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為什麼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他在執著什麼?

50874457102櫻花開了






年過於自大,過於想依仗軍功,制衡皇帝,據說還私自任命官員,私自罷免官員,不把皇帝與皇族放在眼裡。

尤其第二次進京,讓百官磕頭,他持寵而嬌,導致敗落現前,他以為雍正不會殺他,完全判斷失誤。皇帝是要有人平定叛亂,而不是要有控制軍權的人,軍權旁落是皇帝不要看到的,所以必須殺年

綜上所述,雍正必殺年,因為他要重新樹立在軍中的權威,不能讓西北只知道年,而不知道雍正大帝的名字,權臣弄權如此,是雍正不能允許的

年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

請發侍衛從軍,使為前後導引,執鞭墜鐙。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

在邊疆時,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

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年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

又說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十一月,年羹堯結束陛見回任後,接到了雍正的諭旨,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在這個硃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讚的語調,警告年要慎重自持,此後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

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比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

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

曾經薦陝西布政使胡期恆及景灝可大用,彈劾四川巡撫蔡珽,上即以授景灝,又擢升胡期恆為甘肅巡撫。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正月,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年羹堯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說這是年任用私人、亂結朋黨的做法,不予准奏。

年羹堯曾經參劾四川巡撫蔡珽威逼所屬知府蔣興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罷官,經審訊後定為斬監候;而年羹堯的私人王景灝得以出任四川巡撫。

這時雍正已經暗下決心要打擊年羹堯,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監禁起來,反而特地召見他。

蔡珽陳述了自己在任時因對抗年羹堯而遭誣陷的情況,又上奏了年羹堯“貪暴”的種種情形。雍正於是傳諭說:“蔡珽是年羹堯參奏的,若把他繩之以法,人們一定會認為是朕聽了年羹堯的話才殺他的。這樣就讓年羹堯操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為對付年羹堯的得力工具。

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

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

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

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

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 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

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公元1727(雍正五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

雍正帝:“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2]“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2]“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4]

這就是大概情況。


逍遙先生看歷史


趣談答案:這就有點扯了,年羹堯在臨死之前給雍正皇帝寫了一封信,那封信裡都快哭了。

年羹堯的小倔強

先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特別特別的好玩。

小學的語文老師發現某一個學生的作業沒有交,而在問他的時候,他說他把作業交上去了,但是有人給它撕掉了。

語文老師一看果然是有人把他那頁撕掉了,上面還有印記,於是便把5個語文課代表叫到了辦公室,問你們這5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撕掉了這一頁紙,是誰撕的?給我站出來。

語文老師在那等了半個小時,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直到老師查到了監控,並且指出了那個小朋友,那個小朋友才承認錯誤。

語文老師問道,我剛才問誰的錯誤誰站出來誰承擔的時候,你為什麼不站出來呢?

那個小朋友說這裡有5個人呀,萬一老師不會查監控,或者萬一出現什麼情況我就可以渾水摸魚了,如果我站出來我就必然會接受懲罰,如果我不站出來,我只是有可能接受懲罰而已。

好的事情到此告一段落,我們把這段話完整的挪到年羹堯和雍正皇帝的心態當中來。

雍正皇帝問年羹堯你做錯了嗎?如果你站出來說自己做錯了,我可以從輕發落,但是如果我找到你做的那些噁心事,我就要搞你。

年羹堯說我一點錯都沒有,皇帝可以放心大膽的查。

為什麼年羹堯最開始的時候不認錯了,因為年羹堯知道一旦認錯這些統統都是死罪,認錯了就沒的活,如果不認錯萬一還能活呢。

而年羹堯毀就毀在了這個萬一上,因為雍正眼裡不容沙子,萬一是沒有的。

年羹堯的最後

當雍正皇帝直接下了旨意,並且要求年羹堯自裁的時候,年羹堯徹底慌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年羹堯的所作所為,都已經被雍正皇帝摸到了底兒,所以他不認錯也得認錯了。

在年羹堯給雍正皇帝上的最後一道奏疏當中,全文全都是懺悔之作,讓人看了之後只能用4個字來形容,噁心至極。

甚至皇帝派遣臣子來看一下年羹堯究竟有沒有自殺的時候,年羹堯抱著那幾個臣子的大腿死命要求,希望能夠再見皇帝一面,給自己留條後路。

由此可見年羹堯不認錯是因為雍正沒有抓住把柄,一旦雍正皇帝抓住了把柄,自己就趕緊認錯了,認錯態度之好,常人難以想象。

但雍正皇帝已經鐵了心要滅你了,再怎麼折騰也折騰不出花樣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人人都認為年羹堯是因為太過囂張才被雍正賜死,但是我們看《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變化以及最後的堅持,其實裡面蘊含了一種別樣的東西。

1、年羹堯並不傻,他知道和皇帝作對不會有好的結果

許多人認為年羹堯是自己膨脹了,是自己在作死。但是我認為年羹堯必定有自己的深意,因為他並不傻。

年羹堯一開始在江南賑災時主動截住胤禛說還是和跟在主子身邊好,年羹堯能夠知道給胤禛送禮來表達自己的心意,知道主動讓自己的妹子伺候一個瘸腿老頭子,能夠想到給張廷玉送禮等等事件充分說明了一件事情,年羹堯情商很高,他不傻。

所以我們可以相信年羹堯最後堅持不向雍正低頭,甚至有和雍正打擂臺的意思,是年羹堯故意為之,哪怕是死也在所不辭。2、年羹堯究竟在堅持什麼?

