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一樣的

凈土資糧(第1、2講)復習課講稿

2020年3月7日

南無阿彌陀佛 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各位蓮友同修: 大家阿彌陀佛!

東林凈土學院常務副院長上會下同法師安排末學法總,和大家一起復習《凈土資糧——信願行》這門課程。感恩會同法師的安排,感恩大家的參與,使我們得以共沾法喜,同品法味。我們學習的這門課程是我們共同的恩師上大下安大和尚於2005年講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共有六講。我們東林凈土學院第二屆網絡學修普通班在剛過去的半個多月以來,已經學了第一講和第二講。按照教學計劃是每學兩講進行一次復習;今晚就開始我們的第一堂復習課。首先,今晚是個特別的日子,是本師釋迦涅槃紀念日的前夜,祖庭當下正在舉辦供燈法會,我們在這裡學習凈土法門,同樣是在辦供燈法會,把佛法的明燈,凈土法門這盞明燈,傳播到十法界去。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能和大家共同來學習本師釋迦一代時教中的根本法門---凈土法門,共同來復習大和尚的講座,一起來深入凈土教理,來提升我們的信願,可謂因緣殊勝,稀有難得。其次,大和尚講法的特點是述而不作,將佛言祖語以我們這個時代眾生容易懂的語言,直白生動的感人地告訴我們,開啟我們的信心,激發我們的願力,來修學淨土法門。所以我們當生稀有難遭想,以至誠恭敬的心,來聽聞,來複習。第三、大和尚經常跟我們說,做學問有兩句話,一句是“照著說”,一句是“接著說”。我們今天晚上的複習課就是在做“照著說”的工作,是按照大和尚的講座文稿,並參考大和尚所著《淨土宗教程》、《淨宗法語大觀》這兩部著作來完成的。以上算是此次首堂復習課的開場白。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我們來看講座的【前言】部分。在這一部分,大和尚首先為我們解釋了這次講座的題目「淨土資糧——信願行」。什麼是凈土?“淨土就是指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由四十八大願稱性流現出來的至極莊嚴的剎土。”什麼是資糧?這個詞要分開來看。“資是川資,就是我們講的盤纏。糧是乾糧,一個人出遠門要到一個遠方的目的地,需要帶上盤纏,帶上乾糧,才不至於中途遭遇飢寒困苦,從而順利到達。用這個比喻,表明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也應有足夠的資糧,即往生的條件。這個條件是什麼呢?

就是:信、願、行。這三者具有辯證有機的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常常把它們比喻為鼎之三足,這三個足是缺一不可的。”

什麼是信?“信,即信心,包含兩層含義,有事相上的信心,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阿彌陀佛的存在;有理上的信心,相信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介爾一念之內,也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相信之後要發願,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的莊嚴美好,是我們本有的故鄉啊!我們這些輪迴三界的浪子該回家了,要欣慕極樂世界。由西方極樂世界這至極真、善、美、慧的剎土,反觀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這樣的穢惡、苦難,猶如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所以生起厭離之心。這就是願,厭離娑婆世界,欣求極樂世界。”

“這都要從真誠心裡面流現出來,叫做深信切願,以這樣的心理背景來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這就是行。”

上面是信願行的定義,下面大和尚為我們講解了三者的關係:“信和願屬於般若智慧,要靠持名的實踐來體現。這就是說,由信啟願,由願導行,由行來滿所願而證所信。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那麼信、願、行三資糧裡面,尤其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信和願。大和尚首先為我們指出淨宗法門的主要特點就是感應道交難思議,講到:“唸佛法門是全憑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令我們橫超三界,到達佛的剎土——一真法界。這就是以佛的果地覺作我們眾生的因地心。解決生死問題完全是靠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只要我們眾生至誠去感,就能和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大願的救度力量產生溝通,就感應上了,就得救了,就了脫生死了。這就是念佛法門的感應道交,「感」是從我們凡夫眾生的層面來說,「應」是從佛的角度來說,深信切願持名是能感之機,阿彌陀佛慈悲的四十八大願就是所應之法。

我們的一念的心體和阿彌陀佛慈悲心的體性是不二的、是圓融的、是一體的,在這個層面我們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心溝通,交融互攝,只要我們一念投到彌陀大願之海,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就會在我們身上全體體現出來,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現象,當生令我們身心柔軟、煩惱降伏、智慧開發、香光莊嚴,臨命終時蒙佛接引,自在往生。一經往生就能得到阿鞞跋致,成為三種不退轉的菩薩,快速成就道業。這就是不可思議!”

