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的宝宝让妈妈啼笑皆非,蒙台梭利:抓住这个关键期

1-

最近非常真实的在我2岁女儿的身上感受了一波“

秩序敏感”操作。

过年前回湖北老家后,我一直用比她低不了多少的大桶给她泡澡,每当毛巾沉到桶底,小姑娘就显得格外焦虑,哭着喊着让妈妈捞起来。

“毛巾、毛巾、妈妈,毛巾......”

第1次,我正在给宝宝脱衣服,于是想安慰宝宝让她等一会,等一会妈妈再捞,小姑娘就一直哭,哭到我把毛巾捞起来拿在手里为止。

第2次、第3次同样的哭闹后,我突然反应过来:大约小宝宝觉得,洗澡时毛巾就应该在妈妈手里,如果不在妈妈手里拿着,她就会很不安。

接下来的几次洗澡,我会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果然她再也不哭闹了。

除此之外,我还见到过她明明在往前跑,却猛的停住,转身走向她的小靴子,然后蹲下去将分居两地的靴子整整齐齐的摆在了一起,摆好后才重新往原先的目的地奔去......

“秩序敏感期”的宝宝让妈妈啼笑皆非,蒙台梭利:抓住这个关键期

2-

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出生到2岁多要度过一个非常神秘而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们对秩序极为敏感。

试着回想一下,你的宝宝是否偶尔毫无原因的大哭?其实面对无缘无故大哭的情况,家长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有某些特殊的需求是大人所没有满足的,这个需求有时候就是孩子对秩序的需求。

孩子对秩序感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旦这方面受到阻碍,就会大发脾气,这种概率非常高。

  • 你是不是把宝宝的水杯、奶瓶都放在了以往的位置?
  • 房间里的小凳子是不是摆放在了固定的地方?
  • 还有宝宝的小衣服,他睡觉休息的方向等等。

孩子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封闭的、拥有众多物品的环境,对这个环境,孩子有着最初的认识,可是成人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挪动环境里的物品。

蒙台梭利认为:

经常性的移动物品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和秩序感或被打乱,哪怕等过了秩序敏感期,这种混乱依然会持续到他成年。

相反,假如孩子的秩序感得到了满足,他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秩序是孩子天生的需求,可是对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培养,需要家长去进行,因为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很难自主做什么。给孩子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就是家长能提供给孩子的最好帮助。

“秩序敏感期”的宝宝让妈妈啼笑皆非,蒙台梭利:抓住这个关键期

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确而固定的规则往往具备更深的意义,模棱两可或者充满创造性的规则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家长,你会时常看到秩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尤其在孩子玩游戏时。

孩子们玩的游戏在成人看来很多都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它们却能给孩子带去极大的乐趣,比如:使孩子们在正确的位置找到正确的东西。

我最初跟我女儿玩藏猫猫时就是如此,她每次都躲在同一个地方,她每次都去同一个地方找我,在她看来,她藏猫猫就应该藏在那个地方,妈妈亦然。

同一种游戏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能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体验。对于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捉迷藏”的目的不是“找不到”,而是藏在那个他认可的、确定的地方。

“秩序敏感期”的宝宝让妈妈啼笑皆非,蒙台梭利:抓住这个关键期

写在最后:

蒙台梭利说:在诸多敏感期中,秩序敏感期是最先出现并发挥作用的。

它就像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个指南针,人类拿着它,去学习如何适应世界,就是在它的帮助下,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在将来的生活中指挥和引导自己。

如果你对蒙台梭利的理论感兴趣,建议你入手一本书,好好研究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