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都有哪些症状,高血压如果没有头晕头痛是不是不要紧?

高药师谈健康


我过成人高血压发病率超过了20%,也就是说大概4-5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可见高血压发病率还是很高的。许多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在头晕,头痛,睡眠不好的时候才去控制血压,如果没有症状,就觉得血压高一点没事。



有不少患者在早期或已有严重的高血压,都没有自觉症状,往往是是在发生中风或因为患有其他疾病测血压时才发现,因此症状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时并无一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不能以症状的轻重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而决定是否进行干预,只要测量血压高于正常值,就应该进行控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比较轻视,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危险事件。

控制高血压并不是单纯的以降压为目的,即使高血压没有症状,也要降血压是因为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感觉不到的。

比如高血压病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更为“费力”,还会激活体内多种生物因子,日久则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即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部分病人可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另外高血压更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可导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上,轻则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致脑梗死,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的急剧增高,就会导致脑出血。

所以一旦检查出高血压,即使没任何症状,也要积极干预,通过生活方式调节或者用药综合治疗,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定时测量血压,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


无名药师


高血压的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等,但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绝对不要凭借有没有症状来判断高血压的病情严重程度。因为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也可能是非常恐怖的。


举个例子,我一病人,43岁,是个城管,高血压几年,因为没有症状,一直不重视,不处理,有一天突然就昏迷了,倒在了地上,送来急诊科一看,做了头颅CT显示是脑出血。脑出血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高血压没有控制好,导致的脑出血,患者最终发生了脑死亡,家属最后选择放弃治疗了。


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告诫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测量血压,然后口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只要把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才是安全的,血压高了,很多人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不会有头痛头晕,所以会放松警惕,但恰恰是这样的松懈,让持续的高血压恶化,最终可能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就导致脑出血了。


还有一个病人,高血压几年,也是没治疗,后来突然发生胸痛,来到医院一查,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个心肌梗死跟高血压当然有关系,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存在,冠状动脉也是有硬化的,也容易发生问题,一旦血压控制不稳,也有助于冠脉意外事件发生,或者发生心衰,这都是有可能的。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并发症。所以,朋友们,绝对不要忽视没症状的高血压,那也是可能非常恐怖的,因为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李鸿政医生


高血压症状:

第一、经常头晕

在生活中,头晕是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情况,也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症状。经常感觉头晕,同时头脑晕乎乎、昏沉沉的,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持续性的沉闷感。随后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可能会有血压升高的情况。

第二、经常头痛

除了头晕之外,头晕,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更多的时候,是太阳穴、后脑勺疼痛难忍。

这样的疼痛,似乎是炸裂式的疼痛,或者是剧痛,在早上刚刚起床的那一段时间可能有所减缓,但是,过了那段时间,可能会加重。

第三、情绪容易暴躁

在生活中,如果你发现本来你是一个容易控制情绪的人,但是慢慢的发现,对于情绪的把握显得十分的困难,容易暴躁、急躁、激动,这样的情况,也需要你检查一下血压,往往也是高血压的前兆。

第四、睡眠不好

科学的睡眠能够促进健康,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常常会面临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睡眠不踏实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也是高血压导致的,也需要引起你的重视。

第五、四肢容易麻木

而就四肢来说,容易出现麻木的情况,这样的表现,往往是四肢供血不足,血管得不到血液的补充,导致血管出现功能紊乱的状态,往往也是因为高血压导致的。

第六、心脏跳动异常

如果你发现你的心脏在跳动过程中,跳动异常,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心脏跳动异常,伴随着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也是你血压高导致的。

高血压如果没有头晕头痛是不是不要紧?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头胀、头痛等不适,也可以基本无任何症状。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危害的严重性与是否有头晕、头痛关系并不大,而是与所处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关。

至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其实与是否有头晕、头痛关系不大。

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基础血压升高的程度(根据血压数值分为1、2、3三级)、是否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有无心脏扩大、尿蛋白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等综合判定。

最后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预示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的概率分别为<15%、15%~20%、20%~30%和>30%。

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只有使血压达标,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概率。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血压呢?4个建议给你,希望你能做的到!

