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巢北夏柘黄一带,讲到古人庵和石马山,无人不知。奇怪是的,翻开巢湖市的地方志,里面记载古人庵和石马山的,几乎没有,至少我没有看见过。看来编写巢湖史志的人,大多不是巢北人。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是的,自从谋士刘伯温,按照朱元璋圣旨天下寻龙治龙,来巢北旋了一趟(在小黄山腹部黄山庙打了一口深井,算是钉了一个钉子)之后,巢北这个弹丸之地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文人。传说小黄山是东海龙王的一子,可是没有了水,龙永远飞不起来。奇怪的是,“柘皋八景”中有浮槎乳泉、峏山白龙洞、晒书古墩、南岳公园、玉兰桥,九步三井,却没有古人庵和石马山,甚是遗憾。

切到小黄山,古人庵和石马山,仅几步之遥,近相呼应,古人庵位于小黄山西麓公安山脚下,石马山在古人庵南二百步,庵算不上庵(据说古人庵唐代以前很红,鼎盛时房屋九十九间半,僧侣数十人),石马山也算不上山,几个山岗或者山阜而已,一个是人文的,一个是自然的,人文的可以变,自然的很难变。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在太平庵中学教过书,太平庵中学和古人庵一山之隔(此山叫箍子山,海拔不足二百米),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山南,直线距离不足三里。团山靳的龙兵老师,时常带我们到二甲王、大坝院和和平家访,这几个村子毗邻古人庵和石马山,尽管山路崎岖,行走不便,年轻的我们,探古寻幽兴致很浓,几回回和石马山和古人庵、龙嘴洞,零距离接触,亲临奇境奇景,至今难以忘却。我在太平庵教过的学生,大多忘记了,可是到古人庵和石马山的几趟旅程,至今还记得的,一个善良年迈的女居士,三间青砖红瓦的庵房,一方清泉,后来的一个华表和一座弥勒佛的塑像。弥勒佛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肚弥勒佛,所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句话,便是对弥勒佛最好的诠释。我以为此处请来弥勒佛,寓意是慈悲宽容。佛是大智大悲大能之人,慈悲的心怀,才能使其对世间深受苦难的民众抱以同情,施以援手;宽容的心性,才能使其对世间犯过错做过恶的人,给与改正弥补的机会。人们学习佛祖的慈悲宽容,学会待人平和谦让。小黄山这里僻远少水,土壤贫瘠,唐宋之前,鲜有人烟。明以后,从皖南江西迁徙一部分人过来,躲避战乱,苟且偷生至今。对于自然对于社会,慈悲为怀是上策。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最近的一次去古人庵,是2017年的金秋,几个巢城的同学慕名而来,我翻山过去,做了假不真的向导,景变了一些,传奇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也说了我所听到的有关古人庵的传说,但愿不是误导。

广义一点,从卫星地图上看,小黄山东西十公里南北十公里,方方正正,它是巢湖含山全椒三县的界山,也是合肥马鞍山滁州三个地级市的界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的“吴头楚尾”地。狭义的讲,古人庵位于巢北苏湾柘皋夏阁境内的小黄山最高峰公安山的脚下,至于操龙玉先生说的原黄山公社南北纵深的“马蹄洼、长山洼、古人庵”三条山洼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区域,我有点懵懂不清,不敢多言,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小黄山人,我是山外人,山外不知山里事啊。

