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VS病毒,防護措施

這一波流感病毒多多少少造成了大家的緊張,口罩難買、談“病毒”色變,我身邊的很多小朋友也陸陸續續感冒、發燒,這時候我們怎麼區別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呢?又怎麼區分病毒或細菌感冒呢?


細菌VS病毒,防護措施

NO1. 感冒?流感?

感冒了我們怎麼判斷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呢?來看一看區別:

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每年冬、春季節多發,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也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繼發於病毒感染後而引起。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

普通感冒一般無全身症狀,不會出現大流行,而流感的顯著症狀為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且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所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我們要注意區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為呼吸內科門診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在藥物選擇上,往往存在著諸多問題,抗生素的無指徵濫用狀況較為嚴重,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經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細菌性感染者才需要應用抗菌藥物,而一般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有細菌感染肺炎、支氣管炎等併發症時,才需要應用相應的抗生素。


NO.2 病毒性感冒?細菌性感冒?

第二個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排除了流感,就是一次普通感冒,那麼又怎麼判斷是病毒性感冒還是普通感冒呢?


細菌VS病毒,防護措施


1、從發病率上講:

85--90%為病毒,細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體等亦可引起。

2、精神狀態:

細菌:中毒徵重,熱退後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中毒徵輕,熱退後精神如常。

3、發熱類型:   

細菌:多為馳張熱型(體溫忽上忽下);

病毒:多為稽留熱型(體溫居高不下)。

4、看扁桃體

扁桃體上有膿點------細菌;

扁桃體上有皰疹、濾泡------病毒。

扁桃體充血,表面不平、烏暗-------細菌;

扁桃體充血,表面光滑、色鮮-----病毒。  

5、症狀 

有卡他症狀(留清涕)-----病毒;

有膿涕、膿性分泌物-----細菌。

清涕、稀薄痰----多見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認為其中少數為桿菌感染。

咳嗽痰多----多為細菌;咳嗽痰少-----多為病毒。

祖國醫學認為:清痰(涕)為寒,黃(膿)痰(涕)為熱,

現代醫學從另一側面認為:前者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分為桿菌,後者為細菌感染。

發熱伴寒戰-----可能系細菌感染。

發熱伴手足涼------可能是陰性菌感染(革蘭氏染色陰性菌敗血症,要警惕shock 這裡的shock指休克) 

6、年齡區別   

小年齡組(嬰幼兒)------細菌多;

大年齡組------病毒多。  

7、合併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3--5天,多合併細菌感染。

8、看血常規,目前醫生判斷的重要手段

血常規就是就診感冒發燒必做的一項檢查,可以較好的判斷出到底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毒感染初期:WBC(白細胞)可輕度升高,但N(中性粒細胞)多不高。

細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種情況:   

A、WBC升高,N不高;   

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為陰性菌;  

C、WBC升高,N升高-----多為陽性菌。

臨床上血象分類比總數更有意義。  


兒童

病毒感染初期:白細胞可輕度升高,但中性粒細胞比多不高 。  

細菌: 一般二者均高

另外還有幾種情況:

A、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不高   

B、白細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細胞比升高(多為陰性菌)   

C、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症狀體徵不典型,血常規又“四不象”時,應結合CRP、NALP等檢查綜合分析。

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髮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藥物。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細菌VS病毒,防護措施


細菌是細胞,有細胞壁,有DNA,有細胞器。可以自行生產合成需要的酶並且代謝。可以自行分裂繁殖。

病毒比細菌小很多了,主要結構是一個殼子裡面有DNA或者RNA。通過感染細胞,注入DNA或RNA,利用感染細胞的細胞器來複制自身。然後釋放出去感染更多細胞。

細菌可以是無害甚至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是可以獨立生存的。而病毒所有目的就是複製自己,所以不感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治療方面,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藥物。由於兩者結構完全不同,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效,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