瞭解了我們淨土宗唸佛法門的感應道交特點,那麼如何能夠感通得上?大和尚在這裡給出了答案:就是要靠信願。“如果沒有信願,我們就是再苦行、如何地精進努力,唸佛唸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那樣的功夫,也不可能往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唸佛法門說容易是易如反掌,因為一感應通了就能解決大事。但難也難在這一點,感應不上也是難於上青天,不得其門而入。非難非易,即難即易,它沒有給我們眾生能夠思惟的餘地——超情離見!所以能不能往生就看我們有沒有深信切願。為什麼?有深信切願就能感通,沒有深信切願就南轅北轍。不僅我們凡夫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往生,就是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行人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功夫去往生的。所以我們要注重信願,而且有信願必然會有持名,因為持名是表達信願的行持,這三者形成良性循環,互為依託。”

以上我們對大和尚講座前言部分進行了復習,相信大家對凈土資糧---信願行的定義、內涵及相互關聯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下面,我們來復習第一講正文部分——「疑為罪根,信為善本」:懷疑是一切罪惡之根,信心是萬善之本。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尤其是念佛法門,要靠感應、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來解決我們的道業,更要從信心入手。”那麼我們來看什麼是信?大和尚在《凈土宗教程》當中說:“信有信仰、尊敬、熱望、恩惠、仁慈等涵義,是對如來的恩惠與慈悲產生淨信與歡喜。信心狀態即是得到大安樂的狀態。信則自淨淨他,不信則自穢穢他,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此淨心即是萬有的本來面目。

《 華嚴經 》極贊信心功德:‘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信為法藏第一財,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心如師子頻申制伏疑兕sì,信心如清水珠能澄清邪見濁染,信心如智慧日能破煩惱冰霜。信心一法乃入佛道之要門。” 

信心屬於般若智慧,來自宿世多生的積功累德。《 涅槃經 》、《 妙法蓮花經 》均有明文,信心之慧,遠勝福德,稀有難得。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則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 。’ 

幽溪大師在《 圓中鈔 》中說:‘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彌陀本願——注),仍有良導(釋尊勸贊——注),加以順風(諸佛護念——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留險道者,誰之過歟yú?’

到這兒,我們再回到大和尚的講座,大和尚說:“我們要深信,在這個五濁惡世,捨去唸佛法門,絕對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好,由此我們不難明瞭凈土唸佛法門為何強調“信”。下面,我們來看唸佛法門為何是極難信之法?

首先大和尚為我們講述了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娑婆世界成佛以及一代時教的歷程。“佛陀作為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看到世間生老病死的無常,人生八苦的煎熬,為解決人生的終極問題,他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去追求人生的解脫之道,苦行六年,在菩提樹下悟道。當時佛寂爾不言,他以悲憫心觀察到,閻浮提眾生的根機難以相信清淨出世的佛法。這個世間的眾生都是帶著無明慾望投生,對五欲六塵有猛利的貪戀執著,現在要把這一念旋轉過來,回歸到清淨的覺性,是一樁很難的事情。眾生不知道這個世間的一切是夢幻泡影、苦空無常,所以把人生的真相告訴世人,他們很難相信,不僅不相信,可能還要生誹謗之心。釋迦本師觀察到這個情況,就想默然入涅槃。然一尊佛出世,那是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大梵天王作為一大千世界之主,了知這件事情,就代眾生來請法,請佛轉法輪,而且忉利天王也來請,一共有三次的請法,釋迦本師才默然接受。最初的華嚴時,佛在菩提樹下為界外法身大士稱性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聲聞眾都如聾似啞,不能聽聞信受,更不用說五濁凡夫了。佛由此觀察到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陋劣,還不能為他們說稱性的一乘法,不得已由一乘法開出三乘法,講四聖諦、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就這樣一代時教分為五時,循循善誘,由實開權,建立化城,就有以後的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就是所謂通途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的施設。”

