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海州保卫战


宋代海州保卫战


在孔望山龙洞庵旁边的石壁上,留有许多价值很高的石刻。其中,龙洞边上有一块特殊碑记:底面是金族文字,上面又刻着汉字。那是800多年前宋金在海州交战的记录。

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金兵长驱直入,一举攻占宋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宋朝的徽钦二帝,宋王室的王公贵族仓皇出逃,跑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一个南宋小朝廷。南宋朝廷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金人签订了投降协议,向入侵者割地赔款,把淮北的泗州、海州拱手让出,广大群众强烈不满,纷纷起义反抗。山东济南的耿京和辛弃疾聚众活动于泰安、莱芜一带,起义军很快发展到20万人。与此同时,宿迁人魏胜带领起义军在准海地区活动,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61年)秋,率众渡过淮河,攻下涟水,在大伊山打散一小股拦截的金兵,直抵海州城下。守城的高文富本是投降过去的头目,跟他一起的士兵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快开门献城。魏胜活捉了高文富,并将顽固抵抗的高文富的儿子高安仁斩首示众。接着开仓济贫,释放犯人,海州众乡亲高兴万分。不久,魏胜在攻取沂州(今山东临沂)的战斗中失利,反被金兵追捕,退到海州城西北20里之新桥(即高桥,今东海县)。金兵趁势分两路包围海州城,一路攻占海州东门外海堤;一路迂回到南门外石闼堰(今朐山头至锦屏镇间)。正当魏胜十分危急之际,南宋援军赶到,以李宝为首的水师,渡过黑风口海峡,在孔望山南登岸,配合魏胜将围城的金兵击退。

魏胜与李宝联手取胜海州保卫战之后,大大鼓舞了军民抗金的士气。休整后举战船沿海北上,抵石白岛(今山东省日照市)。精心侦察之后,出其不意,突袭敌方陈家岛基地,一举焚毁金兵300余条战船,大获全胜。在这次海战中,海州充分发挥了后勤基地的作用。现今海州地区留下的宋金交战遗迹,除上述碑记题刻外,还有锦屏山“招信军”营寨和刻名、炮台遗址,这在江苏沿海是很少有的。(来源:古今连云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