其實在我看來年羹堯其實一直在尋找“自由”,是人格上的“自由”,是一種自尊。他所堅持不肯向雍正低頭是因為他不想在當別人的“奴才”。

年羹堯一家都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開始的時候年羹堯在杭州將軍手下當參將的時候,他還自認是雍正的“奴才”。

但是當八爺胤禩推薦他做四川提督的時候,年羹堯不在想做雍正的奴才了,他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謀劃,於是非要見胤禩一面。

江夏鎮慘案發生後,年羹堯將所有財寶都據為己有,沒有報備,其實也是年羹堯在試探雍正的想法,雍正沒有提,年羹堯當然也不會說。

3、對年羹堯最大的刺激

其實對年羹堯最大的刺激就是雍正知道年羹堯私自上京拜見八爺胤禩的事情。當時年羹堯在王府整整跪了一下午,後來還是給雍正洗腳才獲得胤禛的原諒,臨走想要倒掉洗腳水,手伸出來後又放棄了。

這件事情深深的刺激了年羹堯你做多大的官,也是人家的“奴才”,用老十的話說就是滿人的狗。

總而言之,年羹堯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野心和理想,他只不過是要擺脫“奴才”的身份而已。


逝去即歷史


年羹堯並不是至死都沒認錯,在當了25天杭州將軍後,雍正派欽差大臣拉錫強制抓捕了年羹堯一家290餘口,年羹堯向雍正遞交了一個自我救贖的摺子,字裡行間已經到了搖首乞憐的程度。所以年羹堯之前所有的執著用不見棺材不落淚來形容比較恰當,在賜自盡時,年羹堯還對監督的官員乞求再見皇帝一眼,要當面向皇帝求饒,可監督的官員中有一位叫蔡珽,那個曾經被年羹堯死死踩在腳下的四川總督。

雍正帝的“海誓山盟”寵壞了年羹堯

當今有歷史學者評價雍正皇帝與年羹堯前期的君臣關係為“肉麻”,這一點確實不為過,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不顧君臣禮節的稱年羹堯為恩人,並許下“永不負卿”的諾言。之所以有這種甜蜜的君臣關係,主要是因為年羹堯對雍正皇帝的擁立之功,以及幫助雍正皇帝平穩的渡過了振盪期,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對皇十四子胤禵的成功牽制。他與皇九子胤禟都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康熙皇帝儲位之爭的“九子奪嫡”中,胤禵在後期成為八爺黨的最大希望,雍正皇帝即位最受爭議的也是因為這位十四阿哥。年羹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任命川陝總督之後,便開始了對撫遠大將軍胤禵的暗中監視,在康熙去世前的幾個月年羹堯一直身在肅州(甘肅),而胤禵在同年五月就已經將大營紮在肅州,雍親王得報的所有消息皆由年羹堯傳回。所以雍正在軍事上獲得的支持,在內有他的舅舅九門提督隆科多,在外則有年羹堯。從胤禵被調回京的時間節點上看,年羹堯對於朝廷內的動向具有極強的敏感度,雍正皇帝剛即位就派延信前往甘肅接掌了胤禵的撫遠大將軍印,這種兵不血刃的接管軍權,完全是由於年羹堯的強大牽制,以及諜報系統提供的信息足夠精準。

其次,對皇九子胤禟的成功看守。八爺黨的兩位核心人物文武不一,胤禵能征善戰,所以領兵在外,雍正即位之後便宣入京城,實行了實際意義上的軟禁。而胤禟是喜文不喜武,非常有才華,也是八爺黨在京的風向標,所以對待他的處置以外放為佳。外放的地點也是選擇在西寧,這個差事也交給了年羹堯,命他在軍事堡壘西大通修建房屋,以安置胤禟,後將其在京家眷全部遷至此處,成為京外軟禁的一位王爺。對於八爺黨的文武核心一進一出,導致政治威脅清除,雍正皇帝的皇位才得以坐穩。

“正當危急之時,朕原存一念,即便事不能善結,朕不肯認此大過,何也?當不起!原是聖祖所遺之事。”——《雍正硃批》

最後,對於青海叛亂的成功平定。雍正帝在即位之初面臨的不僅僅是兄弟們的威脅,更是奪嫡黨派背後政治官僚的威脅,所以即位之初的國家穩定也是平穩過渡的重中之重。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這是雍正即位後的最大政治考驗,雍正帝打破了漢人不得統領八旗兵的傳統,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並下旨告訴年羹堯,青海平叛是康熙朝的遺留問題,這個鍋我背不起,打輸了是你年羹堯和康熙爺的責任,打贏了是我的政績。可見雍正帝對於年羹堯的信任,但也反應了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皇帝,這可能也是年羹堯輕視雍正帝的一個原因。最終,年羹堯以過人的軍事天賦平叛成功,並在西寧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空城計,傳為雍正一朝的軍事神話,雍正也從此樹立了政治威信,坐穩了皇帝寶座。

有此三件大事,年羹堯便成為雍正帝心中的恩人,因此也就恩寵過盛。在平叛成功之後,雍正帝在對年羹堯的硃批中寫到“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君臣如此肉麻的也可謂古之罕見。年羹堯也由此受召進京,時為雍正二年(1724)十月,進京時百官居然對其行跪拜禮,這裡包括直隸總督與陝西巡撫等封疆大吏,這種跪拜也曾見於邊疆時的蒙古王公,已然是僭越至尊之禮,雍正帝起初對此並未在意。在覲見之後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其本人及其父親年遐齡封一等公爵,其子年斌也已封爵,又賞加一等男爵給予年羹堯次子年富,可謂是一榮俱榮。與此同時,雍正帝宣稱自己和年羹堯是古之君臣典範,要求百官要學習年羹堯。

“年羹堯之才為大將軍,總督則有餘,安能具天子之聰明才智乎。外人遂造作浮言,加年羹堯以斷不可受之名,一似恩威賞罰,非自朕出者。”——《雍正朝起居注冊》

年羹堯不僅在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以年羹堯的推薦為主要參考,當時的入仕門徑除了科舉、戰功以外,流傳出“年選”一項。只要是年羹堯推薦,入仕當官絕不在話下,除了川陝地區的獨斷任命,各地封疆大吏的推薦任用也大都出自年選,甚至連其家奴桑成鼎、魏之耀都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官職。在京面聖時,雍正帝所有軍功賞賜皆來自年羹堯所列,在整治八爺胤禩時也是與年羹堯商議的結果,加之雍正說年羹堯“能宣朕言”,將年羹堯當作聖諭的代言人,這種寵信也成為朝中風言風語的把柄,流傳雍正皇帝為年羹堯的傀儡。

雍正對年羹堯是真的寵,年羹堯也是真的被寵壞了,最明顯的是“無人臣禮”。除了令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堯向雍正帝索要御前侍衛從軍,為其牽馬墜蹬。御前侍衛一般都是由蒙古王公勳戚子弟、宗室子弟及皇帝所賞識的侍衛中擢優選拔出來的,從一等侍衛到藍翎侍衛都是正三品到正六品級別,年羹堯將御前侍衛當做奴僕一樣使喚。據《永憲錄》記載,年羹堯在與雍正見面時常盤腿而坐,毫無人臣體態。古之皇帝御旨屬於正大光明之事,若有聖旨,臣下需三跪九叩,跪拜聽宣,雍正皇帝御旨曾兩次到達西寧後,年羹堯“不行宣讀曉諭”,彷彿聖旨如陰謀一般。