好,這是本師釋迦示現做佛及五時說法。下面,大和尚為我們指出“佛在這五時說法的過程中,又開出了一個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的特別法門,稱為勝異方便的唸佛法門。一代時教的五時有「別五時」和「通五時」,唸佛法門屬於通五時(若論在別五時屬於方等時)。在華嚴時就開始宣說唸佛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普賢菩薩座下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極樂世界。阿含、般若、方等、法華涅槃時都在宣說唸佛法門。一代時教,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接著大和尚跟我們講述了佛對我們眾生的大悲憫以及惠以真實利益之心,以便我們加深瞭解為何凈土法門稱為勝異方便的法門。佛的大悲憫,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講到,有三重大悲憫念眾生,即:“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信法,是為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二者佛滅度後,福慧日淺,罪障益深,故說此經,鹹令未來雖不見佛,佛滅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是為第二重大悲憫念眾生;三者如大本言,佛滅久遠,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獨留此經住世度生,最後方滅,則知滔天之際,尚作慈航,大夜方沉,猶稱法炬,是為第三重大悲憫念眾生也。”大和尚在《凈宗法語大觀》中用白話做了解釋:“概略言之,大悲憫念眾生有三重涵義:一者佛在世時,憫念五濁惡世的眾生,宣說一切世間極難信的淨土法門,令有緣眾生聞信發願持名,疾超生死,這是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二者佛滅度後,眾生的福德智慧日趨淺薄,罪障日漸深重,所以釋尊宣說這部《阿彌陀經》,令未來所有的眾生,雖然沒有遇到佛世、見到釋尊,但佛滅度了,其教法仍存在於世,只要有信受唸佛法門者,便可迅速超越生死,這是第二重大悲憫念眾生;三者如《無量壽經》所說:‘佛滅度後久遠的時代,未來的世間,佛的經卷道法全都滅盡,那時,佛以神力加持,唯獨留下這部《阿彌陀經》,住在世間廣度眾生,直到法滅後一百年才滅沒。’由此可知生死苦海惡浪滔天之際,淨土法門尚能作為濟運苦難眾生的慈航,眾生性天昏迷無明大夜之時,六字洪名還足以稱為灼破闇冥的法炬,這是第三重大悲憫念眾生。”這部分內涵均在大和尚講座中得到了全面展現。

佛悲憫我等五濁惡世眾生,教我們淨土唸佛法門,要我們厭離此濁惡世界,求生極樂世界;故我們要對五濁惡世有一個客觀如實的認知,才能生起真實的厭離之心。大和尚對此做了詳盡開演。“第一是劫濁,劫是時間概念,劫濁是指一切濁法聚集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對自然界的掠奪性的開發,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物種加速度減少;天災人禍,頻繁出現……”

“第二是見濁,即邪見增盛,見解濁亂。包括五種邪見:第一是身見,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執,執著身體是真實的。第二是邊見,我們看待事物、評價事物都是落在兩邊,不是執空就是執有,不是善就是惡,一切都是對待法,不能得到圓融中道的智慧。第三是見取見,就是非果計果。不是真正的證果,他認為是證果,這就是見取見。第四個是戒禁取見,就是非因計因。看到一些動物生到天堂,他也去持牛戒、去持羊戒,或者是修苦行、折磨自己的身體來求解脫。第五是邪見,撥無因果,認為人死如燈滅,為物慾享受不擇手段,不信前生,不信後世。”

“第三是煩惱濁,即貪、瞋、痴、慢、疑,煩動惱亂,煩惑增盛。”

“第四是眾生濁,由於見濁和煩惱濁,感召我們的身心都很陋劣、很醜惡。”

“第五是命濁。由於前面的惡業所感,我們的壽命非常短促。我們能活個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算是長壽了,然而在無量輪轉的時空背景中考慮,其短暫就像石火電光啊,更何況我們還不能保證壽終正寢。現在自然災害這麼多,瘟疫、戰爭、地震、海嘯、泥石流、核洩漏等,我們什麼時候命終自己都把握不住啊。甚至「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朝穿不穿」。”這是大和尚十五年前的講話,現在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就是活生生的事實例證啊!