1.、合理用药稳定血压

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后,合理的用药十分关键。因为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注意用药问题,导致其血压异常波动。在患病期间,只有药物合理使用,帮助改善高血压症状,此时各种不良反应才可以减轻,避免身体不适感加重。因此,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后,需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才可以有效稳定血压。

2、科学饮水,适当补充硒元素

高血压患者科学饮水,是可以起到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的,对于低压的控制有较好的作用。

平时饮水也可以加点富硒的紫阳毛尖。一方面,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钾元素、维生素等,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血管抵抗力,保持血管韧性有很好的帮助。

另外紫阳毛尖产地位于陕西安康紫阳富硒产地,是全国两大天然硒产地之一,每100g茶含有硒15μg,机体缺硒可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改变,使心血管功能受到损害。而补硒可以很好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及时戒烟戒酒

在出现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时,一些不好的习惯需要及时改正,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时诱发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如果在患病期间依然抽烟喝酒,无疑会导致血压升高,这样对高血压病情改善不利。并且,很多人抽烟或者喝酒后血压都会升高明显,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想要稳定血压的人,就应该要及时戒烟戒酒了。

4、适当多运动

正常情况下,合理的运动对血压的控制也有帮助。很多人出现高血压之后认为不可以运动,容易带来身体损伤。其实,高血压患者依然可以运动,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通过运动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物质燃烧,稳定血脂,这样对血压稳定也有帮助,而且合理的运动可以扩张血管,对血压的降低也有辅助作用。


养生加油站


很多朋友对于各种病症,总是有一种非常偏执的认识,认识只要是“病”,就必须和症状相关联,虽然通常感冒会鼻塞咳嗽头痛发烧,慢性胃炎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一定会出现相关症状的,而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有相关疾病问题,甚至于对于一些暂时还没有出现相关症状的疾病,就忽视它,不去管它,都是非常不靠谱的做法。

就拿高血压来说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液对动脉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异常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血压升高,可能会伴随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但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在血压升高初期,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也是导致高血压知晓率一直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正确,就不去检查,血压升高了也并不自知,这是在很多朋友身上都正在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血压升高了,身体却没有感觉?首先我们的血压的升高,往往不是一下子升高的,多数情况下血压升高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渐升高的过程,比如说从原来120/80的标准血压,逐渐升高到130/85的正常血压高值范围,然后再逐渐发展成超过140/90的确诊高血压的问题,在这个血压升高的过程中,我们身体的动脉血管会逐渐适应耐受这样的血压升高的过程,并不一定会随着血压的升高,就一定会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明明有确诊的高血压问题,却并不一定会出现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只有当血压升高到一定水平,比如出现重度升高的情况时,比如血压水平升高到180/120mmhg以上的情况,才可能引发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相关症状,这时候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眼睛痛,心绞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引起心脑肾眼等靶向器官的急性损伤,当出现在这样的情况时,往往需要进行紧急降压处理,以避免血压升高带来的重大健康危害,但如果等这样的症状出现时,往往相关器官已经形成了不可逆的健康危害,此时才去控制血压,就真的太晚了。

还有的朋友问了,我的血压没高到这么高,平常也和正常一样,完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不用管呢?当然不是的!

医学上往往把高血压称为“静默杀手”,正是因为高血压的最大危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旦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形成,引起慢性或急性的健康问题时,这些危害往往都是不可修复的,不可逆转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高血压长期不控制,除了可能会出现血压一过性重度升高,引起高血压急症问题的发生以外,更应该注意的是高血压长期不控制带来的慢性健康危害,高血压对身体带来的健康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与高血脂、糖尿病问题一样,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血压长期不控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的风险会加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也会更迅速,一旦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出现不稳定的动脉血管斑块时,在高血压的影响下,斑块出现破裂,还可能形成栓塞导致心梗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控制好,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相关风险。

2. 心脏危害,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不但动脉血管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影响动脉血管健康,对于心脏的健康危害同样也是巨大的,冠心病,左心室肥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心衰等心脏健康问题,很多都与高血压的长期不控制息息相关。

3. 肾功能损伤,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长期不控制,高血压同样会影响肾脏的小动脉健康,进一步影响肾脏的健康和功能,肾脏功能受到影响,同时又会影响相关控制血压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控制的难度增加,因此,高血压不控制,如果对肾脏功能形成影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两个疾病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血压高的控不住,肾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甚至衰竭。

4. 脑血管和眼底健康危害,除了上述健康风险以外,高血压也是导致脑动脉硬化,引发脑梗、脑出血等脑卒中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除了大脑的健康风险以外,高血压还可能引起眼底视网膜血管出血等问题出现,如果再合并糖尿病问题,这种风险就更高了。

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健康危害,当然不是说几天几个月就发生的,但如果明知有高血压,因为没有感觉而不去控制,高血压造成的这些健康危害,最终都有可能会发生,而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就都不是小问题,因此,对于高血压,我们仍然要强调,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只有尽早的把血压水平控制好,积极的把过高的血压控制达标并稳定,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眼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危害,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好身体的健康。