再说说我眼里的石马山。前几年省道331西大路改建,从苏湾到柘皋的路好难走,我们就沿着石马山一侧的乡道,颠颠簸簸,从包家坊到二甲王,从石马山到板桥,绕道到巢湖,恢复或者说找到了我对于石马山的记忆。算算,上几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几次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一晃近三十年,可谓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事事休。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石马山位于巢城北三十公里处小黄山西南面,柘皋镇汪桥行政村北,坐北朝南一条线,龙脊一般,故名长山,因为长山山自然长着许奇形怪状的石人石马,故名石马山。民间传说,这些石人石马是古代战场上打仗后留下来的,笔者翻看有关史料,特别是《南宋史》,感觉不无道理。一千年前的南宋孝宗年间,大宋的半壁江山已经沦落在金国人手里,巢北的小黄山和西大山(浮槎山)一度成为宋金的界山,南宋岳飞和金国金兀术部队多次在这里激战,留下大寨山、小岘山、太子山、姚庙桥等众多战争的遗址。有人说,这里石人石马是岳飞部队留下的,有人说是金兀术部队溃退时候跑不撤散落下来的,总之一句话,石马山传奇和历史有关,这点是肯定无疑的。

关于石马山,当地的民间文人又编了一个更生动更具体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小黄山西麓的人整天以放牧为生,养了许多小矮马,既可以当马,扬鞭千里,也可以当骡子,驮重载物,其中有一群马,既不吃草,也不喝水,整天一动不动,照样生存。乡民们呼它们为神马。一个财主听说后心存嫉妒,只派人趁着夜色将这群懒马全部杀死,九十九匹矮马一个不留,血染山涧几个洼子,遂成今天的丹霞地貌。谁知道,一年以后,在长山山脊上又长出众多石人石马,石人扬鞭,石马长啸,财主又请来周边的石匠,砍去石人的耳朵和石马的头颅,可是,还没有砍完,小黄山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吓得财主变卖家产,溜到江南芜湖去了,据说,此财主以后没有孙子,从此断子绝孙。周围的石匠也跑了,至今,小黄山里面的匠人鲜少有像样的石匠,据说都是因为这个。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再回到我眼里的古人庵。小黄山寺庙多,自西向东,就有包坊大庙、太平庵、古人庵、黄山庙、龙华寺、圆通寺、青龙寺、天台禅寺、昭关寺等,可以说,这里是个清幽有灵的风水宝地。古籍《庐阳名胜》则记:合肥界东黄山五十里,有泉四时不枯称龙泉山。清进士王绍中赞其:泉到此间,带几分灵气,生一片禅心。龙洞及泉水前,有小庙称古人庵。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传说一千三百年前唐代时,曾在此发现古人类化石,还有许多动物的头骨。后人因此在洞前建庵祭祀,故名。南北朝时,古人庵烟火鼎盛,庙宇曾达数十间。直到民国抗战时期,庙宇多半被炸毁;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破四旧”风盛行时,原址废毁不存;如今,村民重建小庙三间,接续历史,华表一尊,一座弥勒佛的塑像。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山内山外的香客络绎不绝,此处梵音袅袅,香烟沉沉。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古人庵,历来都是古战场,驿站和关卡。最新地方志和党史志记载:1938年(民国27年)5月上旬,巢县抗日民主政府即在古人庵成立,直到占领柘皋的日军9月底撤离,巢县政府才从古人庵迁入柘皋。”此地还是1938年巢县抗战时期游击队本部所在地,著名的《巢县动员报》印刷厂就设在这里。此报刊印得二期,数量达到五百多份。

据记,古人庵曾经的殿门有联,为“古佛古仙临圣境,人来人往悟禅源。”到身后的公安山,探自然、寻古迹、观山野、悟禅意,真有身临圣境之感。小黄山北苏湾栏杆一带还有一句歇后语:包家坊的大菩萨(据说是南宋福将老牛皋化身)——照远不照近。古人庵的菩萨管江东。我妹妹家在马鞍山市,我在马鞍山、当涂一带玩,不止一次听当地百姓听说我是巢湖来的,都问到包家坊、古人庵和不远处的昭关。


巢湖风物:柘皋古人庵和苏湾石马山



根据规划,随着明巢高速和合芜轻轨的建设和开通,位于这两条交通线边的古人庵和石马山必将旧貌换新颜,修复扩建和更新,必将成为合巢产业新城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和自然胜迹。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