所以,“在這樣的五濁惡世當中,要解決無量劫以來難以成辦的了生脫死、圓成佛果的道業,捨唸佛法門,誰何以堪?蕅益大師深知這種利害關係,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用深信切願來莊嚴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轉五濁為五清,這叫「圓轉五濁」: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這就是佛告訴我們的橫超五濁(同時又圓轉五濁)的唸佛法門,我們要體會釋迦本師的悲憫。”

下面大和尚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淨土唸佛法門的殊勝。第一個方面:唸佛法門是易行道。我們道業成就的第一個目標是得到不退轉,就是阿鞞跋致。有兩種道路可以走。一個是難行道,靠自己的力量去走,憑自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六度萬行等等通途八萬四千法門來斷惑證真,要靠自己的力量來修行,就像螞蟻上高山,得自己爬上去;另外一條是易行道,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令我們帶業往生橫超出去,就像搭乘上一條船,揚起了風帆,又碰到順風,那就一日千里快速地到達目的地。怎樣才能上船呢?就是靠信願持名。”

第二個方面,“跟通途佛法相比,唸佛法門不需要把見惑、思惑、塵沙惑斷盡,也不需要你伏住見思惑,我們就是靠阿彌陀佛、唸佛法門能令我們帶業往生,橫超三界。”

第三個方面,“唸佛法門有佛力的加持,能夠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遭受種種的魔障。”所以說唸佛法門對我們末世眾生非常非常的殊勝。

接著大和尚為我們介紹唸佛法門“簡單簡易、圓頓了義”的特點。“它的簡單就在於只需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這六字洪名就是實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十方三世諸佛全體的功德,就是無盡的自性的寶藏,這叫“名具萬德”。我們念這個名號,就能把名號內具的功德召喚出來,就是“名召萬德”。這一句佛號就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我們就靠這六字洪名解決問題,單刀直入,至簡至易,越簡單的東西越有真理。

而且這個名號是了義中第一了義。就是圓融中道的真空妙有,阿彌陀佛就是契證了諸法的空性,然後由他四十八大願的願力,顯示了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這個妙有是從真空裡面顯現出來,無量光就是妙有,無量壽就是真空,無量光壽就是了義當中第一了義。

然後它還是圓頓中至極圓頓。“圓”,圓融、圓滿、圓具,一法具足一切法。念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唸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無量的佛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具足一切經咒的功德,乃至通途八萬四千法門都能夠含攝。蓮池大師判言:唸佛具足六度萬行,無欠無餘。我們要有這個知見。“頓”,頓然,當生唸佛當生解決問題,乃至當下這一念能夠感應,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就在我們能唸佛的一念當中,頓然超越通途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我們能跟觀音、勢至一生補處菩薩齊等。

這句佛號又圓超一切法門。它能令我們帶業往生,“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它是頓超。

唸佛法門又有四種唸佛,即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唸佛與持名唸佛。持名一法就圓攝四種唸佛,單刀直入,至簡至易,至圓至頓。是一切法門當中捷徑裡的捷徑。

講到到這裡,大和尚為我們指出,為何凈土法門為極難信之法:“《無量壽經》講道,我們在娑婆世界能夠聽聞到這個經,能夠信樂受持,依教奉行,那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沒有比這個更難的事情了,這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它的難信就在於,唸佛法門的事理、因果、性相是全體建立在佛的境界當中,離念靈知。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和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善巧,才凝聚成這個唸佛法門。而我們凡夫都是帶著有量的、生滅的、狹劣的、我慢的心去理解、去接納,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蕅益大師說,唸佛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九法界的眾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信受,不能理解。那麼我們這些沒有智慧的業障凡夫該怎麼辦?我們就要以謙卑的心態來仰信,來遵信,從這裡契入。”

再接下來,大和尚為我們揭示了為何眾生會有“疑”。首先,懷疑是眾生的根本煩惱之一。到了現在這種懷疑變本加厲,我們本能地就對一切人很難信任,人與人之間想得到信任非常困難。這個俱生煩惱就對我們相信不可思議的唸佛法門產生了第一個障礙。

