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風溼病,光保暖可不夠

風溼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溼地區更容易得病。很多的疾病都是出自於中老年人,其預防需要注意保暖、保持精神愉快、堅持鍛鍊等。

風溼的發病率很高,而且有很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活動和健康。由於人們對風溼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因此,大家要對風溼病的症狀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及時治療。


預防風溼病,光保暖可不夠

湯小虎介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風溼病”這個詞,而且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一些風溼的症狀特徵。他們要麼一種姿勢工作時間長一點,就感覺肩關節或腰部痠痛;要麼一遇到天氣變化,就嚷嚷膝關節痠痛;要麼經常感覺到自己的膝關節、肘關節等處發涼,這些都是常見的風溼症狀。

風溼病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組疾病,包括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硬化、骨質疏鬆症、銀屑病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等。晚期很多人關節會出現變形的情況。

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十分重要。雖然本病的致殘較高,如果出現關節、肌肉、筋骨等處酸、麻、腫、痛、重等症狀,但及早治療仍可控制其發展,減少致殘率,甚至治癒。

風溼病的危害性強,反覆發作後會引起多系統的病變,如風溼熱可引起心臟受損壞,病人出現心慌、氣短、消瘦、多汗等,發展為風溼性心臟病,危及患者生命,有一定的死亡率。

由於風溼的治療過程漫長,患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很多健康的家庭支離破碎,一些貧困地區的風溼病患者更是欠下大量債務,給整個家庭帶來陰霾。 “希望廣大的風溼病朋友在有什麼身體的異常情況出現時,應該及早到醫院就診,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儘量避免身體器官等受到傷害。”湯小虎提醒。


預防風溼病,光保暖可不夠


可採用中西醫方法

風溼病患者可以酌情采用中藥、西醫治療。

中醫採用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內服外用的方法,主要以調和營衛、益氣養血、補益肝腎,以及祛風、散寒、除溼、清熱、潤燥、化痰軟堅、活血化瘀等為法;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藥封包、穴位敷貼、熱奄包、蠟療、燻洗、針灸、推拿等項目。

西醫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醋氯芬酸、依託考昔等)、慢作用抗風溼藥(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雷公藤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物製劑等。


預防風溼病,光保暖可不夠


心理問題也易誘發風溼

風溼病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來預防,特別是在天冷的時候要注意保暖。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精神愉快:要善於自我節制和化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和愉悅的心情,維護好正氣。

堅持鍛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強健體魄,切勿一開始活動量太大,用力過猛,必須循序漸進,貴在堅持。

避免風寒溼邪侵襲:患者勞動或運動後,不可乘熱身出汗,便入冷水洗浴,勿被風吹;墊褥、被蓋應勤洗曬,以保持清潔乾燥;內衣汗溼後應及時更換清洗。居住環境要保持陽光充足,空氣流通。

注意勞逸結合:過度勞累,正氣易損,風寒溼邪可乘虛而入。因而,做到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做,活動與休息適度是很重要的。

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臨床患者證實,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也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後,情緒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風溼病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昆明日報記者彭惠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