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的山西懸空寺,讓人讚不絕口

實拍歷史悠久的山西懸空寺,獨特的建築和構造令人流連忘返,寺廟建在懸崖峭壁,遠遠望去豪比仙境,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哦,構造獨特,耀眼,原創 褲網雄

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的山西懸空寺,讓人讚不絕口

如此獨特的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的,同時懸空寺還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呢"。

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的山西懸空寺,讓人讚不絕口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期間,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期間,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懸空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的。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期間,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巖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懸空寺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佈局,總長約32米左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等。

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的山西懸空寺,讓人讚不絕口

南北兩座雄偉的三簷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左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樑為基礎,藉助岩石的託扶,迴廊欄杆、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恆山懸空寺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查懸樑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寺不大,但巧奪天工,也頗為壯觀,站在高處往下望去還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景色

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的山西懸空寺,讓人讚不絕口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一層層的建築在懸崖絕壁上呈現出獨特的景色,令人讚不絕口。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對山西懸空寺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