其次,當今科技時代具有很強的二分法,分成能觀察的我與所觀察的客體。這個能和所的對待一產生,我們智慧的照用就沒有了,故很難相信淨土法門。

第三,我們的認知方式被眼見為實的經驗所侷限,我們對一個超然存在的、大自在、大解脫的一真法界的情況很難產生信心。

最後,大和尚對第一講的題目再次點題。懷疑,就像很汙穢的東西,不僅汙穢自己的心性、心法和心所有法,而且也會感染他人,失去道心,失去修持淨土法門的信心,也就是失去了解脫生死,圓成佛果的殊勝利益,故疑為罪根。

淨土法門的勝妙在於不必求解,自能深解;只要深信,絕無錯路。一念淨信,滲入唸佛成佛的全過程。信心需要智慧,這個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流現出來的,所以信心就是清淨之法,清淨我們的心法和心所有法。信心要紮根,叫信根啊,信根紮下去,它破土而出,就產生了力量。這種力量一旦產生,一切說法和懷疑都不能動搖。清淨的信心與實相等量齊觀。有一念清淨的信心,契入到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當即往生,信心功德不可思議。有信心的人就是人中的白蓮華,分陀利華!所以說,信為善本。

以上我們對第一講進行了複習,下面我們繼續複習第二講“南無——從歸命到歸元”。“南無”是梵文的音譯,具多種含義,有禮拜、恭敬、救我、歸命、歸元的意思。祖師們特別拈出“歸命”一義,一心歸命。“歸命”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凡夫眾生最看重的是生命,現在我們把這至重的生命交託出來,交給阿彌陀佛,表示我們的心至誠、至信、至恭敬到極點。把我們的身心交託出去——歸命。當我們交託出去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歸元。歸元就是歸到我們的自性本源,歸到父母未生以前的本地風光,具體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就是我們的源頭,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

好,對本講題目有了認知,下面我們來看如何建立“歸命”?首先要建在“信”的基礎上。這就一方面需要回顧第一講所說的信,另一方面,大和尚為我們又介紹了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提出的兩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是第一個深信;“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是第二個深信。善導大師接著提出“水火二河白道”的比喻,非常精闢形象地把我們信心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護念這個信心表達出來了。水河和火河代表我們修行人內心的煩惱,貪慾之心就像水;瞋恨之心就像火,就在我們貪瞋的煩惱當中有一條白道,這條白道就是願往生的心,願往生西方淨土的心。這條白道不是我們自己得到的,是阿彌陀佛十劫以來的呼喚,是阿彌陀佛法身報身的慈悲願力,在我們的念頭裡、內心裡鋪設的一條白道。水河和火河寬度只有一百步,表明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解決生死問題。在此岸的這個人從東往西走,表明我們凡夫在滾滾紅塵當中忽然有一念想修行,想出離生死。你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就有障礙了,三面被群賊惡獸毒蟲把他圍剿追殺,群賊猛獸就代表五陰、四大、各種魔障起來追殺,要殺你的法身慧命。唯有當我們對住在這裡要絕望、靠自己力量又沒有辦法對治煩惱的時候,才生起想循著白道走的念頭,願意依靠他力往生。這時候就能聽聞到東岸的聲音“仁者,你決定循這條白道走,能夠死裡逃生。如果你住下來,必死無疑。”,發遣他由這條白道突圍出去,這就代表著釋迦牟尼佛的遺教。雖然釋尊滅度了,但淨土法門的經教還流傳在世間,所以發出的聲音就像空谷傳音,能夠讓他聽聞到。西岸發出慈悲的聲音:“仁者,你放心走在這條白道上,我會保護你,不會讓你掉到水河火河裡面去。”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呼喚,他護念一切眾生,讓他不要害怕。因為水河的波浪常常浸漫白道,火河的火焰常常焚燒白道,行人害怕掉到水火二河裡,不敢邁上白道。阿彌陀佛告訴他:你不要怕,你只要走上去,我不會讓你掉下去。這個行人聽到兩岸的聲音就生起了信心,開始走在這條白道上。剛走幾步,後面的群賊和猛獸就跟他含笑詐親,好像親人一樣地說:“你不要往前走了,這是險路,必死無疑,你快回來吧,我們都是你的好朋友、好親戚,對你都很好啊!”但這個人聽了沒有動搖,還是一心一意走在這條白道上,很快就到了西岸。一到西岸,很多親熱的善友都在迎接他。那些群賊、毒獸、惡獸對他無可奈何,望洋興嘆,而他是慶快平生!這就比喻我們到了彼岸,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得未曾有,歡喜異常。