“朕察其言辭舉動,奸偽畢露,屢次面加切責,使無容身之地。”——《雍正朝起居注冊》

反而年羹堯向下屬賞賜後“令北向叩頭謝恩”,這不僅是無臣禮,且是有大逆之嫌,在發給平級總督、將軍的文書上擅稱“令諭”,將同級別官員視為下屬。再得到雍正帝寵信以後,年羹堯自居白虎轉世,一次夜觀天象後,向幕僚鄒魯講天下將大變,並引《玄象賦》“赤雲飛上隴頭山,此日江分九鼎逢,紀歲木火,畢當承運”。說此天象象徵天下要九分,其中一塊就在陝西,紀歲代表“年”,木火代表雍正三年、四年。言外之意就是雍正三年、四年的時候會發生變故,最後年羹堯會在陝西成就霸業。要說這事兒在幕僚面前吹噓一番也就罷了,年羹堯還要在雍正帝面前搬弄是非。雍正二年時,康熙皇帝功德碑修好,來年春天需要雍正帝前往景陵揭幕,年羹堯就勸雍正不要前往,呆在紫荊城最安全,外邊會有大事發生,雍正皇帝也是由此感覺到了巨大威脅,開始懷疑年羹堯。

君臣甜蜜期後的翻臉

年羹堯進京雖然得到了雍正帝的賞賜和褒獎,但他的行為也開始引起雍正帝的猜忌。這種猜忌也可以歸納為兩個原因:

首先,君臣之間的權力衝突。年羹堯進京風光無限,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功勞,這種功勞也為他帶來了極速擴張的權力。年大將軍在西北掌握了八旗精銳,同時身肩川陝總督,集軍權與疆臣身份於一身,年羹堯所推薦的官員幾乎在西北形成堅不可摧的派系,並逐步滲透到各省督撫、中央各部。在雍正帝皇位不穩時,年羹堯的這種勢力可以幫助雍正維護統治,但在皇位趨於穩定之後,年羹堯的勢力就形成了對皇位的威脅。所以京城流傳雍正為傀儡時,雍正皇帝是最受震動的。且在雍正試圖安插眼線監視年羹堯時,這些眼線無一例外都被年羹堯的諜報體系反偵察出來,並逐一收買,所以才有了雍正帝對其“奸偽畢露”的評價。

其次,君臣之間的隱衷衝突。這裡所說的隱衷其實就是奪得皇位時的秘密行動,這種見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雍正帝有苦難言的是年羹堯並沒有完全按照君臣二人設定的計劃執行。雍正帝想要年羹堯牽制大將軍胤禵,但雍正是想在外部牽制,哪知道年羹堯向康熙上奏了胤禵的“謀逆”之心,胤禵被調往京城雖達到了牽制目的,但把雍正架起來後不得不在京軟禁,這與皇太后傷心離世不無關係,而最大的獲利者卻是後來接任大將軍的年羹堯。而對於胤禟的處理上,雍正帝是想將其至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年羹堯聽取胡期恆的建議,在西北好吃好喝的供著胤禟,反而用以牽制雍正帝,這就是說我年羹堯可以扶起你雍正帝,也能再把胤禟送回去換下你,這又使雍正帝吃了啞巴虧。

“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雍正硃批》

當年羹堯離京時,雍正帝就口諭“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以此言敲打了年羹堯,年羹堯也是第一次聽到雍正皇帝這種語調的口諭,因此回到陝西后也乖乖的上摺子認錯。哪知雍正皇帝在摺子上的硃批更加刺耳,年羹堯此時已經回到了西北,對於雍正帝的指責也是摸不著頭腦,這與在京時的態度轉變太大。正當年羹堯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雍正帝開始了對西北軍政集團的瓦解,能夠拉攏的官員一併秘密策反,拉攏無望的逐個解決。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命延信回西北重新接任撫遠大將軍印,將八旗精銳調動權收回,並授延信密旨日:“朕將遣爾回爾任所西安,朕所以遣爾去者,其意頗深。年羹堯必甚恐懼,著爾知而留意之,將此旨甚密之,不可再令一人知曉。”

除了對軍權的動作以外,雍正帝火速調親信廣東布政使圖裡琛到陝西任布政使,專門盯著年羹堯心腹嶽鍾琪,並伺機將其策反。並將年羹堯的死對頭蔡珽升任左都御史,專職彈劾年羹堯,為輿論造勢。找來了年羹堯的死對頭彈劾多少有抨擊之嫌,所以雍正帝又親自下旨策反年羹堯親手栽培的直隸巡撫李維鈞,李維鈞不敢違抗聖命,只得不痛不癢的彈劾一番,這引得雍正帝大怒,再次口諭要求李維鈞“盡情攻訐”,達到“羹堯恨爾如仇”的地步才行,否則將以同黨治罪。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

年羹堯離京前曾說雍正三年會有大變故,雍正帝為了在輿論上造勢,於雍正三年二月二龍抬頭之日,令欽天監觀測天象,卜得“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以此證明年羹堯造謠生事,蠱惑人心。隨即百官上表慶賀祥瑞,年羹堯也硬著頭皮上了一表,但此表中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這句話來自《周易》,意思是說天子白天忙於政務,晚上忙於自省,這樣就不會犯錯。年羹堯寫反之後,將天子所事黑白顛倒,這讓雍正抓住了把柄,稱年羹堯大不敬,上表影射皇帝顛倒黑白。隨即雍正借題發揮,大肆更換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拔出年羹堯的左膀右臂。

到了四月,年羹堯川陝總督一職被解除,延信也由此接管撫遠大將軍印,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牆倒眾人推,加之雍正帝對李維鈞有言在先,想要“不辯自明”,就得努力彈劾年羹堯的罪狀,以此劃清界限,這就引起了年羹堯往日親信紛紛倒戈,彈劾的摺子一波接一波,其中最重量級的人物就是嶽鍾琪。雍正皇帝此時添油加醋的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一方面將彈劾之聲往謀逆方向引導,一方面也試圖利用年羹堯做幼兒,引江浙反清復明勢力拋頭露面。

