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來的《揚州十日記》和屠城

《揚州十日記》的來歷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近代民族觀念傳入東亞,東亞原有的天下觀、以及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的崩潰,東亞社會遭逢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近代的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早期革命黨人排滿革命的中心。而由於日本和中國、高麗都同為黃種人,因此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和高麗政府,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到日本,打算學習日本的強國之道。

日本傳來的《揚州十日記》和屠城

因此日本的外來族群社會變得較為複雜:有清朝派遣的留學生,也有革命黨。

而《揚州十日記》,大體上就是在這個情況下,被清朝赴日留學生帶回的中國,並進行推廣。

《揚州十日記》的作者,是南明初年一個叫王秀楚的知識分子,他是南明初年的揚州居民,根據他在《揚州十日記》中自敘,他目睹了南明軍隊在揚州的潰敗,清軍的入城,以及清軍在揚州的燒殺搶掠,更為不幸的是,他的家人也都死於這場兵禍。

而王秀楚是誰?在揚州之變之後,王秀楚遭遇了哪些新的事情?王秀楚去世於何時何地?此外,《揚州十日記》是經過什麼人,通過什麼途徑,並且在什麼時代從中國傳入到日本的,這些,都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考證。

因此,歷史上是否存在王秀楚這個人,在歷史學界爭議很大,同時,《揚州十日記》到底是南明初年南明百姓王秀楚留下的記錄,還是近代革命黨人為了排滿革命的需要而寫的東西,也有很大的爭議。

總之迄今為止,《揚州十日記》的成書年代以及王秀楚是否真正存在,是一樁歷史懸案。

揚州十日的真偽

而滿清在揚州屠城,這個說法是否是真的呢?

當時是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初年,剛建立不久的弘光朝廷,從建立開始就陷入內鬥,無奈之餘的弘光朝忠臣史可法只好遠離朝廷,來到揚州抵禦清兵。

不過,只有忠義不懂軍事的史可法,和當年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丞相一樣,很快被敵方擊敗——大約只有一天左右時間,清軍攻破揚州。

日本傳來的《揚州十日記》和屠城

之後的清軍,確實在揚州,進行了瘋狂的屠殺,關於清軍在揚州的屠殺,明末歷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有過清軍在揚州的屠殺,而同時,當時西方在華的耶穌會傳教士衛匡國,作為外來的目擊者,在《韃靼戰紀》中也有一些關於描述清軍在揚州屠殺的記錄。

根據這些記錄,可以確定,清朝確實在揚州有過屠殺,只不過數字和時間長度有些爭議。

古代屠城的傳統

對於揚州十日這類不幸事件,個人感覺不該將其轉化為民族仇恨,因為在我國古代,並非只有蒙元、滿清熱衷屠城。事實上,屠城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傳統。

根據《史記》記載,楚霸王項羽進入咸陽後,在咸陽搞了一場大屠殺,並且一把火燒了咸陽城,在此之前,《史記》中,還有秦王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滅掉魏國以後,秦軍還在魏國首都大梁城進行了屠城。

日本傳來的《揚州十日記》和屠城

就這樣,作為傳統,曹操在漢末戰亂中,屠了徐州,元末朱元璋在戰亂中,屠了湖南。

從歷史角度來看,屠城的本質,是古代人的思想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所導致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古代社會的野蠻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