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雞腳草,在我們老家又叫鳳尾草。它主要是以其葉子的形狀和生長環境來命名的,屬鳳尾蕨科,喜溫暖、潮溼及廕庇處。它的生命力也是非常頑強,在石縫中也可以生長,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區域。雖然雞腳草的播種看著簡單,一學就會,但要達到高產穩產,必須要認真細緻地做好播種。

只有在不同區域掌握雞腳草的播種技巧,因地制宜,才能有助於收穫高產的雞腳草。接著本文將與大家共同分享雞腳草的播種技巧。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選種

播種收草以前,必須要測定種子的純度、發芽率,並進行分級清選等工作。雞腳草種子不能夠混有能傳染病害的雜草種子,所以必須先清選,然後再進行測定其發芽率。成熟飽滿的豆科雞腳草的種子中,是有相當多量的硬實種子。這些種子雖有很堅硬的外皮,但是非常有價值的種子。

它們的生活力最強,能發育成健壯產量高的植株,並且這些植株無論以其地上部的綠色莖葉或者是以其地下部根系的發育來說都是最好的。若用它作為採種植株,也可以獲得最高的種子產量。總而言之,它們的生活力是最強的,但由於它們有堅硬的外皮,所以不容易發芽。

  • 增加出苗率

為了增加雞腳草種子的出苗率,應該在播種前把種子用陽光來曬一曬,進行種子的氣熱處理。根據試驗結果,雞腳草種子在播種以前,陽光曬種處理10天以後,能使雞腳草的出苗率增加25%,同時在播種前須進行種子消毒。消毒的時候最好是用古仁樂生,每一公擔的豆科雞腳草種子需要用100克的古仁樂生藥粉,而每一公擔的混合雞腳草種子就須要用150克的古仁樂生藥粉來消毒。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播種方式

播種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是要根據土壤的性質和環境的影響等條件來選擇不同的播種方式。

  • 混播

雞腳草的栽培有時候會伴隨著以冬播穀類作物為保護作物,那雞腳草種子的播種期就要根據所選擇的保護作物以及雞腳草的發育性來決定的。

混播雞腳草中的禾本科雞腳草就要在秋天播種冬播穀類作物的同時進行播種,雞腳草在明年的早春播種。據調查,有些地區曾經用這種辦法在1793畝的冬麥地上加播苜蓿,結果就很成功。一般的禾本科雞腳草在秋季播種是最好的。專業人士曾經不止一次指出,秋天在保護作物的掩護下來播種貓尾草的時候,在利用的第一年就可以獲得很高的乾草產量。

根據試驗結果,播種苜蓿的時候,若秋天有很長的溫暖期間且冬天也不太冷的情況下,把苜蓿或紅豆草與禾本科雞腳草混合,秋天在播種冬播保護作物的同時進行播種,這樣也很好, 同時也建議先在8月底混播苜蓿和禾本科收草

。待出苗後9月下旬在雞腳草的幼苗上播種冬麥,這樣苜蓿則可以很好的越冬。若秋天沒有播種,而春天在春播穀物的保護下播種雞腳草的時候,就須要在早春播種保護作物的同時進行播種。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 撒播法

最粗放的播種方法就是撒播法,在播種保護作物以前或其後來撒播多年生雞腳草的種子,這種播種方法在一些地區還是非常實用的

。撒播的效率相對來說比較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土壤的水分不足,並且風很大的地區,表層的土壤很易乾燥,由於撒播種子不易於蓋土,所以常常大量的缺苗。同時撒種很難均勻,耗費種子勞力也較多。

  • 交叉播種法

普通所用的播種方法是交叉播種法,在一個方向用播種機播種保護作物(行距15釐米),此後在垂直的方向用同樣的行距播種多年生雞腳草。這種播種方法是最普通的,但有許多缺點。首先採用這種播種方法必須播種三次,時常是在播種保護作物以後經過2-5天,再來播種雞腳草,這樣就延遲了播種期。由於破土二次,也易損失土壤的水分,以致田中水分不足而收草大量的缺苗,並且這樣播種費用也大些。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 窄行條播法

就是在播種保護作物的行間播種混合收草,這種播種方法又稱偽行間播種法。窄行條播要用特裂的穀物收草播種機或者聯結二個播種機來進行播種。前面的播種機播種保護作物,後面的播種機在前者的行間播種雞腳草。每個播種機開溝器之問的距離都是13-15釐米,則保護作物之間的距離就是13-15釐米。

當收割了保護作物之後,多年生雞腳草的行距也是13-15釐米。窄行條播法在田地裹雞腳草的種子能很均勻分佈,所以發育得很好。根據研究,這種播種法在水分充足以及較為溼潤的地方是最為優越的。這種方法首先在農業技術的意義上來說,雞腳草的根系能夠很均勻的分佈,就可以更好的改良土壤的結構,使土壤的團粒組織均勻分佈,所以是最好的最常用的辦法。