李药师谈健康


说起高血压大家都不陌生,是“三高”之首,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研究显示27.9%的成人患有高血压,也就是说10个人里有2~3个人患有高血压,有没有感到惊讶?然而,这不是重点,在2015年全国调查显示18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1.6%、治疗率45.8%、控制率仅为16.8%。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关于高血压的误区,比如“头不晕,血压是不会高的”,以头晕来评估血压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常常有人因此而延误病情,最终出现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先了解一下高血压会出现哪些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高血压初期可能仅仅是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有血压升高,在休息或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血压可趋向持续升高,出现一系列症状。

1.高血压一些常见的症状:头痛、头晕和头胀,头颈部紧缩感,耳鸣,失眠,乏力,心慌等。

2.如果出现高血压的急剧升高: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3.当高血压出现了靶器官的损伤:如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心衰等,就会有相应的一些症状。

高血压患者并不一定都会有症状,有些人甚至血压已经很高很高,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人体已经慢慢习惯、耐受了。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就没有危害,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是始终存在的。因此,不能以有无头晕、头痛等症状来判断血压的高低。如果已经确诊了高血压,建议有必要完善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肾功能、血生化、尿常规等相关检查,进一步评估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状态,制定合适的降压方案。

最后再补充一些高血压的小知识:

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高钠低钾膳食、吸烟、过量饮酒、不运动,长期精神紧张)。除了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无法改变意外,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应该连续贯穿高血压治疗全过程。

  • 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正常血压者,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 入。


  • 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和行为干预。 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 建议不吸烟、控制饮酒。
  • 建议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 ~7 天,每天累计 30 ~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强度需因人而异。

总结: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去有效的干预控制,甚至不闻不问。直到最终出现了诸如脑出血、心脏功能衰竭、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时,可能为时已晚。健康是给予有准备的人!


香草小医生


高血压都有哪些症状,高血压如果没有头晕头痛是不是不要紧?

这是一个好问题。

问题好就好在直指关于高血压众多误区中流传最为广泛,危害也最大的两个:

  • 高血压都是有症状的,我一点感觉没有,不可能会患上高血压;

  • 血压高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没有头痛头晕的症状就不会产生健康危害,没什么要紧的。

事实上:

绝大多数患高血压病的人完全没有症状

绝大多数患高血压病的人完全没有症状。

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发布的高血压全球简报中以黑体字形式作了特别强调:

WHO的报告进一步解释说:

关于高血压,一种常见的误解是,认为高血压患者总是会出现症状,但现实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有症状。

至于高血压可能出现的症状,WHO的报告指出:

有时,高血压会引起头痛、呼吸急促、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 如果忽视这些症状可能是危险的,但是,绝对不能依赖这些症状来来表明存在高血压。

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没有症状不代表高血压不造成健康危害

WHO的这份报告的副标题是:

“沉默的杀手,全球公共健康危机”。

直指高血压最大的危险在于,尽管没有任何症状,高血压却一直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悄无声息。

我们知道,高血压的主要危害的对象,即医学上所谓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血管、脑和肾脏,是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终末期肾病(即肾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这些危害是长期的,无声无息的,直到靶器官出现了损害症状,比如冠心病发作,比如肾功能不全,疾病也就已经进展到“晚期”,现有,即使是将来的医学手段都已经无力回天。

因此,要想尽可能的预防高血压的这些损害,首先需要认识到:

多高的血压就会产生靶器官危害?

医学界对于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医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高血压是人体一种良性代偿,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降低血压反而会带来健康危害。

直到1957年,美国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才在全球首次明确指出,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近3倍;并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血压标准:≥160/95mmHg。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高血压的健康危害。

其中,有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为人们的认识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

1993年,包括35万人参加的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冠心病死亡率和终末期肾病具有连续和分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收缩压120mm Hg(并不意味着低于120就不会产生危害,而是研究没有包含120以下血压的影响)。

这也是一般将正常血压标准设定在120/80mmHg的主要证据基础。

2002年综合61项研究,包含100万成年人数据的荟萃分析发现,血压下降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一直延续到115/75 mm Hg。

而这也是有人把115/75 mm Hg设定为“理想血压”界值的基础。

甚至有的研究认为,血压降低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一直延续到105/65 mm Hg.

总之,产生健康危害的血压界值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对于健康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血压尽可能低一点,高血压相关的健康危害可能就会来的晚一点,后果就会轻一点。

提高全民高血压意识,人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血压读数

绝大多数高血压没有症状,即使“正常范围”的血压都有可能造成静默的健康危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早期发现高血压和危险的“升高了的正常血压”?

