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血管"騙了大家30多年,什麼洋蔥、木耳,都是胡扯

在眾多的生活方式中,過量的飲食最容易造成血液中脂質的增多。除了過量飲食之外,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和食物的雜亂也會對血脂異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飲食會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值產生很大的影響

肝臟合成甘油三酯,需要的原材料包括遊離脂肪酸和葡萄糖。這些葡萄糖大都來源於我們所吃的糖類食物。

所謂糖類食物,並不是指含糖分的甜味食品,而是指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食物。這些碳水化合物從進入口中的那一剎那就在唾液的作用下開始被分解,其後經過多種消化酶的反應,到達小腸時已經被分解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單糖,這些單糖被人體吸收後運輸到肝臟中,轉變成葡萄糖。

所以當我們過量地進食的時候,即使吃的不是油脂性的食物,也會產生大量的葡萄糖。多餘的葡萄糖就會轉化成甘油三酯。這些生成於肝臟的甘油三酯大量地轉變成VLDL,然後被分泌到血液中去,就導致了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增多。

而我們吃的油脂性食物在小腸中被消化分解成甘油三酯,然後被人體吸收,並以乳糜微粒的形式進入到血液中。吃下的油脂性食物越多,產生的乳糜微粒也就越多,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自然也就越多。

甘油三酯的增多會導致膽固醇的增多

肝臟內生成的甘油三酯需要與膽固醇結合形成VLDL才能被運輸到各個組織細胞中去,而這些VLDL完成使命後代謝成了高膽固醇含量的LDL停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膽固醇自然也就增加了。所以說體內合成甘油三酯的增多也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的增多。

人體自身對膽固醇有調節作用。例如,我們雖然可以通過飲食來攝取膽固醇,但是在自身膽固醇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即使食物中的膽固醇再多,我們也不會將它們完全吸收,從而保證體內膽固醇量的相對穩定。

然而這種調節作用並不是萬能的,當我們養成了高膽固醇飲食習慣後,這些體內調節就無法完全地發揮作用,我們體內的膽固醇只會慢慢增多。

社會的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最直接的影響: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使我們的飲食習慣開始偏向歐美化,肉食和油脂在我們的飲食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大量的肉食和油脂不但顯著提高了我們體內甘油三酯的水平,也為膽固醇的合成提供了原料。

"清理血管"騙了大家30多年,什麼洋蔥、木耳,都是胡扯,真正降血脂需要這樣做。飲食治療是基礎,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同時要注意經常吃適量的食物黃花草油酸——它是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來源,它所含的亞油酸、亞麻酸、植物甾醇更適合人體需要,且其不飽和含量較高,有利於平衡人體必須脂肪酸的不足。喝水放一點能夠促進血脂脫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因為是純植物提取,也不會像藥物一樣有副作用和依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