“既不敢久羈陝省,亦不敢豐遽赴浙江,聞江蘇儀正縣地方為南北水路分途……前至儀正縣,靜候綸音。”——《永憲錄》

年羹堯得知朝廷彈劾他的摺子此起彼伏,也在赴任途中頻繁向雍正上摺子解釋,這是其低頭認錯的一個證據。雍正帝既然已經督促年羹堯前往杭州,他當然不敢逗留太久,而因雍正說帝出三江口,年羹堯明白杭州是個坑,當然也不敢往裡跳。所以在給雍正的摺子中挑了個地方待命,有學者說“靜候綸音”帶有要挾之意,其實我覺得這是年羹堯等待雍正給予寬恕,畢竟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沒有了軍權,想要挾皇帝也沒有這個資本。雍正帝的反應就是催其趕赴杭州,並令親信傅森前往杭州擔任副都統,令親信福敏換掉年羹堯的小迷弟法海,擔任杭州巡撫,佈下天羅地網後,就等年羹堯赴任。

在年羹堯從陝西前往杭州的這一路,雍正帝也沒閒著,他令人從陝西開始調查年羹堯的家產轉移情況,在陝西境內的西安、涇陽、三原等處調查年羹堯動用的騾馬貨車,最終查出動用車輛230車,騾馬2000多匹次。隨後雍正下令全國徹查年羹堯財產轉移動向,並以河南巡撫田文鏡主理,經過一番折騰後,年羹堯的田產查出300多萬傾,商號查出100多所,保定豪宅裡搜出425萬兩白銀。雍正帝之所以從財產入手,是想找到革職的理由,因為按照清朝法律規定,對朝廷命官定罪前必須先革職,所以雍正帝完全是按照降職、革職、定罪這個流程進行的。

在蒐集到年羹堯鉅額財產來路不明的證據後,雍正帝令將年羹堯革職,派一等侍衛拉錫前往杭州逮捕年羹堯一家老少,共遷其一妻十妾、五兒八女等共計290餘口到北京。但到了議罪環節,百官提交了九十二款大罪,這與一年前雍正帝口中的百官之表率,君臣之典範截然相反,多少有些打臉。礙於定罪後的輿論壓力,雍正帝又自導自演了一場老虎闖進年羹堯京城宅院的戲碼,然後宣稱上天暗示不能放虎歸山,所以後世也稱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破裂為“龍虎鬥”。此事過罷,百官再次懇求將年羹堯處以極刑,只有皇子弘曆(乾隆帝)、朱軾為年羹堯求情,朱軾說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也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常規勸年羹堯勤勉國事,如果年羹堯以大逆處死,會連累老人家,這是不仁之舉。

“聞年羹堯賜自盡時,諸大臣鹹在,羹堯遲迴引決,欲一見天顏而死,珽獨厲聲叱之,勒令自裁,假公以快私憤如此。”——《永憲錄》

雍正帝聽此勸諫後,便繞開正常的司法程序,將年羹堯賜死,這種待遇在後來還發生在和珅頭上。在牢獄之中,年羹堯就上摺子給雍正,乞求念在舊日情分上饒他一命,自己才四十來歲,還能在皇帝面前做牛做馬。在賜死執行的時候,年羹堯依然心有不甘,懇求面聖一次再死不遲,可監督的官員蔡珽咄咄逼人,令其速速自盡,算是解了心中多年的積憤。年羹堯自盡後,其子年富被斬首,十五歲以上的兒子皆遭流放,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其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皆披甲為奴。

“進不得盡其忠節,退不得保其身家,撫馭乘方,君臣兩負,嗚呼!千古之豪傑英雄,所為槌心而泣血者也。”——《汪景褀.功臣不可為》

綜上,年羹堯並不是只知進,不知退的人,特別在康熙時期,他曾對康熙皇帝說“格外之恩綸,即為威權之所屬,臣雖至愚,豈不知畏,豈不知避,人臣所戒,慮滿持盈”。只不過他是雍正皇帝成就帝業的最大功臣,高處不勝寒,是雍正帝將其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所謂的結黨、貪腐之事多數身不由己,正如汪景褀所言,功臣是萬萬做不得的,知進退易、能進退難。年羹堯不是不願低頭認錯,而是回頭太難,即便是搖首乞憐也無濟於事,雍正帝早已成了負心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列傳八十二》、《永憲錄》、《雍正朝起居注冊》


棍哥觀史


雍正四年,曾經風光無限的年羹堯被雍正賜死,而年羹堯被下獄後一直沒有為自己辯駁,他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那麼他究竟在執著什麼?


年羹堯有自己的驕傲,他認為自己能和雍正平起平坐

年羹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因為在四川剿匪有功,後來被康熙派去青海地區平定叛亂,而年羹堯也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華。

在雍正繼位後,年羹堯更加受重用,並於雍正二年擊潰青海地區的叛亂部落。雍正大喜過望,不僅封他為一等公,讓他兒子承襲子爵之位,還讓他總督西北軍政,可以說年羹堯此時已經走上了人生巔峰。

不過人久居高位後,總是會驕傲自滿。年羹堯在西北獨掌大權,平日裡說一不二,因此也越發驕橫,他的架子擺的比雍正還大。

就比如總督、將軍見他,要行叩拜大禮,就連王公貴族與他見面,他也只是點頭示意。

尤其是年羹堯在西北接到雍正的聖旨後,連跪迎的禮節都省了,直接拿起來就看。

年羹堯向雍正提出的建議,直接要求雍正照辦,這讓雍正心中很是不快。

此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可以說除了他自己,他誰都看不起,他甚至都覺得他能夠和雍正平起平坐,這讓雍正無法忍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羹堯不可能向雍正低頭認錯,因為他有他的執著,他寧願死也要維護自己的驕傲。

年羹堯以為自己還能和雍正君臣相知,他在等著雍正赦免他

年羹堯被人彈劾有92條大罪,這些罪名加起來誅他九族都夠了。

但年羹堯還以為自己只是一時落魄,他以為雍正還能和他君臣相知,他認為雍正還需要他平定西北,其實雍正早已經對他動了殺心。

而且年羹堯一點都不瞭解雍正,雍正早期確實很感激他,曾多次下旨盛讚年羹堯,甚至還聲稱年羹堯是他的恩人。

可惜年羹堯忘記了一點,雍正是君,而他是臣。君主只看重實際利益,年羹堯此時已經威脅到雍正的權力,這讓雍正如何能留他。

或許此時的年羹堯還在等著雍正赦免他,他認為是雍正下旨將他下獄,那麼也必須由雍正下旨將他無罪釋放,可惜等待他的只是賜死的詔書。

總得來說,如果年羹堯能夠放下身段,低頭向雍正認錯,而不是一直執著於自己的驕傲,他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東方大史


