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一、史話驚墊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典籍記載: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 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

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民間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關於驚蟄吃梨還有其他幾種說法:

1、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2、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

3、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二、驚墊節氣話養生

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1、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驚蟄一到天氣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驚蟄節氣養生的重點在與護肝健脾,清淡的飲食能起到護肝健脾的作用。

2、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

驚蟄時節氣溫還是普遍偏低和乾燥,所以很容易導致上火,在日常的飲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潤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銀耳、春筍等。

3、不要食用冰冷食物

由於驚蟄時節氣溫偏低,早晚溫差大,所以這個節氣還是很不適合吃偏冷的東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溫的食物。

4、早睡早起,溫水洗漱

驚蟄時節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有助於養成良好生活的習慣,起床後用溫水洗漱可以讓人更加精神,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辦法。

5、保持室內的清爽乾燥

驚蟄時節也是陰雨季節開始,南方會出現潮溼的情況,所以要保持室內的清爽乾燥,這樣可以防止室內細菌的滋生,從而避免溼氣重,導致出現風溼疼痛的現象。

6、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

睡前泡熱水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睡眠,睡眠的質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益處多。

7、鍛鍊也要注意保暖

驚蟄時節早晚氣溫溫差大,乍暖還寒時候很容易導致生病,所以鍛鍊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的保暖很重要,這樣才能使自己不受風寒。

8、太陽出來後再外出鍛鍊

驚蟄時節早晨霧氣都比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由於早上的氣溫還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練的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後霧氣消散,溫度上升後再外出鍛鍊。

9、運動強度要適量

由於冬季剛過,由於長時間不鍛鍊,開始鍛鍊的時候要適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運動量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慢慢加強運動量就好。

10、預防感冒和流感

驚蟄時節,早晚溫差大,陰雨天氣多,乍暖還寒很容易導致感冒和流感,所以要在飲食上進行調理,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驚蟄節氣是傳染病多發的日子,要預防季節性的傳染病的發生,還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一般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蔔汁、枸札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11、預防腸胃病

驚蟄時節,萬物甦醒,春暖花開,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所以在飲食上就要注意衛生,不要吃生冷食物,加熱後再食用,還要注意個人衛生。

12、預防過敏症

對於那些有花粉過敏症的人這個季節就要避免與過敏源接觸,隨身攜帶一些過敏藥物,這樣可以以防不時之需。

13、注意日常防護

日常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太快地脫去冬衣。在室內放置薄荷油以靜化空氣。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燻蒸,每週二次,可以預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還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三、驚蟄節氣進補食療方

1、香酥參歸雞

配料】仔雞1只,黨參20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料酒、菜油、花椒、精鹽、五香粉、生薑、細蔥各適量。

做法】將雞宰殺後,除淨毛,剁去爪,剖腹清除內臟,洗乾淨備用。將黨參、白朮、當歸、熟地加工烘乾研成細末,然後加入料酒、精鹽於中藥末中調勻,抹在雞身內外,放人蒸碗內。將姜、蔥洗淨,分別切成片和節,與料酒、花椒、五香粉一起加入碗內,人籠用武火蒸至熟爛,取出揀去姜、蔥、花椒不用。將炒鍋置武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時,將雞人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即成。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益氣健脾、補血活血。

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2、木耳粥

【配料】白木耳5~10克,大棗3~5枚,糯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白木耳用清水浸泡3~4小時。糯米與大棗同入沙鍋先煮粥,待沸數分鐘後,再加入白木耳、冰糖,文火熬至米花湯稠即成。每日晨起空腹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益氣止血、補腦強心。

二十四節氣驚墊時節話養生

3、菠菜瘦肉皮蛋粥

【 配料】新鮮連根菠菜100~150克,瘦肉50克、皮蛋一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菠菜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略燙數分鐘,撈出後切細待用,皮蛋切成丁塊待用,然後將瘦肉50克切絲放一點油抄後與粳米同入砂鍋,加清水8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米爛湯稠後加皮蛋丁和菠菜即可。每日早、晚餐溫熱頓服。

功效】滋陰潤燥、補血止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