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那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日軍的這四位元帥,雖然雙手都沾滿了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鮮血,結局卻各不相同。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那一位?

一、寺內壽一

寺內壽一是1941年晉升的元帥。後來就一直指揮著數十萬大軍在東南亞打天下。

1944年夏,日本戰事不順,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東條英機被日本天皇趕下臺後,任命德高望重的寺內壽一為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可惜悲哀的是從菲律賓到日本的空路和海路都被英美聯軍切斷,寺內壽一回不去就職。天皇沒轍,只得另外任命小磯國昭為首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寺內壽一率領殘兵敗將向英美聯軍繳了械,被關押在新加坡的監獄裡等待審判。寺內壽一戰爭期間就患了胃癌,指揮作戰時尚能依靠意志力與病魔做鬥爭,戰敗投降後萬念俱灰,於1946年6月12日病死在獄中。寺內壽一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日軍戰俘不願意自己的元帥埋屍荒野,經過一天一夜的搶修,終於在英國人發現以前為寺內壽一修建了一座堅固無比的花崗岩墓。英國人氣急敗壞,命令日本戰俘拆除,日軍數千戰俘以死相逼,弄得英國人也沒有辦法,只得妥協。時至今日,日本戰犯寺內壽一的堅固墳墓依然矗立在新加坡,成為該國的一處歷史文化景點。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那一位?

二、杉山元

杉山元晉升陸軍元帥軍銜的時間是1943年6月,職務為日軍參謀總長。

1944年初,東條英機為了便於指揮作戰,一人兼了首相、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三個要職,讓杉山元做了冷板凳。杉山元好歹是陸軍元帥,還是東條英機的前輩,總得給個像樣的位置吧,東條英機腦瓜子一轉,讓他去做了教育總監。

1944年7月,杉山元重新擔任參謀總長一職。此時日本作戰已力不從心,但杉山元並不認輸,依然極力協助小磯國昭同中美等國作戰。

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杉山元此時擔任負責本土作戰的第一軍總司令官,麾下尚有70萬軍隊,自然對戰敗投降一事耿耿於懷,還沒有等盟軍宣佈他為戰犯,就於1945年9月12下午開槍自殺了。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那一位?

三、畑俊六

畑俊六晉升陸軍元帥是在1944年秋,職務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晉升不久,畑俊六就做了冷板凳,調任陸軍教育總監。

1945年4月,眼看無力迴天,日本擬進行本土決戰。於是在軍隊內部威望很高的畑俊六被任命為第二總軍司令,負責相應的備戰事宜。8月8日,畑俊六司令部所在地的廣島遭受美國原子彈攻擊,多名高級將領瞬間化為蒸汽。畑俊六當時正在廣島火車站候車,逃過一劫。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畑俊六作為甲級戰犯接受了國際法庭的審判。與其他日本甲級戰犯不同,畑俊六因為在戰爭期間多次公開反對擴大戰爭,受到了優待,只被判處無期徒刑。後來在巢鴨監獄裡關押了10年就被假釋出獄,回老家養老。

1956年,梅蘭芳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畑俊六給中國代表團寫信,說自己願意到北京的監獄服刑悔國,以換取還關押在中國的上千名日本戰犯。但是沒有得到回覆。

1962年5月10日,畑俊六猝死在一家小旅館內,終年83歲。對於其他高級戰犯來說,他的結局算是最好的了。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那一位?

四、永野修身

1943年6月21日,永野修身晉升海軍元帥,一同晉升元帥的還有陸軍大將寺內壽一。他當時的職務是軍令部總長。

永野修身是整個日本海軍支持擴大戰爭的少數高層將領之一,因此顯得與米內光政、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等人格格不入。他積極協助日本天皇入侵東南亞,與英、美等國開戰,是一個十足的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1944年東條英機專政時,也沒有對永野修身客氣,直截了當的要他交出軍令部總長的位置。永野修身不服氣,找天皇訴苦(因為只有天皇才有權力任免軍令部總長),結果天皇為了維持戰爭,犧牲了永野。後來永野修身就一直以高級顧問的頭銜,維持到戰爭結束。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正是出於對東條英機的怨恨,永野修身在後來的倒東條英機活動中,難得的支持了自己的政敵米內光政,為東條英機的下臺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會議,永野修身和杉山元反對投降,為此還與主張接受投降的米內光政等人大吵一架。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永野修身準備自殺,他的老同學左近司政三說:“這是你的責任,你死了誰來頂罪”?意思是永野修身必須幫天皇承擔戰爭罪行。永野修身聽了默不作聲,老老實實進了巢鴨監獄接受審判。

1947年1月5日,正當遠東軍事法庭的判決書將要下來時,永野修身患肺炎病死,逃過了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