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幼兒園家長的微信群中,碩碩的媽媽又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撒潑了,問其他家長們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瞭解碩碩的老師有些納悶,碩碩在幼兒園不是挺乖的嗎?浩浩又在家裡指揮爺爺扮奧特曼了,還要爺爺手裡拿著擀麵杖當寶劍,可只要爺爺帶著浩浩出門遛彎,浩浩卻搖身一變乖寶寶,甚至連爺爺的手也不撒開。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碩碩和浩浩的這種表現,被許多家長稱之為“家裡橫、外出慫”,也是家長在培養孩子全方面發展時遇到的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內外均衡發展呢?出現這種情況,不會是有什麼發育上的問題吧?

或許也有家長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的。可是,有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窩裡橫的孩子,多數是因為情緒控制能力差而導致的一種外在的表現,此時,家長要格外關注這樣的孩子都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一、家裡橫、外出慫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孩子不服從家長的管教

有些孩子在家裡膽子特別大,不但能夠駕馭得了爺爺奶奶,還會和爸爸媽媽頂嘴,家長說一句話,孩子可能有十句話在哪裡等著。孩子想玩什麼樣的玩具就玩,玩完了也不收拾,家長說一句,孩子根本不聽,還可能會撒潑耍橫,簡直就是小霸王一個。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2、孩子出門後表現內向膽小

或許許多家長不會料想到自己孩子家裡是一面,外出又是一面,變化得比大人們還要快,可事實就是事實,孩子出門後,就像一隻溫順的小綿羊,即便是男孩子也沒有了在家裡的豪氣,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別人插了他的隊,也不敢吭一聲,表現出極為內向又膽小的狀況,與家裡的表現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3、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轉化無法正確描述

家長遇到這類情況後,往往會先訓問孩子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外面的孩子也是同齡人,自家的孩子也不比他們差多少,為啥不能表現出自身所應該有的本事呢?起碼被插隊之後,問下原因,或者制止一下也是可以的呀?而孩子在家長詢問時,往往是唯唯諾諾、欲言又止,不能正確地將自己的情緒轉化為適當的語言描述出來。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北京大學教授魏坤琳曾經擔任過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的科學判官,他有一個觀點,對於“家裡橫、外出慫”的孩子,其實是其發展能力有所欠缺,而這種能力被魏坤琳定義為“情緒腦”,而情緒腦負責的大腦部分,是孩子成長後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交能力。

二、在外面慫的孩子,發展能力有所欠缺

1、正確認識情緒腦的作用

顧名思義,情緒腦的作用就是控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表達,從人腦進化的角度研究的結果表明,情緒腦在幫助人們逃避危險、躲避野獸的追擊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現代生活中,情緒腦則多表現出暴躁、易怒、反應太過敏感等極端的行為,所以,當孩子的情緒腦佔據主導地位時,就會顯示出一些家長不易理解的行為。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2、孩子對情緒控制能力差導致家裡橫

孩子在家裡不講道理,指手畫腳,往往就是情緒腦佔了上風,遇到不合孩子心意的事情就會導致情緒失控,若家長此時不問青紅皂白,也不管孩子做得是否正確就答應孩子的要求,而將主要的情緒改善忽略掉,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會進一步加劇其霸道的行為。

3、孩子對外界社會的懼怕導致外出慫

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產生懼怕心理是在所難免的心理表現,即便是大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也會有些不舒服,家長此時要注意加以適度的引導,對於孩子怕羞、膽小的行為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孩子形成了一種心理慣性,在今後的表現就更慫。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與情緒腦對應的一個名詞叫做“理智腦”,帶有意識的思考能力,但理智腦有個特點,就是反應較慢,成熟也慢,一般要等到孩子成年之後,理智腦才會發揮其作用。在此之前,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合理的情緒腦,讓孩子發生快速轉變。

三、培養孩子的情緒腦,讓孩子更快改變

1、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這個過程的培養可能會略長一些,有些孩子就是不善於表達,或者是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或者情緒的變化,家長要有些耐心,關於“現在心情怎麼樣啦?”“有什麼感覺?”等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多問幾句,若是孩子在短時間內還不願意表達,不妨多等等孩子,等孩子願意說了,就耐心地聽孩子講解。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2、家長適度引導孩子理解和思考情緒

家長在孩子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時,可以適度地進一步追問孩子原因,語氣依舊要保持一種平靜的語調,不能有急匆匆的語氣表現,若孩子見家長也是急得不行,可能就不會表達了。等孩子說出情緒表現的原因時,家長可以將主要的矛盾點抓住去引導孩子解決,讓孩子理解情緒也是成長的一部分,有好的,也有壞的,善於排解,才不會影響發展。

3、家長可幫助孩子梳理和反思情緒表達過程

家長在引導時,不能有過長的時間間隔,也不可過度追問,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的心情較為平靜時,就可以用反問的語氣進一步梳理和反思剛剛發生事件的情緒表達過程,可以以同理心的方式假設孩子站在對方立場的情況下,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方式,當孩子回答了家長的問題之後,也就表示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有了一個反思。久而久之,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就會有所改觀。

孩子家裡橫、外出慫,這是發展能力的欠缺,需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家長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去要和諧共處之外,還要建立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規則,並且告誡孩子一起遵守,對於長輩更是要以身作則地加以尊重,不對老人大聲說話,從多方面樹立好的形象,逐步改進孩子的情緒管理,培養善於表達的情緒腦,引導孩子的能力正常發展,改善不良習慣。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有沒有“家裡橫、外出慫”的表現呢?具體都有哪些不一樣的表現呢?您是怎麼做的呢?歡迎您積極留言,參與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