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國投降後,滯留在日本國外的軍人、僑民合計660萬人,其中在中國戰區的日本戰俘、僑民大體分佈情況是:東北地區除59.4萬人被押送蘇聯西伯利亞外,尚餘110萬人;關內地區約210萬人,臺澎地區近50萬人,共計370萬人。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抗戰勝利後,在中國的日本僑俘遣返工作比較複雜。一是日本侵略中國始於甲午戰爭,可謂滲透時間長、移民人數多,即使不算被蘇聯押送西伯利亞之59.4萬名戰俘,當時在中國仍有有300餘萬名日本僑俘,相當於日本海外僑俘的一半以上。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日本投降前,在中國的日本高官家屬和富有的僑民幾十萬人如鳥獸散先行撤離。而天皇投降詔書一下,遺留中國的幾百萬日僑瞬間便成了"難民"。更讓這些日本僑民心寒的是,日本政府採取"棄民"政策,使他們陷入了極度困難的境地。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日本投降後,滯留在華日本僑俘由於日本戰敗投降,心理失衡、恐慌,尤其是想到戰時的所作所為與累累罪行,更是害怕中國人報復,故歸心似箭;另一方面,部分日本僑俘不甘失敗,私藏武器,勾結土匪,暗中聯絡地方軍閥實力派,妄圖“殘留”中國,以待他日“東山再起”,成為影響戰後中國社會穩定的潛在因素。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於是中國政府開始著手遣返在華日本僑俘,從1945年5月至1946年12月,中國大陸遣返日本僑俘共計2983550人。其餘尚待遣返的日本僑俘與被徵用之日籍技術人員及其在華家屬,一部分在解放戰爭期間陸續被遣送回國,另一部分則在華工作到新中國成立。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東北地區遣返日本僑俘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14年,從國內移民到中國東北的人數高達160多萬人。《滿洲國史》記載,僅在戰敗後潰逃過程中自殺、餓死、病歿的日本人就達到174022人,其中"開拓團"的團民死亡了78500人。僥倖活下來的日僑,絕大多數彙集到難民收容所中,苦苦地等待回國。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1946年5月7日到1946年12月25日,在232天的時間裡,經葫蘆島港遣返的日本僑俘共158批,總計1017549人(含日本俘虜16607人)。東北地區遣返日本僑俘的主要港口是葫蘆島,故學界通稱東北地區的日本僑俘遣返為“葫蘆島百萬日本僑俘大遣返”或“葫蘆島大遣返”。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東北地區的日本僑俘雖主要經葫蘆島遣返回國,但葫蘆島並非唯一的遣返港口,還有經吉林省、朝鮮,乘坐蘇聯紅十字船遣返回國者。“滯留在大連的日僑日俘,由蘇聯駐軍負責組織實施遣返,於1946年12月開始,至1949年9月結束,共分四期,總計20餘萬人”。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歲月,中國政府仍撥出了大批糧食、燃料、藥品和13441節火車皮,以供遣返之需。僅1946年5月至8月,遣返經費開支就達14712萬元(東北流通券)。吉林省政府主席周保中也簽署命令,要求對遣返日僑中無力購糧者"可按旅程日數發給每人每天一斤半糧食、十五元菜金。"許多善良的中國人給日僑中的小孩老人騰出熱炕,端水送飯。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華北地區遣返日本僑俘

抗戰結束後,在北平、天津、河北、山西、察哈爾、內蒙古部分地區、山東、江蘇部分地區等華北各地的日本僑俘,約近40萬人,逐漸集中於北京、天津、青島、大同等地,以便通過塘沽、青島、連雲港等港口遣返日本。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華北各地遣返日本僑俘機關的統計資料,指出華北各地途徑塘沽、青島、秦皇島、連雲港遣返日本僑俘380489人,各地留用日籍技術人員9561人,據此推算華北地區日本僑俘總數至少有390050人,需要說明的是,途徑華北各地港口遣返回國的日本僑俘並非都是華北地區的,如當時就有東北地區的少數日本僑俘在解放戰爭開始後轉道華北各港口回國。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華東、華中地區遣返日本僑俘

華東、華中地區上海是華東、華中地區日本僑俘遣返的主要通道。據統計,從1945年12月4日至1946年4月,上海遣返日本僑俘累計12.4萬人,朝鮮人10360名,被日本徵用的臺灣同胞6130名。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臺澎地區遣返日本僑俘

抗戰勝利後臺灣省從1946年3月至1948年12月,先後分五期遣返了在臺日本、琉球僑民和徵用的日籍技術人員32萬餘人。1945年12月設立了基隆、高雄二港口運輸司令部,專司日俘之集中檢查與遣送等工作,同時設立鐵道運輸司令部,負責將各地的日俘用火車運送至各港口,最終遣送日俘165638人,以及日本、琉球僑民322149人。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陸至少有4萬餘名日本僑民,以及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和由蘇聯轉交的1000多名日本戰犯。對於這些昔日在中國作威作福、燒殺搶掠的日本僑俘,中國政府和人民沒有報復和仇殺,而是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寬大為懷,積極主動地予以遣返。即使在解放戰爭期間,中國遣返日本僑俘工作也未停止。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繼續遣返剩餘之日本僑俘。然而,作為近代東亞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口移動事件和充分體現中國人民寬大仁愛精神的行為。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1958年中國國旗在長崎受辱事件後,中國政府送還日本僑民的計劃暫時中止,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日復交後又繼續協助日本僑民歸國,並從1981年開始分批分期地組織日本僑民和遺留孤兒赴日尋親。

中國人民的寬仁:370萬侵華戰俘及日僑遣返

一些老兵回到家鄉後,竟見到了自己的墓碑或是傷心地發現妻子已經改嫁他人。而"對於絕大多數原陸海軍士兵來說,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發現自己歷經千難萬險,卻被當作賤民對待"。一場侵略戰爭,造成幾代人的親情割捨與生離死別,可以說日本侵略戰爭對中日兩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至今仍未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