這是信心獲得的從因到果的全過程,這個過程當中有幾個啟示。首先,只有在行人被群賊毒獸三面包抄、徹底絕望的時候,他才產生對他力的信心。第二個啟示是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配合得非常默契,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示現娑婆世界,發遣眾生都往西方極樂世界去,對岸的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攝受。釋迦牟尼佛就像嚴父,阿彌陀佛就像慈母,釋迦牟尼佛用折服的手段,阿彌陀佛用攝受的方法,折攝並用,共同完成度化眾生的工作。第三個啟示是凡夫眾生就是煩惱很重,不是非要清淨心才能往生,非得有禪定才能往生,非要廣修福德才能往生,而是阿彌陀佛慈悲不捨我們,令我們帶業往生。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持名。在信願持名的過程當中,我們功夫得力,能夠逐步做到功夫成片,乃至事一心、理一心,那是不求自得的,但是絕對不能作為往生的條件,只能說是功夫比較深,往生品位會比較高。往生條件本身就是信願持名!

瞭解了善導大師兩種深信,大和尚又為我們介紹了蕅益大師的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信自”即信“自性”。我們的自性含裹虛空法界,靈明洞徹,湛寂常恆,具足無量光壽。我們完整地具足如來的一切智慧德相。

“信他”即信釋迦牟尼佛宣說唸佛法門真實不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相信阿彌陀佛果地上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交融一體的,能把我們因心的性德顯發出來。聲聲佛號喚醒夢中人,聲聲的佛號把我們自性的如來藏性開發出來。唸佛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自他不二,生佛一體。所以“信自”是內重己靈,“信他”是外慕諸聖。欲尊重己靈,必須仰慕諸聖,唯其仰慕諸聖,正是尊重己靈,可知信自與信他內具深刻的辯證關係。

“信因”、“信果”,因果的法則體現在世間,也體現在出世間佛法,出世間又體現在通途法門和唸佛特別法門。通途法門斷一分惑證一分真,唸佛法門則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它超越了一般的因果法則,是把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全體的功德接納過來作為我們眾生當下的功德。

“信事”、“信理”。“信事”要事相上相信“二有”,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就是在娑婆世界以大國王的身份舍家棄欲、行作沙門的,就是在這個世間稱性發出四十八大願,跟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甚深的緣分。所以我們在苦難、歡喜、無奈的時候,衝口而出的就是阿彌陀佛。事相上要承認他有,決定是有。

理上要了解我們介爾一念含裹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心外。當我們在西方淨土蓮華綻放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是見到自性,對“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才有一個現量的確證。我們跟阿彌陀佛是同體關係,阿彌陀佛就像大圓鏡,我們就像摩尼珠,摩尼珠的光可以在大圓鏡中顯現,大圓鏡中的光也可以在摩尼珠中顯現,是交融互攝的。我們就是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阿彌陀佛就是我心中的佛,是這樣親切的關係。所以我們每念一聲佛,阿彌陀佛就呼應一聲,一呼一應是當下的,因為是同體交融的。

樹立這些信心非常難,需要智慧。上根利器,善根深厚,當下聞即信受。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善財童子等。唯有智慧第一,才能當下擔荷,沒有懷疑;也唯有以文殊的根本智才能把這句名號提起來,修一行三昧,專心念佛得一切種智,往生西方淨土。這是上根利智方能頓信。

中下根的人怎樣用智慧來建立信心?《無量壽經》裡記載“人有信慧難”!大和尚為我們介紹了五種方法:第一、“水清月現,感應道交”的智慧觀照。水就代表我們眾生信願持名的心,月亮就代表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正因為我們有至誠願往生的心,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在我們內心顯現出來。它在整個法界當中是無作妙用、法爾現前的,只要感通,它就現前,不是說佛從西方極樂世界趕過來接引你。