年羹堯祖籍在安徽鳳陽的懷遠縣,和明太祖朱元璋是老鄉。《在雍正王朝》裡面,年羹堯和李衛被刻畫成雍正的包衣,也就是家奴,這是不恰當的。年羹堯隸屬於漢軍八旗的鑲黃旗,他妻子的祖父是納蘭明珠,人家的人脈資源很有優勢。


雖然四阿哥娶了年羹堯的妹妹,但是年羹堯一直對他的這位妹夫不感冒。看一下他的履歷:

年羹堯進士出身,受康熙重用。康熙十八年,出任四川總督,平定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叛亂。

康熙六十年,奉詔進京覲見,康熙賜弓,以示恩寵。這年九月,年羹堯又平定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

康熙六十一年,十四阿哥進京,年羹堯和延信共同掌管撫遠大將軍印。

在皇位爭奪上,年羹堯更看好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反而和他們兩個走得很近。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1709年,四阿哥胤禛被康熙冊封為雍親王,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成為親王之後,可以搭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培養自己的勢力,有問鼎皇位的極大可能。正在這時,年羹堯率領的鑲白旗劃歸雍正管理。此時,年羹堯才逐漸正視與雍正的關係,兩個人越走越近。


在奪位過程中,精明能幹的年羹堯立有大功,雍正繼位後,雍正元年,立馬擢升年羹堯為川陝總督,總覽川陝四省軍務。雍正特發御旨:凡是調遣兵力、動用錢糧,邊防大臣以及川陝、雲南督府、提鎮,皆照年羹堯意見辦理。這實際上成了雍正在西北的代理人,地位已經超出了撫遠大將軍。

在這一年的十月,年羹堯會同嶽鍾琪平息了青海蘿蔔藏丹津的叛亂,“年大將軍”的威名無人不知。

然而年羹堯地位和聲望達到頂峰的時候,驕橫跋扈的性格特點也暴露無遺。

雍正二年,年羹堯奉旨覲見,仗著自己的軍功和兩朝元老的地位,在入京途中,命令直隸總督李維鈞和都統範時捷跪迎。到了郊外,又讓王公以下官員悉數到城外下跪迎接,王公大臣與他打招呼,他僅僅是“頷首”而已,也就是點點頭,其他的官員基本上是看都不看。


還有一次,在一次慶功宴上,雍正擔心眾將士勞累,讓他們卸下鎧甲就餐,然而,沒人敢動。只有等年羹堯發話之後,眾將士才敢卸甲就餐。在年羹堯的軍隊裡,只知道有年大將軍,而不知道有皇上,這讓雍正深思極恐。就憑威脅皇權這一點,年羹堯必然被剷除。

年羹堯利用自己的權勢,大力推舉自己的心腹進入朝廷要害部門任職,凡是經過年羹堯舉薦的人,吏部、兵部無不優先錄用。這樣一來,以年羹堯為中心,逐漸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有皇權在上,雍正是不允許有這樣一個“年黨”存在的。

年羹堯殘忍嗜殺。據《棲霞閣野乘》記載,有一位江南姓沈的孝廉,來京城考試落第,他不想回家,想要在京城謀一個家庭教師的職位,他認識一位侍郎,侍郎把他舉薦給了年羹堯。

年羹堯安排他教自己的小兒子認字、算數,工作輕鬆,待遇優厚,還安排了四個奴僕,八個書童伺候自己。

有一天早上洗漱的時候,有的書童用頭頂著臉盆、有的拿毛巾、有的端熱水,來死後沈老師。沈老師哪裡習慣的了這個,就讓書童放下臉盆,自己動手。這時,年羹堯帶領侍衛巡視至此,發現,那位書童沒有頂臉盆,就和侍衛嘀咕了一句話,侍衛把那位書童領走了,沒過多久,侍衛拎著那位書童的人頭進來了,向年羹堯稟報:“某位書童對年羹堯不敬,已斬之。”

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沈老師受不了驚嚇刺激,多次請辭之後,終於回到家鄉,一輩子稱病不出。

雍正二年,雍正對年羹堯的批評公開化。特地下御旨讓他珍惜眼下的君臣情分,如果侍功造做,必致反恩為仇。

從此,年羹堯的處境急轉直下。雍正二年三月,陝西巡撫年羹堯的親信胡期恆被革職;四月,年羹堯被革去川陝總督的職位,勒令交出撫遠大將軍印,由嶽鍾琪接任,年羹堯被調往杭州任職。


雍正三年,年羹堯被列出九十二條大罪,雍正賜他自盡,免連坐父兄。

年羹堯深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不可饒恕。縱使自己祈求認錯,終究於事無補,還不如早點赴死。所以,一直蠻橫至死。


品讀春秋001


年羹堯這個人,算是雍正的右臂,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因為他不覺得自己對雍正有不臣之心,既然你是我妹夫,我享受一下榮華,這也有錯?你雍正,不過是在過河拆橋;你四阿哥的手段,李衛知,我知,鄔思道知,只是鄔思道跑了,我無路可逃!

年羹堯該死嗎?李衛說不足以死罪,雍正說這該死的奴才,華妃說我可憐的哥哥,大臣說大將軍威武,於是年羹堯死了。

年羹堯忘了一點,不是功高震主,而是皇帝作為孤家寡人,永遠不會讓一個臣子看不清自己的身份。

棋子就是棋子,失去了利用價值,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在任何皇帝眼中比養一隻老虎更可怕,廢物在某些人眼中反而是一塊無價之寶,用來攻擊原先主人的妙棋。

1、

年羹堯從來不相信雍正會殺自己!

他錯了!雍正一直沒對他放心過!

當初年羹堯投靠“四爺”,是為了回北京,沒有投名狀,大家互不信任,只是各取所需,但其妹改變了這一切!

年秋月喜歡鄔思道,鄔思道是雍正的左膀,所以當雍正知道兩人的情感,於是抬旗納為妃,間接控制了鄔思道、年羹堯兩人。

為我効力,否則你心上人死!否則你妹妹死!

鄔思道看的清楚,年羹堯欣喜之下沒看明白!

