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周穆王之後,再經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朝,傳至厲王,西周王朝轉入危機四伏的末期。

厲王名胡,是個極端貪婪暴虐的君主。他任用急功好利的榮夷公為卿士,放縱他壟斷山林川澤的收入,禁止平民樵採漁獵。這就是史書上屢屢指斥的“厲王專利”。大夫芮良夫看出“專利”後患無窮,諫諍說:“天地生長百物,原為養育萬民,王室卻要獨吞專斷,這勢必損害百姓生計,激起眾怒。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備大難,重用此人,周將亡國!”這話可算把利害說到家,怎奈周厲王千蒸不熟,百煮不爛,依舊我行我素。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天長日久,百姓不堪沉重壓榨,紛紛毀謗天子。大臣召穆公又來警告周厲王說:“平民不堪其苦,快要鬧大亂子了!”周厲王毫不改弦易轍,反而惱恨民眾目無天王,於是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婆,讓她裝神弄鬼地去愚弄民眾,督察輿論,凡議論國事、誹謗朝政者,一律嚴懲不貸。這又是厲王獨出心裁創造的一個歪名堂,史稱“衛巫監謗”。在高壓之下,人們鉗口不言,可肚子裡的氣放不出來,便越鼓越大。路上行人相遇,一個個怒目而視。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周厲王見堵住眾口,心中竊喜,找來召穆公,大誇海口說:“我能弭(制止、消除)謗了!”召穆公連連搖頭反駁道:“這不是弭謗,而是昭彰罪惡!防民之口,甚於防水。壅塞洪流,待到潰決之時,定然傷人愈多;蔽塞言路,一侯忍無可忍,則危害不堪設想。所以,善治水者,因勢決淤疏導;善治民者,使其暢所欲言。”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周厲王照舊一意孤行,變本加厲地搞他的“監謗”。不過三年,居住在國都中的廣大民眾(包括部分工匠和軍卒)終於一哄而起,爆發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動,史稱“國人暴動”。憤怒的人群猶如決堤之水,以一瀉千里之勢衝入王宮。周厲王無法抗拒這股洶湧的洪流,惶惶然逃出王宮,渡過黃河, 流竄到彘(今山西霍縣) 。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事變乍起,太子姬靜就躲藏到召穆公家中。人們沒抓住周厲王,回頭團團包圍了召穆公的宅第,要求處死姬靜。召穆公無可奈何,只得將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交給民眾殺死,才勉強抑制住這場怒潮。

國人暴動之後,都城陷於極度混亂。周王室子孫無人敢登天子寶座,政事暫由召穆公與周公共同代理,史稱“共和行政”(一說國人推舉諸侯共伯和代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據我國現存史料可知的確切紀年的開始。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直到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太子姬靜即位, 是為周宣王。宣王曾經北逐玁狁, 南擊荊楚, 雖然勝敗參半, 仍被舊史家譽為“中興”之主。其實,西周王朝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中興”只是覆亡前的迴光返照。


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