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好,但不神。

一個普通人的中醫觀

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有些人眼裡的中醫和西醫好像是完全對立的兩種體系一樣。

如果,中國的醫藥學一直沒有接觸過其他體系,那我們現在的醫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會不會有各種檢測設備、各種試劑、各成化學合成藥?答案很明顯,會的!這是一代代的醫療工作人員和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不斷積累的結果。那我們把這這種體系叫什麼?中醫還是西醫?我覺得應該叫現代醫學。

那中醫藥是怎麼樣的存在?首先,中醫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體系。從原始的幾味草藥吃吃碰碰運氣,到望聞問切成體系;從伊尹、扁鵲、華佗到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醫學是不斷在進步的。你覺得如果同樣有病,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民國時代的中醫大家,一個是扁鵲,你讓哪個人給你冶病?槓精會說扁鵲,因為他能看見身體裡的小人。咱不抬槓,實話實說,民國時代的大學是站在無數前輩名醫的肩膀上的。所以中醫發展到現在,我覺的不應該盲目的深信祖傳秘方,古代人的認真肯定是沒有現在人這種準確的。

那中醫有沒有效果?肯定是有的,幾千傳下來每個驗方,都是拿無數患者的生命實踐出來。但是中醫確實是慢郎中,想要依靠中草藥進行調整,這是一個緩慢的調理人體免疫力的過程,都是需要時間的,在一些特別急性發做疾病上,肯定是有所欠缺的,就像是急性闌尾炎。割掉就好,要吃湯藥來消炎,那真的是看患者的命夠不夠硬了。

當然,中醫只是喝藥嗎?我覺的不是。有記載的伊尹做過開顱手術,華佗也做為肢體中毒部位切除術,古代也有成體系的戰場急救手術,包括針灸這種微創手術,都是中醫的一部分。中藥不是偽科學,以漢民族醫術為主的醫術的總成,它是古代科學成果的結晶。

為什麼說是漢民族呢?因為我們還有苗醫、藏醫、蒙醫……等種種民族的古代醫學啊。那為什麼日韓也有不叫朝鮮醫、和醫?因為古代的時代有些地區相對封閉,結合當地人動植特資源和實際發病情況,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醫療體系,起是封閉的地區,越會有自己的體系,而越開放的地區,越容易受到先進醫學的影響而學習更先進的體系,比如中醫,在東亞東南亞地區就是主流的醫療體系。

那就有另外一個問題。“西醫”這時候在幹什麼?

就只會放放血?往西邊看看,波斯?阿拉伯?埃及?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地區古代都有不亞於中醫的成就吧?那他們是西醫嗎?很明顯,不是一個概念。

那再往西,古代的歐洲呢?希臘?羅馬?有醫生嗎?肯定有的,那時他們怎麼治病?連小貓肚子不舒服了都會找點草藥吃吃,古代的歐洲人,也在利用這種動植物的藥性在治病啊。這時候叫西醫嗎?肯定不是。

所以,中國所謂的西醫,我覺得就是一個習慣的名詞。因為這一體系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我們稱之為西醫。而更準確的叫做,應該是現代醫學。這個現代醫學的構成,從發展比較早的歐洲起步,包含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現代醫療從業者的研究和努力。所以西醫不是西方的醫學,而是全人類的現代醫學。

不要把西醫和中醫形成對立,從實質上來講,就是現代醫學和古代醫學。現代與古代的分界線在哪?100年年前還是200年前。要是放到一個大的時間維度上來看,公元4000年,你是更相信3995年研究的治療方案,還是相信3905年的治療方案?

所以我不太喜歡中醫,是因為為很多中醫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包治百病的承諾。有些老中醫嘲笑醫生說他們離開檢測就不會看病了,然後他就能對肚子疼的病人把一把脈,“哦,是急性闌尾炎,不是腸套疊”?

研究物理化學的哪個會覺得自己漢代前輩的水平比自己高,偏偏很多中醫把漢代的醫生神化的比自己水平高,別謙虛,哪怕你是個三流中醫,水平那比漢代的張仲景高了。不唯古,不唯書,要與時俱進啊。

現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生物學醫藥學的發展也是一日千里。如果一千年前的知識可以寫成一本書,一百年前的可以放一屋,現在的醫學知識能放多少硬盤了?逼得醫生的學科劃分會越來越細,跨個學科都很難的,何況全科?

那放在現在,現代醫學治急症,對症下藥或做手術;古代醫學冶慢病,調理身體提高免疫力,你信哪個就用哪個就行,何必貶低別人?中醫有精華,但也不必神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