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中美教育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一點留學生都有所耳聞。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去往美國讀大學,還有不少家長考慮要不要在中學階段就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


與此同時,很多小夥伴好奇,相比於國內高中“教室、食堂、宿舍”的生活,美國頂尖高中的小孩都是如何度過呢?我們在前幾期曾經分享過曾經就讀於頂級美高的小Du同學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國教育的分層。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當我們在討論美國教育時,總是在談美國教育到底是快樂的,還是殘酷的?

後來很多人就開始研究美國教育,才發現,在美國,寬鬆的快樂教育是留給窮人的,“雞娃”的教育踐行者永遠都是精英階層。

美國的教育是分層的。而且教育分層,從小學就已經開始了…


01. 美國教育分層比你想的更明顯

美國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也將美國底層階級的一大部分人篩選了出去,因為在美國,教育的內容、目標、使命,各個階層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各社區按房價自然分開,在某種意義上是事實上的種族和貧富隔離。公立中小學的經費主要由所在學區的房產稅而來,這意味著兩點:

第一:富人區的學校更有錢,可以請更好的老師、用更好的設備、有更高的教學水平。

第二:學生們其實在跟自己同階層的人一起上學。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1. 底層階級

美國有一個公立學校叫KIPP,是“the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縮寫,意味“知識就是力量”。它基本上都是辦在那些底層人民聚集的地方。

這裡的學生96%是黑人和拉丁裔,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階層,其教學方法和我們國內的衡水中學差不多,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

整個教學充滿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程序,幾乎沒有做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底層孩子想讀優秀的大學,需要的努力絕對不比中國高考要少。

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顯著,它讓80%的KIPP學生最終考取大學。

對於底層孩子來說,最合適的就是應試教育。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2. 中產階級

美國一般中產階層的學校,更強調創造性和獨立性

從小學開始,學校已經要求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作業常常是寫文章和做演講,你必須能夠自己找到素材、選擇方法、組織語言、描述想法。


比如,一個任務是每人回家統計自己家有多少臺電視、冰箱及多少輛汽車等物件,在課堂上每人負責統計其中一項物件的數字、計算全班平均值。


歷史課上學到某古代文明,作業是學生們要以其中的人物事件為題拍個電影。學生們要時不時在班級裡播報一下新聞時事,老師偶爾還引導他們發現事件之間的聯繫。


寫作強調創意,科學強調第一手的實驗感覺。答案對錯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這個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師不再直接控制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交流來引導班級去做什麼。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但這還不是美國最牛的小學。

3. 精英階級


再往上是頂級精英教育,往往由私立學校來承擔,這些學校培養學生的原則只有一條: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

老師不問對和錯,而是問“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面對這個問題你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如果全班都發現你錯了,老師告訴你的是“他們不同意你…當然,我講的東西你也可以隨時不同意”。


老師不主動提供任何解題方法,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制定規則。這種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會孩子怎樣欣賞、選擇和改變世界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這種小學同樣學到古希臘歷史的時候,不會讓學生表演歷史人物的電影,而是問學生“你認為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犯了什麼錯誤?雅典公民又犯了什麼錯誤?”


這些註定成為未來領袖的小學生從四、五年級起就已經開始

在課堂上對當前問題發表看法。


工人為什麼罷工?他們這麼做對嗎?我們怎麼阻止通貨膨脹?不知道答案沒關係,老師提問題只是讓你學會該怎麼想。


學生需要學習選擇和責任。你可以給自己設定優先目標、你自己決定幹什麼,你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你自己管自己。


老師說:“你是你這輛汽車唯一的司機,只有你能決定它的速度。”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02.美國的學霸比你想象中更努力


教育分層本身就是社會階級固化的結果,美國頂級精英子女的學業壓力也很大。

美國的教育留給人們的印象總是這樣的:孩子們每天下午三點放學,然後參加各類實踐活動,週末也不補課,而是參加各種聚會趴體、戶外活動…


儘管美國錄取的標準和方式是多元和綜合的,但美國精英學校的學生為了擠進名牌大學,所承受的壓力也非同小可。

美國高中是四年制。進入高中以後,所有課程的GPA、統一考試成績、選修的大學預科課程數量都不能放鬆,還有課外活動的榮譽和亮點,高中整體的學習情況,都會成為大學招生的綜合評定指標和極為重要的申請資料。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簡單來說,中國學生是十年磨一劍,而美國學生是兩三年內磨十把劍。


03.想去美高讀書的中國學生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去美高接受最好的精英教育,該怎麼做呢 ?


其實最好的教育大概並不是僅僅為了實現階層流動,不是為了給社會培養“高質量零件”,而在於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讓他們學會“自己如何做主”。


精英教育的目標,不是去培養一個合格的好學生和標準的上班族,而是要培養一個社會面廣泛、多才多藝、獨立自主、有獨立思考能力,將來能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甚至能改變這個社會的人。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另外,教育從來就不只是學校教育,還包含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

所以家長要做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課外班,參加各種比賽。而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他們天然的優勢和潛力,從而去培養孩子,提高競爭力。


英國有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紀錄了十四個來自英國不同社會階層的7歲小孩,攝製組隨後每隔7年便會重新拜訪這些孩子,再次將他們的素材集結成片,一直到56歲。

---

殘酷的美國分層教育

---

這些孩子正如美國教育一般,接受著屬於自己階層的教育,很多人從中看到了階層的固化,但是其中是否有成功實現階層流動的?有。


看似拼的是物質,其實最後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是思維。學校教育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一定是家長和孩子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