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丹毒是什麼?

丹者,紅也;毒,即炎症。

下肢丹毒是什麼?

下肢丹毒


丹毒,就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通常表現為皮膚界限清楚的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並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即臨床上所稱的“紅、腫、熱、痛”。

好發部位:丹毒常發生於下肢和麵部。

下肢丹毒是什麼?

丹毒好發於下肢

下肢丹毒,就是下肢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多見小腿部,起病急,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臨床表現。

原因: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誘發因素:為手術傷口或裂隙,皮膚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皸裂或潰瘍的炎症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徑。輕度擦傷或搔抓、頭部以外損傷、不清潔的臍帶結紮、預防接種和慢性小腿潰瘍均可能導致此病。致病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下肢丹毒是什麼?


臨床表現:

1、先驅症狀:可出現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2、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化膿。

3、全身症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4、自覺症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5、複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覆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6、實驗檢查: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粒白細胞增高、CRP增高等。

下肢丹毒是什麼?


1、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2、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保暖。

4、減輕局部水腫,如地奧司明片、邁之靈等。

5、局部治療: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扶他林軟膏、紅黴素軟膏等。

6、物理療法:紫外線照射、紅光治療等。

7、多休息、減少活動、抬高下肢30度。

8、飲食規律、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9、心情愉悅,避免接觸菸酒。


下肢丹毒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