第二、“樹常向西,預垂濟度”的智慧觀照。一棵樹常常向西面傾斜,那麼它倒下的時候,無論怎麼樣都是往西面倒嘛。所以,臨命終時,正念現前,如入禪定,異香滿室,瑞相昭著,往生品位一定很高。但是不能拿這個標準和要求一刀切的。只要平時有過信願持名乃至一晝夜,臨命終時如夢睡去,他也是往生。

第三、“救度就在當下,做得生想”的智慧觀照。阿彌陀佛的救度就在當下,我們只要接納了救度,我們得到了這樣的信心,作得生想,我們心就安了,有安心才有安樂。修唸佛法門一定要得到安心,得到安樂。

第四、“愚夫愚婦,仰信佛言”的智慧觀照。不入眼的愚夫愚婦,他聽到以後就相信了,不加懷疑:我不行,我就靠阿彌陀佛。這是愚不可及,但這種愚才是大智若愚。

第五、“培福增慧,漸信得入”的智慧關照。首先、“就人起信”。就要把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先建立起來。釋迦牟尼佛不會說假話,他教我們不要打妄語,他更不會打妄語。他千經萬論地都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雖然我一下子很難接受,但由於是佛說的,我就先接受它,這是“就人起信”;然後是“就法起信”。唸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宣說的,是阿彌陀佛慈悲建立的,而且是歷代的西天東土祖師遍覽《大藏經》為我們選擇出來的不斷煩惱帶業往生、橫超三界的殊勝妙法。我們從這裡契入就能發展信心。其次、通過修福來建立信心。信心屬於智慧的範疇,智慧跟福德是有關係的。當我們智慧不夠的時候怎麼辦?先去修福。你先去修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天的福,小乘的福,大乘的福。等你的福修得比較厚實了,福就能夠轉化,福至心靈,福到了心就靈光,靈光就有智慧,有智慧你就能相信,能相信你就契入彌陀大願之海,契入彌陀大海,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最後,大和尚對本講(第二講)進行了總結。即,我們通過信心把我們的身心交託出去——歸命。當我們交託出去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歸元。什麼是歸元?歸元就是歸到我們的自性本源,歸到父母未生以前的本地風光,具體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就是我們的源頭,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生命當中最穩實的依靠就是寄託安立在涅槃的常樂我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自性,就是我們的本源。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的無量光壽,觀世音菩薩就是自性的慈悲,大勢至菩薩就是自性的智慧,淨土的聲聞就是自性的真諦,淨土的種種菩薩就是自性的俗諦。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就是我們自性的萬德。那麼,如何來歸元?我們要透過對現在身心的交託來實現無我相,沒有我相就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的空性就顯發出來。我們把自己交給了阿彌陀佛,我們就接納了阿彌陀佛的大慈悲,不墮在空性裡面,也如同佛的慈悲,來修一切善法,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像阿彌陀佛那樣建立淨土普度九法界眾生,我們就是妙音如來!

好,講到這裡,大和尚講座的第一講和第二講的重點,我們就全部復習完了。

接下來講一下本次復習課之前大家提問的情況:在教務組發出學員提問公告以後,截止到3月5號24點,共收到學修問題47道,事務問題13道。首先要跟大家聲明的是教務組郵箱是專門用來收集學員的學修問題,大家如果有事務問題,請到網絡班諮詢群提問解決或發郵件至事務組郵箱。這個我們在群裡已有了公告,具體如何操作,大家可以查閱公告;第二、截止到今天3月7號,針對大家的學修問題,網絡班教學團隊,從輔導員的試答到本人的初答和會同法師終答,已經回答了19道問題,並已將相關文字和錄音上傳到了群裡,供大家下載學習,其餘問題正在答復中,一旦完成會同樣上傳到群裡。好,以上是答疑情況的說明。

那麼,我們第一次復習課也到此圓滿結束。下面來做迴向,請大家雙手合十: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儘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人人都是一樣的


人人都是一樣的


人人都是一樣的


人人都是一樣的


人人都是一樣的


人人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