2、

追繳國庫欠款案,四爺觸了黴頭,一時半會都會處於低潮之中,所以年羹堯接過了老八的橄欖枝。他以為,兩面討好,自己官做大了這是兩全其美的法子。

他做了四川總督,只不過是老四騙老八的手段而已,老四利用了老八、對年羹堯也戒心漸濃。

康熙升其為四川巡撫時,年羹堯以為天高皇帝遠,從此飛出牢籠。

李衛被塞了進來,因為鄔思道向雍正說了幾個字:“派個人,看住他!”

年羹堯還是沒看明白。

鄔思道只是把雍正意思說了出來。

3、

年羹堯奉命西藏平叛,他不停向雍正要錢要糧,卻不肯真正去平叛,因為他要大將王這頂帽子,要打完仗後的實權。

雍正非常惱怒,年羹堯需要實權,他何嘗不需要一場大勝仗來給天下人看,他的龍椅坐的還不安穩,朝廷內的大臣還冷眼旁觀。

雍正罵年羹堯狗奴才,冷眼後還是給錢給糧。

鄔思道來了,鄔思道走了。

於是西北戰事大捷。

鄔思道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就叫燈下黑!”

雍正是燈啊,他需要油才能燃燒,你不能做油,拿來何用?

年羹堯勝了,還是沒想明白。

4、

雍正把年羹堯當做恩人,年羹堯也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大恩人,任性揮霍雍正對他的耐心。

年羹堯以為自己是雍正上位的大功臣。

他的兵力限制了老八野心的成長。

他的部署防止了老十四的叛亂。

他的大捷堅固了雍正的位置。

他是雍正拿的出手的武將。

他還是雍正的大舅哥。

他開始享受權勢帶來的好處。

他忘了,他代表的是雍正的臉面。

所以他沒錯,那就是雍正錯了,雍正怎能犯錯?

年羹堯必死!

正如李衛說的,年羹堯不知收斂,闖出天大的禍,這禍就是雍正的帝位。

雍正不能讓年羹堯成為別人攻擊自己的棋子,也不能因他讓朝廷失和,唯有一殺!

年羹堯作為一個武將,在雍正登上大位時前後都有很大功勞,但他錯誤的真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所以橫行霸道、肆無忌憚的做事為人,這等於是雍正皇位一個極其不安定的危險因素,所謂鳥盡弓藏,終於惹來殺身之禍。

如果年羹堯懂得收斂,不倚功自驕,安分守紀,做個好好人,自然君臣想歡。他卻以武將的頭腦去理解雍正的權謀,自然想不通,他執著的不過是自己是雍正口中的恩人身份。說穿了,就是不通人情世故,把老百姓之間的義氣搬到朝廷,期待雍正能夠回心轉意,再給自己機會。

等到死之時,年羹堯終於想明白了,棋子就是棋子,是自己太高估自己的作用了!


西遊夢紅樓


關於年羹堯這個人物,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人物設計和正史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電視劇裡面的年羹堯是雍正皇帝在潛邸時的包衣奴才,也是雍正的心腹之一,在康熙朝奪嫡之爭當中為雍正立下過汗馬功勞,而在雍正登基之後,又作為撫遠大將軍平定了西北羅布藏丹增的叛亂,為雍正皇位的穩定做出過不可替代的貢獻。但最終,雍正還是把他給殺了。

而正史當中的年羹堯,並非雍正的包衣奴才,他也算是官宦人家後代,他本人是進士出身,因為才幹出眾,深受康熙的器重,在康熙朝後期得到了康熙的重用,一直做到了川陝總督,算是炙手可熱的封疆大吏,雍正結交年羹堯應該算是有目的的,一方面培植自己的勢力,同時也是為了能夠通過年羹堯控制當時最為大將軍王在西北打仗的十四阿哥胤禵,因為年羹堯控制著西北大軍的糧餉供應,籠絡好年羹堯就相當於扼住了十四阿哥胤禵的脖子。

果然,在雍正依靠隆科多順利上位的同時,年羹堯也真的就控制住了十四阿哥胤禵,逼著他乖乖就範。

同樣,正史上的年羹堯也是平定了西北的叛亂,然後在平定叛亂不久就被雍正削奪兵權,一路罷貶,最終鎖拿進京議罪處死。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年羹堯似乎是一個既飛揚跋扈又很剛烈的人,雖然被雍正一路從撫遠大將軍貶到看守城門的軍漢,然而直到最終被賜死,這位年羹堯始終沒有向雍正認錯求饒。

這一點和正史還是有出入的,正史當中的年羹堯還是挺怕死的,在被貶職直至捉拿問罪的過程中,年羹堯多次認罪,口稱奴才祈求雍正能饒他一命,但雍正似乎不為所動,最終還是處死了年羹堯。

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隻能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為背景,分析一下年羹堯為什麼會至死也不認罪求饒。

其實,年羹堯的執著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認罪”,第二個階段是“不求饒”。年羹堯在這兩個階段的表現,既勾勒出年羹堯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反映出了雍正在對待年羹堯的問題上的“煞費苦心”。

這裡面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兩位當事人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定位的認識的本質差異。

雍正希望的年羹堯是“永遠是奴才”的年羹堯,他可以給年羹堯所需要的榮華富貴,可以封官進爵,但是,主僕關係永遠不能變,一旦年羹堯不認這個帳,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的基礎就不存在了,一旦沒有了這個基礎,賜給的榮華富貴可以抄封,賞出去的官爵可以收回。

但是年羹堯所追求的是和雍正之間的“平等”的君臣關係,甚至是“兄弟”關係,他固執的認為,他有這個資格和資本可以和雍正之間談平等,並且雍正也承諾了這種平等關係,但是雍正食言了,所以他要抗爭。

先說說不認罪的問題。

年羹堯是不認罪的。在年羹堯看來,雍正能夠有今天,能夠如願坐上並坐穩皇帝的寶座,離不開自己的竭盡全力的支持與幫助,從雍正還是四阿哥胤禛的時候,年羹堯就幾乎是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為他的主子幹了好多至關重要的差事,並且每到關鍵時刻,年羹堯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決定性的:血洗江夏鎮,控制十四阿哥胤禵,西北平叛大捷,僅僅就這幾件大事,就足以奠定年羹堯的“不世之功”。

雍正對年羹堯的功勞是認可的並且是感激的,認可和感激的結果,就是年羹堯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而年羹堯本人也越來越貪。雍正對年羹堯的感激之情,甚至不惜用“朕的恩人,大清的恩人”的定義方式來表達,給年羹堯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作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堯,是可以和雍正“平起平坐”的,這種平起平坐的待遇,雍正也是認可的。

