,避免孩子產生心理陰影。自此之後,圓圓的父母也開始深思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集體生活,要多關注。

守護孩子的安全,父母責無旁貸,孩子接觸新的集體,這幾件事情父母別忘記做

1、觀察孩子是否有異樣

孩子不比大人,很難自我排解情緒,所以如果遇到什麼不開心的、壓抑的事情,便會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比如不開心、哭泣、夜間驚醒、不願出門、啃指甲等等。

在孩子出現異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安撫孩子情緒,再去著手瞭解,孩子為什麼出現這樣的變化。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2、多和孩子溝通集體生活,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不可能再24小時看顧著孩子。但源於此時的孩子還比較小,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家長需要主動引導孩子進行溝通。

開心果媽媽建議,孩子回家之後,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安靜、和諧的時間段,和孩子聊聊當天的生活等,如果有必要,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當天的生活。這樣,孩子更容易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

3、教會孩子:壞人的秘密不要去幫他保守,壞人面前不要說真話

自小,我們就會教育孩子,好朋友的秘密,需要保守,並且,對別人不可以撒謊等等。在家長對孩子進行基本教養培養的時候,卻忘記告訴孩子一個前提,就是這些教養,是在"好人"面前需要有的。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如果對方欺負別人、欺負自己等,是個"壞人",那麼也要教會孩子,對他們無需遵守諾言,也可以撒謊,目的便是遠離壞人的掌控。

4、告訴孩子:生命面前,做錯事不重要

有些孩子的家教是極其嚴格的,做錯事情,便會受到父母的懲罰。看到孩子非常有教養,很多家長都感到非常欣慰。只是,教養過頭了,卻是在傷害孩子。

比如,孩子遇到危險,旁邊有一個罐子。會自我保護的孩子,會第一時間用罐子砸人,在保護自己。而教養過頭的孩子,第一時間會想:我把罐子弄碎了,會不會受到懲罰?第一想法不一樣,很有可能就錯過了最佳機會。

因此,開心果媽媽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別忘記一些教育,是有前提的。

女兒畫出興趣班生活,寶媽看完後開始深思:孩子的集體生活要關注

5、如果孩子受到傷害,父母一定要為孩子"伸張正義"

圓圓的父母,有一點做的很好,就是孩子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便選擇保護女兒、伸張正義。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知道:錯誤的是別人,我會受到保護,下一次如果再有類似的事情,我便無所畏懼。

而那些受到欺負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保護好自己,孩子只會覺得自己一點都不重要。下次在發生,孩子會選擇沉默。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集體的霸凌。

今日話題討論:作為家長的你,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是否曾關注過孩子的"安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