既然不能依赖症状提示,那么,途径就只有一条,那么就是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读数。

这种意识需要普及到所有人,让所有成年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血压值。

这种“知道”甚至也包括儿童。

因为,一定比例的儿童中也存在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同样会产生健康危害。

而事实上,人群中普遍缺乏高血压意识,即使是科普工作做的相当普及,医疗资源相当丰富的发达国家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比如,加拿大的一项在公共场所随机进行的血压测量研究发现,高血压检出率高达50%;其中,有2%的人血压水平达到需要紧急处置的重度高血压水平。

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检出的这些高血压者中,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处在高血压状态。

即便那些测量过血压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也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高血压,或者不认为高血压会给自己健康带来危害,更不愿意吃药来控制血压。

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对高血压存在误解,其中很多错误认识来自于不靠谱的所谓“科普”。


挣脱枷锁的囚徒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那么高血压离我们很遥远吗?

高血压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无数次的放肆里,高血压已经悄然潜入了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所以尽早发现、尽早控制,才是面对高血压最需要做的事。

那么高血压都有哪些症状呢?

高血压的症状是因人而异的,早期可能无症状或者是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经常头晕可妨碍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其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的表现。


朋友今年62岁,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压比较高,高时一般在190/130 或者180/120 左右,没有头晕呕吐等症状 ,最近由于熬夜打麻将作息不规律,导致自身血压攀升到了190/130,可却没有头晕等症状,前几天遇上了我,像我询问危险吗?

没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高血压被叫做无症状高血压,由于患者对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已经适应,即使血压已经爬升得很高了,自己也没有不适的症状出现,看上去就像正常人一样,但却暗藏着很大的风险。

由于无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所以此类患者的危险度极高!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心、脑血管的逐渐老化,弹性减弱,在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而且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化,颈椎早已成为国民最大隐患,这些病变的椎体会进一步压迫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的升高。

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的都不理想,我们只有使血压达标,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概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要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对因治疗,方为良策。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罗民教授


我是小鋆医生,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普通高血压的症状有头晕、头昏、头痛、乏力等等。那么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万事大吉,可以不用管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高血压早期,一般并发症未开始显现,有些隐匿性高血压更是没有症状,连头晕的症状都没有,那是因为年纪轻、血管弹性好,血管通过代偿性的扩张来降压,所以没有明显的头晕症状,其实这种高血压更让人不放心,没有临床症状就意味着不能及时发现血压的升高,长期的升高可能会带来脑出血、肾功能损害等风险。

这类患者即使通过早期的发现诊断为高血压,有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知晓高血压的危害,以为没有症状就万事大吉,殊不知隐患还在后头呢。所以临床上可以建议这类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时刻了解血压的动态情况,避免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经常有看到报道,某某在路上晕倒,被路人送去发现是脑出血,最终确定为高血压引起,诸如此类的发生更是给了那些以为没有症状,就可以忽视高血压的人当头一棒!

我是坚持健康科普的小鋆医生,码字不易,如果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小鋆医生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头胀、头痛等不适,也可以基本无任何症状。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危害的严重性与是否有头晕、头痛关系并不大,而是与所处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关。



首先,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与自身耐受程度有关,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可无基本无临床症状,只是在医院体检或因为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的高血压;有的则对血压升高很敏感,血压稍升高就会出现头胀等不适血压升高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


1、头胀、头晕、头痛等不适。这也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就是因为出现这些症状量血压发现的高血压病。


2、胸闷等不适。这个也较常见。前几天门诊来了一个三十多次的小伙子,主诉胸闷,心电图心超等检查正常,但发现血压140/110mmHg了。


3、全身乏力、倦怠等不适。这个一部分患者可出现。


4、其它。血压骤然升高后,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胸痛等临床表现,需要紧急就医。

至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其实与是否有头晕、头痛关系不大,一些高血压患者也错误的认为只要没有头痛等症状,就不需要吃药,等有了症状再吃药。这种想法危害更大,很多患者最终上来就是以急性心梗、脑出血等就诊。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基础血压升高的程度(根据血压数值分为1、2、3三级)、是否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有无心脏扩大、尿蛋白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等综合判定。最后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预示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的概率分别为<15%、15%~20%、20%~30%和>30%。

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只有使血压达标,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概率。


医患家


高血压可能会出现头疼、头晕、心烦、失眠、颈项强直、腰膝酸软、胸闷等各种不同的症状,一般来说,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而且血压升高越多,症状越明显;血压逐渐下降到正常,症状也会随之减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会出现上述症状,所以具备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都要定期监测血压,而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忽视血压,尤其是高血压的病人,要尽量把血压控制好,避免由于高血压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