當年羹堯在西北取得大捷,回京面見雍正之時,“百官跪迎”的禮遇,以及在朝堂之上雍正皇位前設座的特殊待遇,都讓年羹堯覺得自己已經有了和雍正平起平坐,平等協商,甚至是“禮讓三分”的資格。

所以才會有“只知軍令,不知皇上”的狂妄,才會有對雍正的三點要求一概駁回的膽氣。他並不認為有什麼過分的,如此功勞,皇帝的恩人,只是希望做一個“西北王”並不過分。

於是對於“僭越”的彈劾年羹堯是不認賬的,而對於“貪腐”的罪名,年羹堯更加是“不屑一顧”,即使是貶為杭州將軍,他的奢靡依然如故。

年羹堯的概念是:我搞得那點錢和你雍正的皇位相比算得了什麼,並且我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打了勝仗之後才開始的,一直這樣,也沒見你雍正反對過,怎麼打完了勝仗就全不對了?全成罪過了?

這是年羹堯不認罪的根源:作為雍正口稱的恩人,我年羹堯的一切都是應該得到的,何罪之有?在打勝仗之前,什麼都是對的,打了勝仗之後就什麼都不對了?

由此,就形成了越是遭到貶斥,年羹堯約不認罪,照例的謝恩摺子雍正看了越生氣。

這種不認罪的對立情緒,必然帶來的就是不服軟不求饒。其實年羹堯從自己的“撫遠大將軍”一職突然被撤換,兵權被瞬間被剝奪並貶為杭州將軍的那一刻起,在年羹堯的心裡對雍正就已經死心,他認定了雍正開始了“卸磨殺驢”,他認為自己大概是必死無疑,因為雍正一旦開啟“狡兔死走狗烹”的模式的話,那麼說明,無論他做了多大的努力,即使是認罪求饒,最終還是逃不出“奴才”的身份和歸宿。他幻想成為一個和雍正有“患難之交”的平等相待的“朋友”甚至是“兄弟”,的確是痴心妄想。

他對結果的判斷還是很清晰,甚至是有點可以造成“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這個可以看作是年羹堯的一種抗爭。

在李衛奉旨到杭州賜死年羹堯的時候,年羹堯把當年從雍正(那個時候還是他的四爺)手裡討要來的那串佛珠交給李衛,並告訴李衛:替我還給他。這個時候,雍正在他的眼裡既不是“四爺”也不是“皇上”而是那個“他”。年羹堯至死也不求饒不服軟,就是要保持自己再也不願意當“奴才”的核心本意,就是死了,也要和雍正平起平坐,這種“平起平坐”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

最終,年羹堯大哭一場,他的這個痛哭,既不是恐懼,也不是懺悔,而是幻想破滅之後的徹底絕望。


步武堂


年羹堯之所以寧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一直以為雍正並不是真的要殺他。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死的時候可以用“悲壯”來形容。當李衛拿著雍正詔書,來賜死年羹堯的時候,年羹堯將雍正的手串託李衛還給雍正,然後一個對著天放聲大哭,然後自盡身亡。

而歷史上的年羹堯,在自盡的時候,非但沒有這樣的“悲壯”之舉,甚至可以用“滑稽”來形容。

當宣讀聖旨和監督年羹堯自盡的官員,告知年羹堯雍正要其自盡的時候,年羹堯是遲遲不肯遵旨自盡。

此時的年羹堯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在杭州,而是就被雍正關押在北京附近,所以年羹堯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誡宣旨的官員,皇上不會這樣讓他去死,而是會用一紙赦書將其赦免,於是就是不肯就此自盡。但是年羹堯所期待的雍正赦書始終沒有能夠到來,在場的官員也是勸諫年羹堯奉旨自盡,最終年羹堯這才選擇了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就在年羹堯臨終之前,他都不相信雍正會真的處死自己,而他也是根本覺得自己並沒有錯。


年羹堯為雍正所殺,正是因為年羹堯只知進而不知退,功高震主,為雍正所處死的結局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羅卜藏丹津趁著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統兵西北的“大將軍王”胤禵又被調回北京的空檔時期,發動了叛亂,雍正隨即安排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親王前往青海帶兵平叛。結果年羹堯前後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叛軍幾乎全軍覆沒,羅卜藏丹津家人悉數被俘,羅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妝成一婦人才勉強逃脫,投奔了同樣是強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讓年羹堯名聲大振,獲得極高的威望,就連雍正都稱其為“恩人”,甚至在對其的奏摺批覆中都毫不掩飾對於年羹堯的感恩與寵愛之情: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到達了權勢的最高峰,同時,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堯西北得勝進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變得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不僅在面對朝臣時趾高氣昂,就連對待雍正也全無君臣禮儀,不僅言語囂張,甚至當著雍正的面盤腿打坐。在此之後,年羹堯仰仗著雍正對他的寵愛與器重,一方面開始結黨營私,培植黨羽,把持官員任免與升遷,進而形成了“年選”;另一方面,年羹堯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網羅財富,鋪張浪費,極度奢靡。

實際上不僅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對於年羹堯不滿的聲音也是愈發的激烈,但是雍正礙於年羹堯的特殊功績,也礙著年家特別是自己的寵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沒有處置年羹堯,更可況自己剛剛給了年羹堯如此眾多的“殊榮”,如果馬上就進行清算,則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動搖自己的皇位。

所以雍正並沒有馬上處置年羹堯,反而更加滋長了年羹堯的囂張氣焰,年羹堯也就此變得更加僭越與傲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紛紛寫詩做賦,敬上賀表,向雍正祝賀。年羹堯也向雍正進上了一份賀表,但是在文中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進而引發了雍正的震怒。畢竟年羹堯是進士出身,是公認的文武雙全,出現這樣的錯誤,雍正認為年羹堯是故意而為之,詛咒自己早點去世,以便新皇登基,這才將代表晚上的“夕”寫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最終,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將這位曾經的心腹與“恩人”賜死了。

而在年羹堯看來,自己的“恩人”是雍正給封的,自己的權勢和威信也是雍正給樹立的,他說做的,所擁有的都是理所應當的,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極大的觸動的帝王的威嚴,而在此情況之下,他的死也就成為了必然。


起初,年羹堯還有自己的妹妹作為保護傘,但是伴隨著妹妹的去世,年羹堯也迎來了死期。

雍正將年羹堯一擼到底,直至將年羹堯囚禁起來,並沒有處死年羹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在了寵妃年氏的面子上。

