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靠譜的父母,不讓孩子"揹著"原生家庭,負重前行

父母中有無禍害,我想是有的,畢竟不是每個人在生理上做了父母,便在心理上成為了合格的父母,但是我想在今天這個數字肯定是極少的。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為孩子傾盡所有,只不過他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侷限性,也有經濟上和時間上的無可奈何,也有心智上的不成熟。對於子女的傷害更是無意識、無心之傷。

  • ​養育子女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其實每個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都是有許多溫暖的回憶。雖然父母有些做法在今天看來並不科學。但是,他們仍然盡力給予了他們那個時代能給予的,付出了自己一輩子能付出的。

做個靠譜的父母,不讓孩子


在今天很多年輕的父母擁有學歷、智慧、或者通讀育兒指南,認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要比老一代要科學。其實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時代在進步,先進的科學理念和育兒方法逐漸地進入普通家庭。現代的父母的育兒水平提高很大程度是享受了社會進步帶來的福利。所以,並不見得年輕的父母會比老一輩更懂教育孩子。

因為,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為人父母、為人子女難免都有做錯的時候。科學的育兒知識有很多,但是,最適合孩子的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嘗試,一起探索才能總結出來的。

  • 做個有責任感的"靠譜"父母

父母能喚醒孩子內心多少愛的回應,決定了他將來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開心的事情容易忘記,痛苦卻耿耿於懷。很多成年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挫折。會回憶起童年,追溯根源往往就是原生家庭中父母帶來的傷害持續影響著他。那是,一直這樣被傷害?還是,儘早從傷害中掙扎出來,解脫痛苦?

答案可想而知,無論小時候的傷害有多嚴重。請把童年的傷害終止在自己這一代,絕不潛移默化地轉移到自己孩子身上。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靠譜"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謹言慎行。表達自己對孩子愛,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相互依靠,而不是控制。能做到這點的父母也不可能是一個傷害子女的父母。

做個靠譜的父母,不讓孩子


  • 不要忽略自己的另一半

談到原生家庭的傷害不得不提夫妻關係。夫妻和親子並不一樣,本身沒有血緣關係。情感紐帶隨時有可能崩裂。這裡且不談婚姻是否要有感情來維繫而不是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父母離異是目前家庭傷害中的第一位。因為在中國的家庭中很難有夫妻之間好聚好散。記得一個網綜節目曾經討論過一個話題"夫妻之間感情破裂,該不該在孩子高考之前離婚?"

如果一家人能處理好孩子的問題,離婚也許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是,如果孩子並不願意父母分開,夫妻之間也不能處理好孩子的關係。孩子面臨二者選其一,這對孩子無疑就是滅頂之災。這個孩子甚至要花費一生的時間去修復父母造成的傷害。

所以,如果愛孩子就請父母們先愛另一半。理解對方,不要忽略對方的感受。既然未經孩子允許將他帶來這個世界,也請父母把責任舉過頭頂。好好地愛家人,不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留下傷害。

推薦一本《我的爸爸叫焦尼》繪本故事,同樣也適合成人閱讀。

做個靠譜的父母,不讓孩子


第一次讀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對我的女兒講這個故事。

故事是發生在一對離異的夫妻中,分開後甚至不願意彼此見面。

父親每隔一段時間來看孩子,但是每次相聚都只有短暫的一天。

這本書描述的故事看似很平淡,反而令讀者更心疼孩子,

看完這本書的感受,也讓父母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

評估夫妻關係破裂將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做個靠譜的父母,不讓孩子


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完全。作為子女完全可以重新從傷害中站起來。作為父母如果是曾經是受害者今天更不能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施暴者。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更應該給孩子內心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去讓孩子做一個好孩子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讓孩子揹著原生家庭的包袱、傷害去遠行。

用愛和寬容讓孩子走得更遠,這樣才是助兒與自助、育兒與育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