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近代的华语乐坛经历了过上世纪60.70年代的原乡曲艺风情和80,90年代的乐坛百花齐放时期

,也出现过许多大腕,巨星,天王。在乐坛的那个鼎盛时期曾创作出了大量了的优秀经典作品,让人百听不厌,甚至在现在,还有很多喜欢听歌的人每天都发掘当年的乐坛遗珠。

从早期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乐坛来说,流行的几乎全是国语歌和英文歌,和粤曲小调。台湾歌手姚苏蓉和杨燕和香港的钟玲玲和后来的徐小凤,奚秀兰等就是那个年代的国语流行曲的代表人物。

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奚秀兰

国语歌它在那个年代流行起来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因为当时在港台地区生活的人民,大部是内地移居过去的,同时也传承内地民国时期的艺术文化,人们也习惯了听原乡的国语流行歌,像《夜来香》《夜上海》等名曲就是那一代的代表作品。

早在60年代以前,其实也不全是国语歌的天下,还有一小部分粤曲的流行。在当时的曲坛以文千岁,任剑辉,白雪仙,张月儿,新马师曾,红扇女等为代表,他们是风靡了整个粤曲界,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曲艺名人。当年的粤曲小调《分飞燕》,《帝女花》,《惮院钟声》,《游园惊梦》等就是当时的粤曲小调代表,这些“粤讴”也流行至今,就连后来粤语歌鼻祖许冠杰初期的粤语作品也是难逃这种“粤讴”小曲风格

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任剑辉、白雪仙

对于“音乐”和“乐坛”这两个词在乐坛最鼎盛时期是无数乐迷心中最高大上的。它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未70年代初,乐坛老将泰迪罗宾开始组建香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花花公子乐队”而进入华语乐坛的第一个转型期那就是“流行乐的兴起”。同时也掀起了当时香港本土的组建乐队的高潮。后来许冠杰的“莲花乐队”和钟镇涛的“温拿乐队”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由于当时这些香港乐队大多数是以翻唱外语歌为主,发展空间有限,难以生存,所以活到现在的香港乐队为数不多,当时的乐队大多数都死于地下形态。70年代未长相帅气的许冠杰凭借着在电视台工作的优势,在TVB特别节目《双星报喜》中演唱他作曲的第一首粤语歌曲《铁塔凌云》。许冠杰的这首《铁塔凌云》算是粤语流行歌的开篇,同时率先撕破了香港粤语歌曲难登大雅的看法,也迅速让粤语歌在香港流行起来,可惜曲风仍然保留着旧粤语歌曲的“粤讴”曲调。

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许冠杰


直至和许冠杰形像得同样帅气的罗文出现,他结合黄霑和顾嘉辉为当时热播电视剧《家变》创作了同名主题曲,此曲同时也创造了属于香人心中粤语流行曲,以至整个华语乐坛的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流行曲。从此罗文,黄霑和顾嘉辉他们三个人被华语乐坛称为“乐坛铁三角”

。由于黄沾和顾嘉辉黄金组合,成为了香港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顾嘉辉的音乐也确定了香港粤语歌曲的风格,和旋律曲调。泰迪罗宾,许冠杰,罗文,黄霑和顾嘉辉他们是真正的华语乐坛教父,是乐坛的始作蛹的先驱者。

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罗文

黄霑和顾嘉辉的出现迎来了华语乐坛的第二个转型期那就是“确定了香港粤语流行乐的曲调

”。同时也掀起了电视粤语主题曲的流行,这期间大量的当红歌曲无疑就是当时那些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剧主题曲了,像《家变》,《心债》,《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大地恩情》,《万里长城永不倒》等优秀电视剧歌曲,就是那个时候流行起来的,所以华语乐坛的第二个转型期是在电视剧主题曲的同步兴起而崔化出来的经典,也为后来著名音乐人黄家驹说的那句名言“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的话埋下了缘由伏笔……(关注待续)

歌声飘过60年:流行乐变革中罗文和许冠杰是功臣,还有两人更关键

黄霑、顾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