  • 半保護播種法

在乾旱的地區以及乾旱的年份中,用行間播種法播種雞腳草的時候,就易於使雞腳草遭受到乾旱的威脅。因為採用這種方法來播種雞腳草,

雞腳草所佔的營養面積不大,水分養分供給的不充足,所以就應該採用半保護播種法。在這種情況下保護作物的行距增加一倍,達到26-30釐米。

也就是說隔一個開溝器播種一行保護作物(因為現用的普通穀物播種機,二個開溝器之間的距離都是13-15釐米),所以這種播種方法又稱為隔行播種法。在保護作物的行間播種雞腳草,這時候雞腳草離保護作物行有13-15釐米的距離,也就是說這時收草的管養面積增加了一倍,因此雞腳草所承受的水分和陽光也增加了一倍。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 寬窄行交叉播種法

乾旱的地區採用這種播種方法是較好一些,但是也有一些缺點:首先保護作物的產量降低了一些,並且由於雞腳草在其生長的第一年發育極慢,不能夠遮住所留給它的全部面積,使行間雜草很多。還有一種折中的辦法,就是把窄行條播法和半保護播種法配合起來,成為一種寬窄行交叉的播種法

把需要營養面積較多的苜蓿播種在寬行之間,而把第一年生長很慢、需營養面積較少的禾本科雞腳草,如鵝觀草等播種在普通的行距之下,成為寬窄行交叉的聯合播種法。這時行距成26-30 釐米與13-15釐米交叉排列的狀態。當收種了保護作物之後,雞腳草的行距就成為19-22釐米了。

在半保護播種法的情況下,保護作物的行數就減少了一半;而在聯合播種法的時候,保護作物的行數比交叉播種寬窄行條播法只減少了⅓。播種的時候,必須要播種在規定的深度,否則極易影響出苗。不過播種的深度也和雞腳草的種子以及土壤的結構有開。

如:紅三葉播種在緊結的土壤並且播種早、水分多的情況下。要播種1-2釐米深,中度的土壤可播種2-2.5釐米,疏鬆的土壤可播種2.5-3釐米。在太乾燥並且土壤疏鬆的情況下可播種到4-5釐米深。苜蓿一般是以播種2-3釐米,保護作物如小麥等一般是以播種5-6釐米為佳。當然由於土壤的不同,它也是有所變動的。在不太粘重的土壤中而播種機缺乏的情況下,可以把保護作物和雞腳草的種子混合起來同時播種,這時候有一個普通的穀物播種機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這種混合播種法是非常簡單的,並且由於是一次播下,所以可以在溼度最適宜的情況下進行播種,不過播種時應注意幾點,即:

(1)種子一定要按著規定的比率配合,種子箱內所裝的種子不要超過容量的⅓,最好是把保護作物的種子先春化一下(春播的時候)或者是先溼潤一下。然後混合,使種子能更好的粘結,以防止播種過程中種子的頗離。

(2)播種深度要在3-5釐米之間,除了在潮溼的土壤以外,播種的前後必須要進行鎮壓。雞腳草種子的播種量要依種子的好壤、發芽力的高低、土壤肥力的情況、播種的方法、栽培地區的條件來決定,還要根據區城化的結果來決定。

禾本科收草的播種量:雞腳草在灌溉區每公頃8-10公斤,非灌溉區則用11-13公斤。簡單混播時在乾旱的地區每公頃需50-65公斤,而在灌溉區每公頃需60-70公斤種子。混播雞腳草的播種量是這樣決定的,即混播以後雞腳草田中的豆科雞腳草莖數和禾本科雞腳草莖數能夠相等。

由於雞腳草籽粒大小的不同,種子發芽率的不同,分枝分櫱能力的不同,所以不能夠用相同的播種量。應該先把各種雞腳草單播在一塊地裡,觀察在當地條件下雞腳草的分枝情況,而後計算一下播種量。當兩種雞腳草各用多少種子播種的時候莖數才相等,再來決定混播時的播種量。

不過根據大規模的試驗,認為混播時播種的總量,應該比單播多些,一般的要多40-60%。也就是說當兩種雞腳草混播的時候,就須要各用其單播量的70-80%,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雞腳草播種:播種條件不同,播種方式也不同,掌握科學播種是關鍵

總結:想要提高雞腳草播種後的整體產量,播種的方法很重要,根據雞腳草的要求來決定選擇何種方法來進行播種。只有在播種前掌握其播種技巧,按類別區分對待,同時也需要熟悉雞腳草在生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才能有助於提高雞腳草的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