年羹堯的妹妹自嫁給雍正開始,就非常受到雍正的寵愛,雍正登基後,馬上將其冊封為貴妃,而就在年氏病重期間,為了給年氏沖喜,在皇后在世的情況下就將其冊封為皇貴妃,足可見對其的寵愛。並且,為了不讓自己的寵妃傷心,雍正甚至沒有將自己處罰年羹堯的消息告訴她。

此時的年妃,已然成為了年羹堯最後的保護傘。

但是隨著年妃的去世,年羹堯也迎來了自己的死期。在年羹堯的妹妹去世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年羹堯就被雍正賜以自盡了。


雍親王府


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年羹堯實際上是非常驚恐的。

那時候,他簡直恨不得用盡一切辦法來讓雍正皇帝改變主意、饒掉自己的小命,根本就沒有什麼寧願死也不向雍正皇帝求饒的現象。

而在說到年羹堯之死前,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一下年羹堯崛起以及最終被雍正皇帝判處自殺的原因。

雍正登期早期最信任的年羹堯

年羹堯崛起的時間很早,起碼比雍正當皇帝的時間要早很多。

在康熙沒死、雍正還沒當上皇帝之前,年羹堯就憑藉著自己的雄才大略獲得了康熙的認可,一路憑藉著戰功被康熙皇帝提拔了起來。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年羹堯已經升到了一個極高的頂點,成為了清朝最重要封疆大吏之一的川陝總督。

由於年羹堯在康熙晚年的位高權重,所以雍正在和其他皇子激烈中的皇位的過程中,就和自己這位大舅子走得非常近,想借助他以及其他權臣的力量把自己給推到皇位上。



在雍正的眾多支持者中,最位高權重的人物分別有兩個人,這兩個人分別就是鎮守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年羹堯以及坐鎮京城的權臣隆科多。

他們二人在雍正皇帝繼位、登基早期對雍正皇帝的幫助非常巨大,因此在雍正皇帝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他們所被雍正皇帝賜予的權力也是最為巨大的。

只不過由於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太過於巨大、由於他們在巨大的潛力之下做出了很多不軌的行為,所以雍正皇帝登基沒幾年,他就通過各種名義除去了二人身上的權力。

最終,更是把年羹堯送上了絕路。

雍正忍耐底線的崩塌

要說年羹堯為什麼被以往一直對他信任有加的雍正皇帝送上絕路,其實他是活該的。

雍正當上皇帝后,早期他為了表示自己對年羹堯的信任,他是一點都不講究君臣禮數的,沒有強制年羹堯對自己施行君臣之禮,甚至還含有鼓勵年羹堯跟自己“平起平坐”的意思。

正是在雍正皇帝的假客氣下,年羹堯相信了雍正早期對自己表露的態度,覺得自己是真的被雍正皇帝當成了最為信任的人,因此,他後來就變得極為驕縱。


按照清朝的禮節,無論官員、將領們身在何處,只要他們看到皇帝頒發的聖旨,他們都是必須如同看到皇帝本人一樣下跪的。

但是年羹堯卻不同,在他於西北地區擔任撫遠大將軍職務期間,他從來沒有向雍正皇帝頒發到軍中的聖旨下跪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就是將在外有所不從。

不過我仔細琢磨過,覺得他之所以沒有向雍正皇帝的聖旨下跪,可能有另外的原因。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覺得自己見到雍正本人都沒有必要有那麼大的禮數,更何況是一個地位身份跟自己相差了十萬八千里的小小傳旨官?




正是因為如此,他沒有選擇向雍正皇帝的聖旨下跪。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做過許多遠遠超出禮數的事情。

在雍正皇帝給他羅列的罪名中,有一條非常顯目,那就是說他在軍中所建造的建築以及所使用的生活物品中,有很多,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規格。

如果其他事情的話還能辨解,但是禮法大於天的古代,這件事情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很難讓皇帝不產生這個人想造反的想法。

而在雍正皇帝的女婿、蒙古的王公到軍中拜訪年羹堯的時候,他更是憑藉著自己在軍中的權威,逼迫了這些平常只對雍正下跪的人物向自己跪拜了下來。

在他回京、眾人在京城道路兩旁迎接他的時候,他更是飛揚跋扈地逼迫很多人向自己跪拜下來。


那時候由於在京城附近,他沒有如同在軍隊中那麼囂張,不敢讓那些王公級別的人向自己下跪。

但是在此過程中,他竟然逼迫直隸總督以及其他都統級別的大人物向自己跪拜了下來。

我們要知道,直隸總督、都統都是從一品的大員,分別是清朝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和八旗中的最高長官。

年羹堯竟然逼迫這樣的人物向自己跪拜,這樣超出禮數的事情對於雍正皇帝來說,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沒有理由不讓雍正皇帝對年羹堯產生忌憚心理。


然後再加上年羹堯到處任用私人、貪贓枉法嚴重的原因,他最終就徹底點燃了雍正皇帝心中的火藥桶,被雍正皇帝下定決心給撤除了權力。

不過由於當時年羹堯正擔任撫遠大將軍這個重要官職、手中掌握著重兵,所以雍正皇帝為了避免在撤除年羹堯過程中發生什麼變故,他就首先撤掉了年羹堯手下一些擔任重要官職的親信,然後才敢撤掉了年羹堯撫遠大將軍的官職,想把他調去住杭州將軍。

歷史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年羹堯寧死不屈頭的狀況

而在正史之中,不要說年羹堯在死前最後一刻也不願意向雍正皇帝低頭的事情了。

在雍正皇帝剛開始表明撤除他撫遠大將軍官職念頭的跡象時,實際上他就已經認慫,向雍正皇帝呈上了很多誠懇認錯、請求雍正皇帝再給他一次機會的奏摺。

而當雍正皇帝下令讓他自己在監獄中上吊自殺的時候,他更是一直心存著僥倖、幻想,覺得以自己早前跟雍正皇帝那麼鐵的關係,雍正皇帝肯定是嚇唬自己,不是真想讓自己死的。

那個時候,他還故意拖延起了時間,焦急等待著雍正皇帝赦免自己命令的下達,只不過他最後沒等來雍正皇帝赦免的命令,就被監督他自殺的官員逼迫上吊自殺了。

至於什麼寧死也不願意低頭的說法,我覺得可能是什麼電視劇裡邊編造出來的虛假情節,是真是假,大家應該可以判斷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